零碳智库论坛观点 | 陈玲:“双碳”善治的核心是激励相容(附视频回放)
零碳智库系列论坛之二
7月8日下午,零碳智库系列论坛第二期——双碳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举行,并通过清华大学视频号和抖音、搜狐财经视频号、学堂在线、CIDEG视频号等多平台进行直播,当天近13万人次观看直播。
本期论坛围绕“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对话,与气候变化研究者、气候治理专家等一同探讨我国双碳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和优化路径。特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俊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段宏波做客本期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芳主持。
“清华大学CIDEG”根据现场发言实录,整理了陈玲主任对话中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问题1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怎样的治理体系?该体系核心要素和特征是什么?
“双碳”善治体系的核心要点之一是激励相容
市场机制是一个效率最优的机制,每个人可以从自利的角度来实现公共的、社会整体的福利。碳市场较容易激励相容,因为我们新创造了配额这样的交易物,也划定了交易范围。但即便如此,还要从三个层面发力:
其一,使碳市场和已有行业,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碳市场激励相容。
其二,使碳市场与其它能源体系、能源大市场的激励相容。包括碳涉及的一些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新型能源的使用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部署。
其三,使碳市场和社会激励相容。疫情期间,骑自行车突然变成了一个户外运动的新风尚。可能是因为也不能出远差,也没有太多的场馆可以去运动;所以户外自行车,包括其他各种行为方式的改变,实际也是创造了一个社会层面的激励相容的机制,使得每个人从自己的个人行为角度去减碳,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减碳。
激励相容的落脚点在于政府的公共政策设计
政府是上述三个层面的最终落脚点。即公共政策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坚定的、40年长周期的目标,也要考虑短期的,如拉闸限电的一些情境。公共政策如何做到激励相容?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得各个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不应该把紧箍咒戴到每一个人头上,而是使每一个地方政府和部门都有激励。按照一个远期的、总体的目标,但是柔性地、灵活地、敏捷地调整政策行动。
问题2
“双碳”治理的体系存在着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去应对?
数字化、低碳化的“新两化”是中国的机遇
中国作为后发的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是一种追赶的情境。时间窗口很小,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压缩在一起。数字化时代,中国的产业发展又面临一个新的“两化”,就是数字化和低碳化,新的“两化”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的契机。信息化、工业化我们起步相对晚,数字化是跟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低碳化我们也起步较早。中国可以在这两个维度占得先机,取得国家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新“两化”的协同发展方式
我们的研究表明,数字化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比如:其一,提升电力系统的效率。比如部署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地匹配供需、不同的价格、不同的用户。其二,提升大能源系统的效率。比如通过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大能源市场的效率。其三,提升创新系统的效率。数字化是渗透性的、普遍性的。所有的工业企业提高了数字化程度以后,加快了信息沟通碰撞的频率,减少了企业的成。
数字化对低碳化的负面影响
其一,存在“回弹效应”,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效应可能比不过规模扩张带来的效应。总的来说,可能因为数字化程度高,所以工业部门的碳反而增加了。我们以往研究IT产业,结论是IT产业越发达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能耗越高。
其二,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部署一些特定的传感器、一些设施等等,对企业来说会增加成本。一开始增加的成本,其实也是变成能源、用工等等方面,也会增加碳排放。
其三,对整个数字化系统来说,数据中心是非常费电的。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相当于整个三峡水电站发电那么多年的电量。随着数字化包括各种云上办公、云上工业等等,用电实际上是更高的。
因此,新“两化”协同发展,需要协调好近期的成本问题和远期的收益问题,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激励相容的问题。
问题3
“双碳”发展中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一定意味着小概率事件,也不一定意味着是短期冲击。不确定性可能意味着不知道它的概率大小、影响长短。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下应当如何决策?在不确定性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确定性的锚点。就好像摸着石头过河,得摸到水底不同的石头。
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锚点一:以己为锚
石头这个锚最好是自己创造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外界环境、水流怎么变,但是我们能够比较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这个锚点就是以己为锚,例如国家目标,政策要确定性、长期性、可预期性,以及对供应商的规制、标准设计等。这些如果是可控的,是在自己的政策体系或者整个管理体系、治理体系下,是已知的,就大大的增强了我们应对中美问题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等等。
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锚点二:
以信任、共享信念为锚
在不确定性的情境下要突然很快的做出反应,我们会依据什么做反应呢?很重要的是这个人是不是我一贯信任的,或者是这个人是不是跟我一伙的,跟我有共享信念的?我们会比较主动的寻求所信任的,或者有共享信念的人合作和支持。因为我相信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背叛我;跟我有共享信念的人,他不管做出什么决策,至少我们大目标是一样的。在未来的国际情形或技术、环境的变化下,其实要找好自己的朋友圈,和自己共享信念的人。
绿色“一带一路”、RECP也是朋友圈。在不同的朋友圈里,我们要不断的加强提高沟通的频率。让他们知道我的为人,知道我们国家的政策做法,建立在互信和共享信念的基础上,面对一些不确定性的未来。
直
播
回
放
请您扫描以上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零碳智库”行动倡议
国内多家智库机构联合发起了“零碳智库”行动倡议,该倡议在鼓励机构自身管理运营低碳转型的同时,强调发挥智库在知识创造、政策影响和公众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双碳相关的联合研究、创新育人、教育传播、建言献策等行动,切实提升双碳决策咨询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贡献。“零碳智库系列论坛”作为该行动倡议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于2022年6月正式上线。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未来人居、可持续城市、智能交通、能源转型、碳市场、绿色创新人才等多个主题进行讨论,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微信编辑:李方芳
推荐阅读
1 零碳智库论坛观点 | 张建宇:中美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上必须合作(附视频回放)
同步关注CIDEG微信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