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山东会成为抢人大战的最大输家?

大学声 决策杂志 2018-07-31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不少山东人感到很担忧。


在2017年全国各省常住人口统计中,山东人口净流出达到每年40万,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


在全国城市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今天,这样的数据对山东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山东人口仍在净增长

但流出速度令人揪心


21世纪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看看全国各地地方政府都在抢什么就知道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在抢粮食指标,90年代全国每个县长都在到处抢投资。


而今天全国除北京上海还在主动控制人口之外,几乎所有的二三线城市都投入到了空前激烈的抢人大战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自己城市落户的,累计已经有20多个城市。


(来源:酷玩实验室)


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提供房租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大学毕业生俨然成为各个城市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在不少城市的政策文件中,都可以见到类似“先落户,后就业”、“学历零门槛”等表述。


只要是战争就一定既有winner也有loser,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山东无疑是最大的失败者没有之一。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山东去年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101.16万,但常住人口只净增了不到60万人,其间的差额说明还有40多万山东人净流出到其他省份去了。(山东在最下面一行)


这个数字在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中名列第一,第二是净流出38万人的河南。



而有流出就有流入,去年净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重庆、新疆、江苏、安徽、四川,排名第一的广东净流入人口近70万人,第二浙江流入31.3万人。


省际人口的流动方向也基本反映了各省经济发展动能的强弱。


根据今年一季度各省份的GDP增速可见,包括山东在内,人口净流出较多的省份GDP增速大多都排在末尾。


而人口净流入较明显的则基本都增速靠前,不仅有广东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也有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省份。


(来源:观察者网)


必须说明的是,山东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的人口增量,全依赖二胎放开后生育率的爆发。最近几年山东人口生育率一直居全国各省之冠。


直观的对比就是和山东人口数量相仿的河南,一年自然增长只有60多万人,死亡人数两省没有多大差别,但新出生的河南人数量比山东少很多。


 在人口净增量排名中山东还能排前三

全靠山东人能生,要二胎比例特别高

(来源:观察者网)


但这种人口增长速度是可以持续的吗?多位人口专家都对此表示忧虑。


如果今后几年里,山东的出生率逐渐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巨大的人口流出数量或将导致山东人口也陷入负增长。


山东人口流失

教育因素不可忽视


山东省公安厅日前提出:放宽人才落户条件,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户,取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户限制。


这则新政被通俗地理解为,人才来山东工作可以“一人落户,全家落户”,优惠力度应该说是比较给力了。


但政策发布后,在网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根据统计资料,山东省2017年高考985录取率为1.47%,211录取率为4.44%,一本录取率为10.60%,这几项指标均排名非常靠后。


导致年轻人纷纷用脚投票逃离山东的,恐怕并非像东北和西部某些省份一样是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人均收入太低。


山东的地理位置两面靠海,既不缺水也不缺资源,气候四季分明,除了春秋两季经常有雾霾之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了。


山东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属于比较领先的省份,是超过国际公认发达国家门槛——人均GDP1万美元的全国9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来源:网易财经)


按照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这两个重要经济指标来看,山东和广东之间的差距只有10%左右,为什么一个是人口流入冠军,一个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呢?


这个问题显然很复杂,值得山东地方各级政府花力气仔细研究,出一本上万字的白皮书来反思。


各种学者、媒体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文章也是汗牛充栋,但大都是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府效率、市场化水平、创业创新等经济因素着手进行分析。


在这里想指出问题答案的另外一个方面:山东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显著拖累了山东对于外地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山东高等教育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2017年年底,笔者曾经专门对山东省属高校中的20强,以及3所部属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山东省属高校二十强



三所驻鲁部属高校



山东大学:步步倒退

有跌入二流的风险


作为山东高校里毫无争议的扛把子,山东大学近年来发展很不顺利。


在不少山东人印象里,山大一直是在全国十一二名的水平,某些年份的某些排名上还能偶尔进前十。


但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虽然山大和绝大多数985工程高校一起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在更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竞争中败得很难看。


山大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位列985末流。



......




当时山大校友和学生一片哗然。山大官微“庆祝山东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的推文下面评论区是这样的:



比科研经费损失更严重的,是山大日趋保守的环境,越来越艰难的创新氛围和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近亲繁殖”教育行政化”风气,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权益维护上都出了问题。


山大虽有百年校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山大经常自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搞到现在,还能算国内一流的也就只剩下学生了。



今天的山大在国内高校竞争中步步倒退,已经跌出国内高校第一集团,很可能有跌入二流的风险。


省内其他高校:

人多势众,大而不强


从在校生人数来看,山东各高校动辄在校生三四万人,确实称得上人多势众,但实力和规模完全不相称。


从排名的角度来看,山东所有省属高校中没有一所能够进全国前一百名。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山东省属高校中没有一家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有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四所,共六个学科;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再加上一个山东科技大学,共五所高校,六个学科。



把省属高校20强,加上中海大和石油大(华东),一共22所高校各自最优势的学科都挑出来,捆在一起算成一个,然后拿出来跟山大进行学科之间硬碰硬的较量,恐怕还是要被山大吊打。


对于这些高校来说这就很尴尬了:论学科实力,这二十几个加起来打不过山大,山大要是算二流,那这帮兄弟算几流?


在过去十年里,山东省属院校里没有涌现出一匹能令人眼亮的“黑马”,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的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高等教育是山东

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山东除青岛济南之外的几乎所有城市,每个城市基本只有一两所本科高校,排名、口碑和教育质量都很差,对于省外学生几乎完全没吸引力。


但山东同时还是历史上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孔孟之乡,在山东不少地方,城市里最好的高中有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教师待遇比同城公务员高一大截。


而同城的本地高校,则校园风景一看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学生宿舍还是钢架子床上下铺,没阳台没厕所的八人间,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少而且管理混乱;


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多教师知识结构好多年都不更新,上课讲的都是完全过时的玩意;


下面听讲的学生则睡觉的比醒着的都多,台上台下双方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是在糊弄事,倒是一副很和谐的样子。


(来源:搜狐教育)


目前朋友圈各种刷屏的所谓“抢人大战”,实际上抢的是全国每年毕业的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


不论是西安、武汉、南京、重庆,在抢人大战中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地大学毕业生(包括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


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也基本都是围绕让在自己城市里上大学的外地学生,怎样能更方便地找到工作,租到房子,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过渡,乃至于结婚、买房,组成家庭,彻底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而山东大部分城市则连参与争夺的门槛都迈不过去:整个城市里都没有所像样的大学,还扯啥留住外地大学生?


这些城市虽然收入水平并不低,但他们仿效江浙制定类似的政策,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潘昆峰的研究报告《中国大学生就学省际迁移模式研究》:


三四线城市给本地大学以一定规模的补贴,让他们在高考招生时多招外地高中生,经过四年学习后留下来就业落户,是吸引人才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山东学生以学习勤奋刻苦,工作踏实能干著称,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导致学习比较好的山东学生,几乎人人都想“考出去”。


山东学生中的精英在高考独木桥上争着抢着往外跑,而省外学生即使对山东优良的人文环境心有向往,但看看省内高校乏善可陈的学科水平,惨不忍睹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只能摇摇头报了其他省份水平更高的大学。


而当这两帮人毕业后都优先选择留在当地生活就业时,山东人口净流出的趋势就无法遏制了。


大学建的比政府大楼更好

城市才能赢得未来


在过去的十年,山东各城市里,唯一真正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城市发展重要性的只有青岛。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从2011年到2017年一直主政青岛的前市委书记李群曾经这样描述大学和城市的关系。


李群专程拜访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

请教青岛城市规划问题

(来源:爆三样)


青岛为了弥补自身教育基础的薄弱,这些年来在争夺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努力近乎疯狂。


不论是省内省外,也不论是不是985、211,乃至国外一流高校,青岛都不论有没有戏都要去勾搭一下,只要对方稍有意愿,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用李群自己的话说:“高校争夺战,南边有深圳、北边有青岛。”在他主政期间,青岛吸引了北大、清华、复旦等28所著名高校在本市落户。


甚至连山大的主意他也打,直接大手笔批了3000亩土地建设山大青岛校区,还有传言当时的山大校领导有意蚂蚁搬家把一部分院系迁过去,但由于其他因素未能成行。


 山大青岛校区规划图

(来源:山大官网)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注入,不仅方便了本市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还为青岛制造业向高端转型,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显著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助力。


而反观省会济南,有山大在此镇场,本来手里的教育资源比青岛要强很多。但济南多年来对山大发展的支持却一直很不走心,自己手里的几所高校发展也乏善可陈。


2017年2月份,山大决定建设章丘主校区的决定在校友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在山大校友中有一定印象力的微信公众号“校友茶座”发布了针对山大的搬迁规划的调查问卷,总共收集到7356份有效问卷,其中91.2%的校友表示反对,而表示支持的只有5%。


山大章丘主校区规划图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是省会城市+一流大学的组合,来看看合肥和中科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中科大被迫搬离北京,又被本来预定的搬迁地址河南以“没办法解决口粮”为由拒绝时,安徽省联系主动接纳,还从省委工作人员及家属嘴里抠出来部分商品粮指标,给师生解决了吃饭问题。


在七八十年代城市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合肥把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


地理上属于北方,本来不集中供暖的合肥,全城第一个装暖气的单位是中科大;


为了不影响科大校内一系列精密物理仪器的运行,合肥地铁规划专门改了线路。


合肥市2016年底给中科大的新校址规划

(来源:万家资讯)


而中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科大的教师和学生创业,在合肥周边培育了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先行企业。


90年代的合肥GDP只有济南的三分之一,到2005年还只有济南的一半,而2017年就宣布已经赶超济南和大连。


这样值得艳羡的发展成就,与安徽30年一贯对于高等教育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今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网上传火了,不少山东人都感叹:山东终于承认自己已经落后了。


5月7日,刘家义在《人民日报》上又发表署名文章《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


文中提到:山东必须“破釜沉舟”,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山东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来源:人民网)


山东大部分城市在全国高等教育争夺中已经远远落后于先进省份的兄弟城市,如果不认清现实,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追赶,恐怕还要继续在抢人大战中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只有以“大学要比政府大楼建的更好”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这样的城市才能有未来,山东才能不像很多人忧虑的那样,逐渐让人口萎缩顽疾拖到东北的困境当中。


-- END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大学声(collegesay)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22位副省级官员集中履新,全国省会市长仅缺1人!

2、午夜发声明,中美又发生了什么事?

3、“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搞政治攀附,这些官员很有一套!

4、党员干部应知名词100解,这本“口袋书”讲全了,速藏!

5、速看!这个最新演讲,透露了中国经济未来最大富矿!




不点个赞再走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