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事业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事业的人!一位选派帮扶干部的临别感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疑义相析 Author 李章程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本来素不相识,因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的人生连接在了一起,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了一起。 昨天相逢,不问南北;明日别离,各奔东西。 事业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事业的人。
近日,在安徽六安舒城县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座谈会上,全国政协机关派驻安徽省舒城县开发区青墩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章程,作了题为“愿相会于乡村振兴实现时”的感人发言。
李章程说,有多少融入,就会有多少深情。从此之后,每当我们走近大别山,每当我们听到关于舒城的任何消息,就会想起舒城的一山一水、一路一桥、一草一木,就会想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想起这里可亲可爱可敬的干部群众,想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一起辛勤打拼的同志和战友,想起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
他在发言中表示,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用四年时间,在舒城念完了群众的大学、社会的大学、实践的大学。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更加懂得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实践探索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什么是群众路线,什么是基层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更加懂得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民,更加懂得我们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愿相会于乡村振兴实现时
——在安徽省舒城县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为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名成员,我于2019年8月到开发区青墩村任职,算是“半路上”加入第七批驻村工作队的。在过去的22个月时间里,我有幸与各位成为战友,既学到很多经验和方法,也收到很多鼓励和关心,更从很多同志身上感受到什么是奋斗的青春、大写的人生。虽然由于各自忙碌,有的同志联系少一些,但多次听说大家所在的单位和所驻的村,多次了解到大家的事迹和贡献,正所谓:未曾相见,却已心心念念;未曾谋面,却已牵动万千;而初次见面,就是离别之时。
收到参加今天座谈会的通知后,我的脑海里本能地浮现出两个成语。第一个成语是“五湖四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本来素不相识,因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的人生连接在了一起,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了一起。第二个成语是“七上八下”,第七批驻村工作队即将撤回原单位,回到省直、市直、县直机关,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即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向各位战斗了四年的战场,走向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
工作总是在承前启后中前进,事业总是在继往开来中发展。今年是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驻村20周年。驻村帮扶是一次助力“三农”的接力跑,每一批都只是其中的一棒。因此,不能夸大哪一批的工作。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的确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首先,在驻村时间上,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于2017年“五一”之前到岗,于2021年6月结束,驻村四年多,1500多天,是驻村时间最长的一批。
其次,在工作内容上,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的经历既丰富多彩,也刻骨铭心。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各位在村里经历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庆70周年庆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发布实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从基层党建到脱贫攻坚,从为民服务到基层治理,从战大洪到抗大旱,从防大疫到抗大雪,从扶贫工作中的“大排查大走访大提升”到脱贫普查、人口普查、疫苗接种,还有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很多经历,独一无二。
第三,在工作强度上,过去的四年,是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工作最繁重、考核最严格的四年。在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力度中,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中,我们经受了锻炼、接受了考验。
第四,在工作效果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舒城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2017年到2020年,也就是在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驻村的四年内,舒城县连续四次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成绩的取得,固然来自方方面面,但驻村干部辛勤奉献、功不可没。
第五,从政治意义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身处基层一线,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这一历史过程,与有荣焉。
奋斗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倏忽之间,匆匆四年。在过去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里,各位战友舍小家、为大家,风里来、雨里去,五加二、白加黑,斗严寒、战酷暑,用全情付出和奋勇拼搏,把心血、智慧和汗水倾洒在扶贫工作中,把“论文”写在2100平方公里龙舒大地上。
以个体论,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从整体讲,我们铸就的是一座丰碑,一座以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践行使命的信念丰碑,一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丰碑,一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更加懂得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实践探索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什么是群众路线,什么是基层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更加懂得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民,更加懂得我们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实践出真知,磨炼长才干。所有的收获,都来自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来自组织给予的平台和关怀,来自基层这片沃土,来自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四年时间,恰好是念完大学本科的时间。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用四年时间,在舒城念完了群众的大学、社会的大学、实践的大学。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展望未来,大部分同志都将返回原单位工作;有的同志主动选择继续驻村,境界之高,让人肃然起敬。昨天相逢,不问南北;明日别离,各奔东西。我们即将挥手告别的,不仅仅是彼此,更是一个历史阶段、一段人生征程。我们依依不舍的,也不仅仅是彼此,更有对龙舒大地的眷念,对父老乡亲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驻村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追求是无限的;相聚的时间是有限的,驻村帮扶干部之间建立的真挚情谊是永远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今天,我们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这一名句共勉,可谓恰逢其时。
俗话说,有多少融入,就会有多少深情。从此之后,每当我们走近大别山,每当我们听到关于舒城的任何消息,就会想起舒城的一山一水、一路一桥、一草一木,就会想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想起这里可亲可爱可敬的干部群众,想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一起辛勤打拼的同志和战友,想起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这段情缘,这份情怀,这种情谊,不仅会提醒我们要继续关注舒城、关心舒城、帮扶舒城,对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人民服务更是大有裨益。
亲爱的各位战友,在《中国共产党简史》最后一章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段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胜利开启。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字,让人不禁想起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为党献上深深的祝福!
1917年6月,周恩来同志从南开中学毕业时,曾给同学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语。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民富村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之日,就是民族复兴之时,就是中华腾飞世界时。事业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事业的人。山水有相逢,望君多珍重。愿我们相会于乡村振兴实现时!
-- END --
来源:疑义相析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可儿 / 审稿:王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