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垮掉的奇葩说

三表龙门阵 三表龙门阵 2019-12-18

中国脱口秀节目由盛转衰似乎不可避免。

 

一来,作为强观点输出的语言类节目,时刻要提防触碰红线,这事关生死。而这种类型的节目,一旦失去「冒犯性」,不去探讨真问题、社会敏感话题,便泯然众人,加上班底以「素人」为主,那就连起码的噱头都乏善可陈了。

 

二来,举目神州大地,能克服镜头恐惧感,富有表现力,做出顺畅、逻辑自洽表达的人少之又少,那么想做成一个长寿节目,选材之困是他们难以逾越的大山。

 

《奇葩说》就是典型的案例。

 

探讨「出柜」的那期节目,思想性与先锋性兼具,影响深远,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禁令与调整。很遗憾,但能足够抱以理解的是,随后的《奇葩说》几乎见不到这个时代年轻人最大胆、新锐的想法了。

 

刚刚结束的第五季《奇葩说》,三分之二的辩题与情感相关。我称之为鸡零狗碎的辩题。实际上类似的辩题,我们总会在一些情感类公众号见到,家长里短、七情六欲无非就那点事,说破大天,也不会有引领思潮的真知诞生。几无信息增量、认知增量可言,引得了网民对这一季《奇葩说》的激烈批评。

 

而奇怪的是,我们完全可以与《奇葩说》达成一种共识:这片土地上的创作者总有会它的不得已,总要向更硬的拳头低头,选择让几百口子的团队存活下去的意义未必不如选择去牺牲。

 

然而,他们却说这一季是面向90后,面向更年轻的族群。

 

我觉得这既是对年轻人的矮化,也是对自身犬儒的美化。

 

如今确实存在一些内容生产者在向年轻群体输出低质、口水化的内容,我不觉得智慧的《奇葩说》也需要成为其中的投食者,这实在与我们基于他们过往所给出的预期大大不符。

 

再者说,现在的年轻人有能力也有兴趣消费更思辨、更具质地的内容。这一季《奇葩说》最高光的时刻是詹青云将辩题升华到公平与正义、国家与社会,是詹青云与陈铭开杠时激辩「开尔文理论」,前者让年轻人欢呼一档综艺节目能深入到家国情怀,后者被年轻人誉为「神仙打架」。

 

年轻人的审美没有问题,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观点是高级的,是《奇葩说》把错了年轻人的脉。

 

想完全臣服于流量,必会被流量反噬。《奇葩说》请来了更懂年轻人的李诞,结果反而成了这一季最为诟病的黑点。原来年轻人讨厌不得体、随意插话的人,他们反而很有分寸感,他们反而知道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以用无厘头的娱乐来消解,他们反而看重公平、正义、得体、同理心,是《奇葩说》误读了年轻人,而年轻人的态度很直接,给这一季《奇葩说》打出了7.2分,节目有史以来的最低分。

 

再说说人才之困。第五期《奇葩说》的最后一期,大结局之前角逐 BBKing 的四个人是:陈铭、颜如晶、詹青云、庞颖。他们有一个共同标签:前职业辩手。

 

按照我们对「奇葩」的理解,那就是身边那些与我们特质显著不同的人,实际上,最终被节目认定的「奇葩之王」往往是那些经过专业训练,有过职业背景的人。而他们的「奇葩」特质只是他们浑身十八般武艺中的一种罢了。

 

可以悲观的说,再「奇葩」的素人打不过视辩论如饮水的辩手,而后者为了兼顾综艺节目的综艺特性,已经是对素人做了降维打击了。

 

外界总说以马薇薇为首的老奇葩抱团,而实质上没有马薇薇、邱晨等的人脉资源,每季都引来专业辩手,《奇葩说》将会愈加空心化、注水化,华语辩论圈是他们不能放弃的人才富矿。

 

这当然不是《奇葩说》无能,而是我们社会的辩论只存在于专业领域。纵观我们的学业生涯,都缺乏公共说理与逻辑训练,更遑论社会实践了。当英国议会邀请小孩来辩论是否要将投票权的年龄限制开放到16岁以下,我们这儿的一群成年人,包括专业的辩论手还在讨论「收到不喜欢的礼物要不要告诉伴侣」这种鸡零狗碎的话题。

 

这一季,还能看到,知识分子高晓松开始疲倦了,整个呈现划水的状态;蔡康永则是水本身,利万物,溶于万物;薛兆丰还保有综艺处女秀的新鲜感;马东兴致乏乏,没有以往寸土不让的劲头了,甚少对观点做提升阐述;李诞,算了,就是个误会。


还有,董婧与傅首尔的斗殴,小事一桩却反映出了米未对艺人管理的严重不足,这或许也是马东不能复制《奇葩说》,再造一个现象级产品的原因吧。

 

当然了,垮掉的《奇葩说》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切实改变了那些愿意努力的人的命运,它对那些人好极了,就是对深爱它的观众差点意思。


你还可以看:

奇葩说为啥越来越难看?

ofo的老虎屁股摸不得吗

我喜欢王源


另:我的好朋友馒头大师的著作《历史的温度》第三本出来了,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独家签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