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挂职干部的心声:现实不会理睬我的诗情画意
《学习时报》5月3日刊发了一篇题为《青春无悔的选择》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贵州省大方县县长助理陈炯辉在基层挂职的心路历程,朴实生动的文字中,凝结了他在基层挂职时的点滴思考,也道出了很多基层挂职干部的心声。
一起来看全文:
我永远记得,2017年11月6日是我正式赴大方县挂职的日子。
那一天,我的行李箱里除了必要的日用品,其余全是书——既然打算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怎能没有几本喜爱的书来陪伴?其中最爱的一本,就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上学时,读的书很杂,几乎来者不拒,尤其是军事战争类、小说类,看得痛快淋漓。参加工作后,专业工具书看得多,对于其他类别的书越来越挑剔。唯独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描述,没有华丽辞藻的雕琢粉饰,质朴得让我爱不释手。
得益于这本书的影响,我在即将而立之年,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大方县是革命老区,位于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中部。
我对革命老区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小时候看过的《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井冈山》等老电影。影视画面中,老区的条件很艰苦,但老区的人们勤劳、善良、充满斗志。也曾幻想自己是一名小红军,长大了成为一名英武的将军……
2017年的夏天,我的同事奔赴贵州山区,在毕节试验区捐赠了一批医疗设备后,深入大方县考察带回来了第一手资料。
在同事带回来的影像资料中,我看到了当地农村落后的生活条件,从同事口中知道当地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也感受到当同事对我说出“某村卫生室妇产科缺人,因为唯一的一名医护人员请假待产”时,他们内心的那种辛酸。以至于我后来自己去到大方县陇公村调研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村卫生室的情况怎么样?
所在单位很快通过了全力帮扶大方县这一项重大决议。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帮、用什么方式帮的问题。这段时期,我也作了很多设想,但每次落笔写实施方案的时候,总感觉缺点啥。
单位的党委书记,一位亲切的老大姐,建议我翻一翻习近平总书记刚当上梁家河村支书时为村里派发救济粮的那段访谈实录:当所有人为救济粮的分配争吵的时候,年轻的习近平提出:“咱们现在就到各家各户去看,究竟谁有多少粮食,都看得清清楚楚。谁该多分,谁该少分,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对于将要实施的帮扶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为当地所需,老百姓是否认可,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写一百个PPT出来,我还不如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二很多时候,职场是一个“矛盾”的地方。
焦虑的年轻人坐在办公室,无比向往大自然的原始气息,对城市的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嗤之以鼻。但是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没几天又开始想念舒适的沙发、优雅的咖啡厅和电影院里的大片。
第一次到大方县调研,其实是我到北京工作后第一次进入大山里和田野间。叠嶂层峦,钟灵毓秀,令人神清气爽。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这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已经很久不曾有过。
诗和远方固然很美,但现实却不会理睬我的诗情画意。
大方县位于山区,车子行驶在路上不是在上坡就是在下坡,第一天上午我的肠胃就开始翻江倒海。如果要到农村去,很多时候还要靠步行,我穿着一双皮鞋,还没回北京,鞋底就已经坏了,脚底也磨出了水泡——这还是陪同调研的基层同志怕我累坏了,对我有所照顾的前提下。
几次实地调研使我对大方县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我从自身角度出发梳理了一些比较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也向大方引荐了一些比较优质的外地商业资源。县里的同志认为很好,有人跟我说:对接这些资源还是你在行,如果你在这里就好了。
他可能只是感慨地说了句玩笑话,我却当真了。我其实是带着驻扎大方这个想法前来调研的。我主动申请了两次却没有获得批准,单位给出的理由是怕我太年轻耐不住寂寞。
在我第三次提出请求的时候,领导郑重地问我,是否真的甘愿放弃眼前比较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去调研十天半个月没什么,真的去大山里呆上两年再回来,你就不怕别人跑你前面去”?
我回答说,我想获得更好的成长,想跑到别人的前面,所以才选择到基层去磨砺自己。
三告别都市生活,走出了舒适圈。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大方县后,一转眼,我已经在大方工作和生活了18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够让我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这里有美不胜收的“百里杜鹃”,大自然造就的“天然药库”,风光壮丽的油杉河,世界最大的天生桥:清虚洞。这里走出了一名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巾帼英雄“奢香夫人”;这里有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制造厂遗址,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一段珍贵历史;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将军山、梯子岩战场等遗迹,见证了红军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光辉岁月!
引好“上面千条线”,当好“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最是锻炼人。500多个日日夜夜,我把全身心投入到大方的工作。我自己常常认为,我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梦:成为一名革命老区的“红军”。
家人对于我的选择,一开始不太理解。回望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我确实错过了很多和家人相聚的时间,错过了儿子第一次学会叫爸爸的时刻……但是,我也见证了一件又一件美好事情的发生。
一批医疗设备被运到了毕节试验区最需要的几个乡镇卫生室,老区的群众可以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了;全县最困难的50名贫困高中女学生,在“同心圆梦”助学金的帮助下踏踏实实地上学了,等待她们的,是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为大方捐建的陇公同心小学,在环境优美的清虚洞景区附近拔地而起,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和乡亲们的心头好,新学校交付当天我去了,看到乡亲们特别是孩子们乐开怀的笑容,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工作之余,我走进了老区的一个又一个村庄,从一个陌生人成为村里老人口中的“小陈”。我想,将来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一定会万般不舍,但一定不会有任何遗憾。
老区是育人养人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七年知青岁月,曾说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两年虽短,但大方给予了我很多,受用不穷。就算挂职结束了,但我的根留在了这里,还有我青春奋斗过的痕迹。
从走进大方,深入大方,进而扎根大方,是我走向而立之年的重要转折点。
从了解大方,爱上大方,再到献力大方,是我青春无悔的选择。
-- END --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胡心玥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触动人心!如果用100年的青春画一幅肖像,会是什么模样……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