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当阳性在靠近
一
每一次当阳性在靠近
感觉它在紧紧地抱住你
它骚动你的心
遮住你的眼睛
又不让你知道去哪里
二
我们的措施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当身边的朋友一一中招,奥密克戎终于有了清晰的模样。
当讨论自然停止了,疫情才算真正过去了。就像现在无人会提「非典」一样,它到故纸堆里去了。
现在,我的社交网络里,「阳」是个热门词,陈述病情的、分享对策的、散布恐慌的,因为有了在场的体验,人们的表达欲比管控时期要更旺盛,且随着感染量的不断扩大,话题将不断重复,我们将长期困在同一种语境中。
表达即注意力。
生活的转场首先就该是话题的转场,如果还在聊它,那我们的思维不过是换了个监房。
当各有主题的群都变成了讨论疫情的群,很难讲生活重新开始了。
外面的人在聊足球吧,在聊北海道的雪吧……
我们恢复言语上的多姿多彩不知道还需要多久呢?
三
应该骄傲的是,如果这三年你关于疫情的表达被消失过、惩戒过,现在平反了,你是对的。
说句过于绝对的话,作为一个表达者,你竟没有上述遭遇,那是不合格的,甚至是缺乏良心的。
四
昨天,以为还有世界杯,竟硬挺到深夜,饥肠辘辘,在美团上点了个烧烤。约莫半小时后,不见人来,打电话一问,说是没有骑手接单,只好委派一员工过来了。
这员工可能是刚来北京的,也可能是对智能手机也不熟悉,总之,他在我小区转悠了一个小时,都没找到我家门。
关于生活的体验,并不会因为政策的宽松而有极速的提升。
像外卖骑手这种,被感染的几率简直是百分百的,中招一个,运力就少一分,反复中招,反复少。那么,你点外卖的体验感就会下降。
对了,在严格管控期间都能做到隔日达的京东,我上周在上面买的一套睡衣,物流信息一直停留在「出库」上。
宽与松,对很多工作者来说,大概都是无差别的施难。
五
重建的第一步,我们要恢复被蹂躏的中文。
那些四字口号,那些xx化,那些x码,那些xx接,那些必要、非必要,那些xx管理……
我们不主动说起,书写中也避免使用。
让鲜活的字眼闪耀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大喇叭喊出的是:安红,俺想你……
我们要重新找回干净的、可爱的、热烈的、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六
我几乎不听专家建议了,并非反智呢,而是那种建议保质期太短了。
我尝试用常识指导生活,用下意识应对未来任何的变化。
很多人反馈症状,肌肉乏力云云。
你哪来的肌肉啊?
括约肌吧。
脂肪乏力。
思考题:你们这几天咋样呢?
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