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很长吗》:匠心背后的人间烟火
《一百年很长吗》是由萧寒执导,黄忠坚、张雪菲、夏汉广、黎婉珍、阿合特等主演的纪录片剧集版。该片于2019年5月8日由优酷视频与bilibili联合首播。
2016年,萧寒导演执导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平民视角献礼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在媒体整合的化学反应下取得巨大成功。为了继续追寻工匠艺人的脚步,导演将视野从故宫转到墙外,试图从寻常市井中去看这些工匠的生存状态。毕竟相对来说,故宫里的大国工匠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有情怀地择一艺终一生。而在庙堂之外的江湖艺人,他们的真实生活又如何呢?
十几组人物,十万公里的行程,一年的跟拍,《一百年很长吗》寻访了十余组古老的手艺、延续百年的小店,将目光聚焦在命运与手艺纠缠在一起的人身上,从他们同你我一样的生活中探寻手艺如何与生活为伴,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01
去标签化的普通人视角
该片最早的片名是“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但导演觉得“太实了”,本身故事都非常实,他希望把大家拽出来,能够往后退一点。另外,他认为百年是人生命的极限,但对历史来讲又很短暂,日子随时都可能有变化,但不变的是,人要不断地给自己勇气。至于什么东西能帮助人们更有勇气,他希望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有一些更广的思考,于是给影片定名为“一百年很长吗”。
《一百年很长吗》片头
就像纪录片开篇所描述的:“一百年,它长成了一段历史,短成了人的一辈子。在镜头下你会发现每个人有自己的困境,为钱发愁,为命挣扎,但是每个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战着生活。他们窘迫,也曾得意,哭过,却还没有丧失笑的能力。”
与以往表现手艺人匠心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摆脱了过去某些纪录片的宣教思维,以至于能够将人还原为人,而不是让人只作为某种精神的符号宣示,即不再试图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来表达宏大的主题,或者将人物符号化,让其成为宏大叙事的符号载体,仅采取去标签化的普通人视角,纪录片的开头就选择了一个“特别”的人。
佛山打工仔黄忠坚
蔡李佛拳的学员黄忠坚,不仅不是大师,甚至是一群学员里动作最不协调的那一个。他16岁到佛山打工,是个小小的包工头,却有个武侠梦,希望学成之后回村办武馆,让后代不受欺负。片中用很大篇幅记录了他的生活,如何争取自己的婚姻,如何面对孩子去留的抉择。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弱小,而对他手软,一个个困难、打击接踵而来。学拳、打拳给了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黄忠坚代表的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除了黄忠坚以外,还有可爱的绍兴酿酒师沈佰和,温馨的台湾卤肉饭一家人,苏州造琴师和敦煌壁画修复师李爷爷。
就像旁白所说:“这些天南海北的手艺人,不约而同都说过一句话,我们学的行当,就像一件烂棉袄,它不见得能让你风光体面,却能在最冷的时候为你遮风挡寒,也许你我都应该有这样一件烂棉袄,让你在苍白沮丧的日子里,尚有一腔热血去跟生活过招。”
02
镜头语言体现生活质感
无论是表现冲突还是刻画环境,《一百年很长吗》的镜头语言都处处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在表现矛盾冲突时,没有将故事性和戏剧性作为重点以博人眼球,而是坚持人本初心,把记录对象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着力去表现矛盾冲突发生时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美好的一面。
第2集中远景呈现矛盾冲突
比如打工仔黄忠坚与女友一起去女友家拜见父母的那段情节,女友父亲看不上黄忠坚,所以避而不见,女儿上楼与父亲理论,黄忠坚在楼下坐着,只是静静地听着父女俩争辩的声音,虽然内心难过,但未有过激的表情和动作。片子在表现这场矛盾冲突中,只是用了中全景镜头远距离表现这一幕,并没有冲进去拍摄父女冲突的近景场面,这就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因为这种拍摄者的回避和不干预姿态,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拍摄者的闯入而激化矛盾的可能性。
创作者怀有人文关怀,才能像朋友一样去对待他所拍摄的主人公,正如导演萧寒所说:“我们以融入式观察的方法让拍摄努力去贴近生活最本质的样子,长久的调研、拍摄和相处,让每一位被拍摄对象都向我们完全敞开了他自己的生活,我们像见证他一段生命历程的亲密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了一年多。”因为是朋友,所以才不会对拍摄者的不幸或难过做猎奇的、展览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克制和隐忍,才保持了片子的人文精神和善良底色。
纪录片中呈现出的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
《一百年很长吗》在 B 站上播放时,弹幕里有许多“太真实了”“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的评论。这种“真实感”来自于创作者对于生活环境的自然呈现。这部片子的镜头取景,大部分属于中景镜头,为的是表现人物的活动与场景之间的关联,或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导演并没有去对主人公生活的现实空间进行刻意摆布或调度,也没有刻意去避开什么,以至于这部片子中的环境看起来并不那么“唯美”或者干净,而是真实得“掉渣”,充满生活气息。而且,为了叙事过程的完整性,摄影师采用了大量的抓拍和跟踪拍摄,这些肩扛拍摄镜头虽然有点晃动,但是却往往能把人物的行为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
03
网生纪录片的“网感”叙事
“网生纪录片”的产生,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蓬勃兴起的。如果把电视台制播纪录片和台网融合下媒体网站传播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发展的前二次浪潮,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互联网平台驱动、面向互联网用户制作、在互联网平台播出和传播的“网生纪录片”,正处于纪录片发展第三次浪潮的开端。
所谓“网生纪录片”,也叫“网络自制纪录片”或“网络纪录片”,主要是指由网络平台自主或参与投资并组织生产制作的、主要在网络平台上播出的纪录片。
《一百年很长吗》在B站评分高达9.8
2016 年以来,随着网络观看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纪录片逐步与互联网产生了“化学反应”,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等电视纪录片作品陆续在网络空间中走红,从此也让纪录片快速走向过去被忽视的观众群体。随着一些大的视频网站或互联网平台开始主动发力,这些面向互联网用户制作、主要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纪录片作品,就被一些业界人士定义为“网生纪录片”或者“网生新派纪录片”。
旁白将酿酒师傅比喻为“酒侠”
《一百年很长吗》延续了网生纪录片的特点,以一种娱乐化、迅捷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调侃式的解说和大量网络语言的使用形成了独特幽默的“网感”风格,契合当下年轻“网生代”受众的审美趣味与娱乐环境。《一百年很长吗》的解说词旁白是由导演萧寒亲自配音的。他的这种配音风格,一开始很多人并不习惯。在播放第1集后,很多人发弹幕吐槽配音,说明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传统电视媒体纪录片的风格。该片的配音与以往纪录片配音所要求的字正腔圆、宏阔端正的风格相比,显得有点江湖味道,它以一种类似说评书的方式把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对于片中一些好玩的生活情景,解说词自带吐槽的口吻,配音的声音也似乎带着“坏笑”,像极了日常生活里朋友间的玩笑式交谈。比如在第 5 集中,佛山的黄忠坚与女朋友刚领完结婚证,他就去了鸿胜武馆去打拳,这时的旁白略带调侃地解说道:“别人是新婚旅行,黄忠坚是新婚练拳。刚领完证,他就马不停蹄地去了鸿胜馆。”
网生纪录片的“强互动”特征
同时,强互动是网生纪录片的一大特点,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评论弹幕。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分享感受,使得个体观点和情绪迅速感染一群人,引起群体的热烈讨论,给人“实时互动”的视频体验。“网生纪录片”以丰富的互动方式,让受众和纪录片以及受众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使其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活力。在B站,弹幕和评论区都是创作者与受众互动的重要渠道,用户边看视频边发弹幕,可以边看边交流。B站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逢重要作品上线,导演都会在评论区与用户互动,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弹幕上。实际上,纪录片在这里通过弹幕评论完成了二次创作,弹幕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这种互动对于纪录片而言,意味着纪录片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拓宽。
导演在B站评论区进行互动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话语表达,经历了从电影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网络媒介的历程,每一种媒介都塑造了其不同的叙事特点和影像风格。当它来到网络观看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要因为网络媒介的“新尺度”而发生某些改变。《一百年很长吗》的“人本化”倾向和幽默、网感及互文性的风格,正在成为网生类纪录片的重要特点,或将预示着纪录片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杜志红,王佳佳.“网生纪录片”的人本叙事与风格创新——以《一百年很长吗》为例[J].传媒观察,2020(01):58-63.
2.张晓庆.《一百年很长吗》:立足人本叙事之美[J].电影文学,2019(05):132-134.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留法岁月》总导演陶涛:眼见为实,如史直书
CDRC×微博|“反吐槽”脱口秀来袭,单身话题引发热议
第十届学院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提名作品VCR及简介
第十届学院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提名作品VCR及简介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郭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