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说】智慧社区建设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美亚柏科 2022-07-05



编者按

作为社会治理领域国家队,美亚柏科始终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展开前沿探讨与研究,致力于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了由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蒋思宇博士撰写的“基层治理转型之路在何方?”系列专题文章,共同探讨基层治理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专题系列文章《从“模范生”到“破防”,疫情照出基层治理之“伤”》、《从“社区”出发探讨基层治理的转型之路》、《基层治理的载体与利器——理想中的智慧社区》,以上海疫情为例,分析城市治理痛点等,得到广泛关注与肯定。作为系列文章的完结篇,本期我们探讨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康庄大道——理想中的智慧社区。(点击划线处可查看文章详情)



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前面提到理想中的智慧社区是一条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康庄大道,但现实中很少有地方去这么做。在讨论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目前各地的一些做法。


由于国家倡导和政策推动,以上海、杭州、深圳、北京等为代表的国内先进城市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智慧社区建设实践,在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领域的特色初步显现。★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将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发力点,目前已经完成了50多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
★杭州智慧社区“党建引领”特色鲜明,治理场景提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治理机制。
深圳以平安社区建设为主线,创新打造智慧“南园模式”。
★北京海淀太平庄街道至强北园社区建成全国首个“5G+AIoT”智慧社区,该社区以5G网络为基础,搭载各种智能物联网技术,有效推动居民生活更安全、社区管理更便捷。
★浙江省率先开展全省统筹建设,到2020年底,浙江省先后发布两批共60个省级试点未来社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逐步建立健全未来社区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截至2021年5月,浙江省已完成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2.0上线运行任务。该平台采用“1+N”体系架构,其中“1”指统一的省级开放平台,是为实现未来社区数字化场景快速有效落地,搭建链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开放平台,相当于未来社区场景下的“应用市场”;“N”指各数字社区引擎上构建的社区级平台,通过平台接受已经预集成的各项场景应用。




智慧社区建设道阻且难


总体来说,各地根据自己的建设基础、特色和居民需求,展开各有侧重的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呈现出“小而专”和零散化,无法有效对接和整合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企业,居民获得感不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难以形成。此外,由于建设的参与方众多,包括政府部门、科技公司、物业/地产商等,不同主体对推进智慧社区的动力、诉求和困难有很大差异,多方能力、标准和规范的协同性不强,导致智慧社区建设协同效应差、建设速度偏慢,经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要实现我们所说的理想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除了克服上述问题,还有几个关键困难需要解决。


统筹问题

政府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没有政府主导又是万万不能的。政府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制定各项标准规范,协调引导各方力量。同时,政府也是重要的出资方,尤其在是建设前期。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确政府中的哪个部门牵头做这件事。如果都是通过临时性的议事机构、交办部门或基层政府去抓这项工作,权威性、连续性、规模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隐私安全问题精准服务与隐私保护是一对矛盾,就像发展问题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样。城市运行过程中,如果对个体数据指标的识别、干预、处理以及优化不当,将会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财产甚至身家性命。
对公众隐私的保护其实就是维护智慧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点同样适用于智慧社区。以2020年SideWalk Labs关闭了加拿大滨水区的智慧城市项目为例,该项目以精准服务与个性服务为目标,通过城市设施、码头等区域的传感器对城市居民的数据进行采集,虽然曾希望以“数据信托”的方式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解决数据的安全性与信任度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因为公众咨询委员会的强烈要求与质疑而被迫放弃。
202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公众隐私保护的法律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天津市通过《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还是《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都与我们理想的智慧社区所希望的服务“实名”严重冲突。见效慢问题不同于纵向平台建设中明确的目标导向,也不同于“小而精”系统的简单实用高效,理想的智慧社区建设无法一步到位。
一方面所支持的业务大多涉及多方,只能循序渐进,成熟一个扩展一个。
另一方面,刚开始不能铺得太大,只能由点及面,逐步扩大至全市范围。但是无论是居民的感受,还是治理的需要,以及企业的利润,只有上规模后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居民及企业参与其中,达到良性循环,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而这对于决策者、建设者和参与者的耐心、毅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智慧社区建设或将迎来春天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5月20日,由民政部牵头,中央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标志着统筹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在处理精确服务与隐私保护的问题方面,一方面随着区块链、差分隐私保护、零信任和多方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隐私安全保护在技术上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智慧社区的个人数据采集主要以公共安全为目的,也符合法律要求,再结合优质安全服务的示范,相信能够找到平衡两者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对于智慧社区的长期见效性,随着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树立,各级领导的政绩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逐渐增强,有了这个前提,智慧社区一定可以凤凰涅槃。也许,智慧社区建设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撰稿: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 蒋思宇博士


——— 相关热文 ———

热文

“十四五”数字厦门建设,美亚柏科大有可为

热文

战“疫”有数更有“术”!美亚柏科如何打好精准防疫组合拳?

热文

“天烛”大数据防疫综合解决方案发布,直击防疫痛点

热文

“数字经济”成两会热词,新型智慧城市该如何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