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杀手》:宇宙科学纪录片“新式”观影选择
近年来关于宇宙科学的纪录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率先在科学领域深耕,做出一系列关于宇宙的高分纪录片。探索频道是由约翰·亨得瑞克斯创建的一家私营多媒体公司。该公司2014年播出频次最高的前10个节目共拥有约17亿观众,并且其中排名前8位的节目均属科学纪录片范畴。2007年至2011年间其出品的《宇宙》第一到七季豆瓣评分平均达到9.2分,2010年至2019年间制作的《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第一至七季豆瓣评分高达9.6分。
《宇宙》第一季(2007)主题海报
而BBC同样也做出一些关于宇宙天文的高分纪录片,其中2019年出品的《行星》以行星的诞生、消亡为轴线,以人类对行星的探索为基点,在与地球的类比阐释中,演绎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前世今生”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6分。
《行星》(2019)主题海报
《行星》(2019)主持人实地解说
《行星》(2019)CG特效画面
《行星》(2019)被采访的专家学者
2021年,美国探索频道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了一部讲述关于宇宙科学的“新式”纪录片——《星际杀手》(Killers of the Cosmos),旨在体现全球科学界正在为地球命运做出的努力,并唤起观众对天文以及基础科学的兴趣。该片讲述的是看似瑰丽静谧的宇宙中真实暗藏的种种杀机:黑洞、伽马射线暴、太空垃圾、陨石、外星文明以及熵寂。《星际杀手》自6月22日一经开播便占据B站纪录片热播榜第一,目前只更新至第一集:吞天暗星以及第二集:死亡射线。作为一部全新阐释宇宙科学的纪录片,它在叙事策略中做出了与以往相比很大的改变,主要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叙事技巧三个层面。
《星际杀手》(2021)
1
新型叙事结构:纪实与虚构的相辅相成
该片影像的叙事结构中运用了典型的科学式推理逻辑,以简要的结论呈现为先,继而在推理讲述、画面文字说明、资料佐证、CGI特效模拟等的支撑下,演绎推理完成对结论的阐释。但与传统的《行星》这类科学纪录片不同的是该影片加入一条虚构的故事线:以“虚构+真实”的讲述方式,将主人公设定为一名私家侦探,而他将在全球科学家的协助下,追踪这些动辄毁天灭地的宇宙灾难,并找到破解它们的办法。
《星际杀手》(2021)
传统的宇宙题材纪录片中时常运用的“结论—推理”成为整部纪录片最基础的叙事范式,首先通过设置悬念、否定式猜想、描述现象等方式,描述行星群体、某一类行星或某个行星的特征,进而奠定人们对宇宙的基础认知。其次,再以人类对行星的探索活动为基点,演绎推理先前的结论,从丰富多元的角度呈现了结论的推导过程、推导方式。另外,每集最后还以幕后故事的方式,邀请参与探测器发射、行星探索活动的专家进行镜头前的讲述,挖掘故事叙事呈现之外的信息。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第一季(2010)
对比之下,首先,《星际杀手》在片中更多运用到的是“线索+推理”的叙事基础范式,将主人公所要寻找的关于黑洞等并不清晰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像悬疑片一样构建一个悬念体系。例如,《星际杀手》第一集中:主人公在科学家发现并拍摄到黑洞照片后陷入思考,为什么黑洞是明亮的并且还能观测到,引导观众思考:为什么黑洞是明亮的以及能否被观测到的事物就是能够被理解的事物这样的哲学命题。
《星际杀手》(2021)
其次,《星际杀手》在影片的结尾会抛给观众一个意外的问题,这一问题往往令观众极其好奇,引导观众进行猜测从而迫切的想要等下一集对该问题的阐释。比如:私家侦探的线人在结尾时告诉其:这个案子比你认为的更加离奇。而观众则会跟随剧中主人公一起好奇怎样会是更加离奇的案件。通过虚构的私家侦探剧情加入真实科学理论作以佐证,吸引的受众范围从单一变成多重,观众试图通过引人入胜的虚构剧情理解并猜测深奥的科学现象及理论,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内容的理解难度同时促进了其阅读兴趣。
《星际杀手》(2021)
2
新型视效语言:二维与三维的有机融合
影片从开始就出现了一个类似美国漫画典型英雄人物的二维形象,并且故事开始讲述的方式与美漫所类似,以一个关键的英雄出场,快速前情提要地对本集内容作以悬疑式预告,出片头之后开始讲述自身以及案件背景等,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还原案件时间线以及发展的状态。
《星际杀手》(2021)
BBC、美国探索频道等之前的影片通常在叙事画面方面运用的是“真实资料影像化+实景拍摄+主持人出镜解说”的模式,例如《行星》用动态影像完美呈现八大行星 40 多亿年中最精彩的历史,通过摄制组与科研人员合作,将需要影像化的内容一帧帧列举出来,再通过地球实景和实验室模拟拍摄,利用后期 CGI 技术,高度还原了宇宙大爆炸、小行星大撞击事件、木星风暴、土星的气态星云等震撼的天文影像。
《行星》(2019)特效画面
而《星际杀手》着重以三维变二维的二次元男主人公私家侦探为案件串联的核心人物,以及其周围固定的二维封闭空间和场景为基础,展开衍生出多重案件的讲述。主人公私家侦探在真人影像与卡通大片的同文本结合的融通策略下所采用的影像制作在思维方式、讲述方式、人物行为、空间塑造、造型等方面都是按照卡通的原则来的,但实际上在银幕上的呈现则是由真人演出的。
《星际杀手》(2021)实景二维化
同时影片所有对科学理论阐释的部分被编进一本从头到尾一直存在的案件漫画书里,讲述案件发展和理论的科学家们通常从漫画书里走出,由二维转换成三维真实人物和场景,将私家侦探梳理案件的完全二维空间友好地过渡到观众所存在的现实三维空间里,极大降低了时空转换给观众带来的不适感和跳脱感。观众能够相信从虚构的私家侦探的时空背景下回到现实的可能性,从而模糊掉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一条看不见的界限。
《星际杀手》(2021)漫画书式叙事
3
新型表达技巧:直白与深奥的转换替代
宇宙的庞大在纪录片遵从真实的原则下显得并不容易呈现和讲述,许多科学解释清楚但难以传授给普通大众的科学理论、仍未解释的科学现象甚至科学仍未知的现象想要通过真实的影像向观众传递信息相对更加艰难,在天文宇宙这类科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相关内容通俗化可视化道路的探寻。
《星际杀手》(2021)虚拟画面
通常的宇宙相关纪录片类似BBC制作的《行星》系列以及Discovery制作的《宇宙》系列都会经常运用到围观实景搭建以及CG特效的模拟和还原的方式进行场景再现。例如《行星》摄制组的“片场”遍布全球。冰岛黑沙滩成为影片中晚期小行星大撞击场面的原型;约旦的沙漠成为火星地表的“替身”,再现了“好奇号”首次登陆火星的场景......通过拍摄人类熟悉的事物和场景,用类比的方式解释还原诸如行星地理环境、相对距离、行星体积大小等抽象的天文学知识,注重进行场景的复原。
《宇宙》第八季(2014)剧照
《行星》(2019)约旦的沙漠代替火星地表
《星际杀手》则除了运用传统的替代讲述方式之外进一步运用到转换替代的叙事技巧,创作者不再局限和执着于对场景极致复刻的审美需求的追寻,大篇幅加入一些不同事物相同道理的场面来代替还原较为困难的场景。比如在还原“黑洞吸引力法则”时,摄制组将取景地选在一个水坝的圆形大坑中,通过放一只小船并且观察小船被快速吸引至消失的场面来隐喻黑洞极强的吸引力和被吸引后极强的效果,甚至连光都不能够逃逸。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对于黑洞本身人类了解和拍摄局限性的问题,从而使观众等效感受未可知理论的始末以及缩短了陌生知识领域与自己的遥远距离。
《星际杀手》(2021)黑洞替代物水坝
4
结 语
时代前进、文化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大背景,正在催发影视受众的期待视界和审美心理的“变异”,Discovery与哔哩哔哩联手推出的《星际杀手》则是在此进程中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和实践。
《星际杀手》(2021)片尾
当下,我国纪录片市场规模也正在稳步提升,受众群体从高阶层、高收入、年轻化开始逐渐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网络化,观众审美水平普遍开始升高,求知欲愈发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趣味,才能抓住受众从而应对产业国际化的挑战。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纪录片中的儿童影像:反观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洞见未来发展的时代缩影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翟 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