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副部!“中纪委笔杆子”习骅有了新职务
“中纪委笔杆子”习骅有了新职务。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总局领导”栏目更新后的信息显示,习骅已经出任驻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总局党组成员,跻身副部级。
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的习骅,此前担任过中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等职务,拥有丰富的一线反腐经验。
不过,习骅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作为“笔杆子”的称号和一系列“爆款”文章。
曾写过《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雍正如何让官吏为国家做事》、《皇帝的伙食费到底多少?》、《“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等“爆款”文章的习骅著有《中国历史的教训》,诠释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引起广泛共鸣。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早在2013年8月,习骅就开始在中纪委网站刊发文章,这些文章中,《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一文是被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一篇。
这篇文章因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版的贪腐裸官形象,也被更多系统外的人所关注。这篇千余字的短文讲述了清末政坛巨贪庆亲王奕劻的故事。他一边靠打牌输钱讨好主子慈禧老佛爷,一边买官卖官赚取巨额家产,并将其全部转移到国外银行。
2015年1月,中纪委为纪检干部推荐了一批书籍,如《读懂中国改革》和《史记精讲》等,其中习骅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也在列。
2015年时,一篇文章《中纪委笔杆子,借历史说反腐》介绍了更多关于习骅的信息。文章透露,习骅是江苏人,有法学博士学位,“他大学读的是中文系,笔杆子本就不错,后来又在北大拿到了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他对历史也颇有研究,尤其是清史。”
2012年12月,习骅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开了专栏。开篇文章——《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发表后,就受到了系统内很多人的关注,有人还打来电话问下一篇什么时候出。听到这样的反馈,习骅也有了写下去的动力。
文章还介绍称,“习骅讲的不单单是历史,他的文章话题涉及廉政建设的方方面面,紧跟时下政策热点。”
例如,习骅的文章中曾点名批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吕锡文、艾宝俊等“老虎”。
2015年11月10日,上海市委原常委、副市长艾宝俊落马,一天后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也被宣布调查,艾宝俊和吕锡文分别是上海和北京“首虎”。
三天后的11月13日,习骅在媒体发表文章点名批艾宝俊和吕锡文。习骅认为,“双11”,吕锡文的落马消息占据媒体头条,互联网竟然忘掉“双11”这件事,是对最后一个无老虎之地终结的欣喜。
习骅认为,在群众害怕反腐会停息时,事实是最好的宣传武器,有两个指标凝聚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一是打老虎不存在“铁帽子王”,不会重开中国历史上“刑不上大夫”的恶例,根据是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的倒台。
二是打老虎绝不“看人下菜碟”,更没有选择,只要腐败,迎头就打,眼睛都不眨。证据便是打老虎覆盖了31个省市区,个个都有。
习骅的反腐文章,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2013年12月10日,中纪委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网站就刊发文章,其中写道,“纪检监察室主任习骅同志,陆续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发表有关文章10余篇,被中央纪委网站、各地纪委网站和报刊杂志广泛转载”。
2014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宣示要“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肃提醒全党,“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紧接着,习骅在其发表的《军机处的纪律》一文中,生动地阐明了这一重要意义。
在2015年的两会上,王岐山与山西代表团座谈时,强调“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代价不能白付”。在《张之洞借钱》一文中,习骅就讲述了张之洞与晋商的特殊关系,以及官商勾结带来的危害。
习骅非常推崇雍正帝,他在文章中写道:“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雍正的创新精神和严刑峻法,任由康熙后期的弊政持续发酵,乾隆前期就不可能那样成功,所谓的‘康乾盛世’,顶多是‘康熙盛世’。”
在其他文章中,习骅也几次用雍正来举例。在《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一文中,他谈了雍正撤掉庸官,提拔勤官的故事。在《雍正的另一面》中,他又表达了雍正的严厉和温情是有原则的:一方面,对贪官、懒官、巧官出手很重;另一方面,对忠臣、清官、能人呵护有加。
2014年,习骅的专栏文章由出版社结集出版,获得舆论好评,多次加印,收到很好的市场反应
-- END --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澎湃新闻、长安街知事、坏球人物杂志
编辑:胡心玥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5、4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穿透历史的讲话,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不点个赞再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