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五极”呼之欲出,江西坐不住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程晓玲
东南西北四大城市群包围下,唯独中部地区还没有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城市群。
今年以来,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谁能率先成为中国经济“第五极”的讨论愈发激烈。
尤其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曾经近在咫尺的“第四极”愿望落空之后,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五极”,已经不能再等。近期,鄂湘赣三省高层频繁互动、《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出台,中三角合力迈出关键一步。
抱团崛起,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能掉队。然而在中三角内部,与湖北、湖南两位“大哥”相比,向来缺乏存在感的江西,面临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明显断层的尴尬。
“千方百计加快提升南昌发展首位度”、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强核行动”、到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达到53%以上……近段时间,随着中部崛起进入发展新阶段,江西、南昌省市层面全力提速做强中心之意更加迫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中部三省中率先表态构建中三角的是江西。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06年江西“两会”上,民建江西省委会在提案中就率先提出中三角一词,并建议江西应主倡中三角。
当时有关人士指出,从现实来看,江西对接长珠闽的战略是必须的,可以承接其产业转移,“但这样一直是属于从属地位,要真正实现崛起有一定的困难”。而从地缘上讲,南昌与武汉、长沙更加接近,积极参与构筑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并且已有一定基础。
“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因为其各边各角相互支撑。南昌、武汉、长沙也具备这样互相补充、互相支撑的要素。”当时不少代表委员建言,区域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相应措施,实现中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不过,在随后几年内这一建议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直到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高层首次坐在一起,就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进行会商,正式宣布构建中三角,打造中部崛起的增长极。
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召开,拉开了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携手合作的大幕。新成员安徽合肥的加入,也让原本的中三角变为“中四角”。
一个新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
9月10日,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这一次,已全面“入长”的安徽没有再参与,而是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党政领导再聚首,共同谋划制定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揭牌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集中签署六个合作文件……将中三角区域合作推向新阶段。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越来越关注中部崛起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抱团挺起中部“脊梁”已是大势所趋。而对于湘鄂赣三省来说,搭上快车之后,还需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尤其是综合实力还有差距的江西。
9月16日,江西省政府官网公布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江西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挥同时毗邻长珠闽的独特优势,打造全国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引领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支撑区等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缺合力
事实上,在城市群内部,都市圈已经成为各个区域参与竞合的主体。放在中三角,则分别是武汉、长株潭、南昌三大都市圈。
从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武汉、长沙、南昌作为三大中心城市并列提及;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
官方提法变化背后,是南昌都市圈已然掉队的事实。
图片来源: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
就体量而言,大南昌都市圈面积、人口规模均超过长株潭都市圈,而人均GDP却几乎只有其一半的水平。
问题出在哪儿?
2019年发布的《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自我剖析,将大南昌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4个方面:总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区域内部融合互补不足、交通通道网络衔接不畅、周边城市群虹吸效应显著。
其中提到“周边省会城市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大南昌都市圈,容易在资源、要素、人才、市场等方面形成对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虹吸效应。
换言之,大南昌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向心力不足等问题,已经让其危机四伏。
加之江西本身地处多个“次文化地带”的交汇处,北部九江和湖北联系紧密;东北部上饶、鹰潭、景德镇等地更容易被长三角、厦门等沿海地区吸引;南部赣州等地则一心拥抱粤港澳……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分析,“由于长珠闽更为发达,加之南昌中心引领作用不够,因此赣东北、赣南等地的人力、资金等要素被长珠闽‘虹吸’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强核心
都市圈能不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大南昌都市圈的美好愿景,如果没有“大南昌”为基础,也就成了空谈。
从面积和人口数据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中,南昌无论总量还是占全省的比例,都处于垫底水平,且与武汉和长沙存在较大差距。
2020年,南昌GDP5745.51亿元,仅相当于武汉的三分之一、长沙的一半;常住人口约为武汉的一半、长沙的三分之二;GDP和人口首位度也明显落后。
作为省会城市,南昌的城市聚集力、辐射力、引领力还不够强,在经济体量、发展增速、产业实力、创新动能、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还存在着短板弱项。
上个月召开的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直指,“首位度不够更是直接减弱了南昌在全国省会中比拼的竞争优势,迟滞了南昌在中部崛起中勇争先的加速度……”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在周围城市群相对成熟,虹吸效应较强的情况下,江西做强省会南昌,增强它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已经是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
在他看来,江西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产业上,应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整合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利用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进行赋能,推动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应该看到的是,转型和改变已经开始。
比如,随近期“元宇宙”热度飙升,南昌也以“打响全国VR产业发展的第一枪”的身份受到外界关注。
从被称作VR元年的2016年,南昌宣布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成为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举办地,到如今引育了华为、阿里、微软、高通、紫光等一批VR头部企业,VR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国市场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并带动江西整体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规模居中部第一……
2020年10月19日,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盛大开幕。
有观点认为,深耕多年的南昌VR,在“元宇宙”来临之际,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节。
最新公布的《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更是提出要“打造世界级VR中心”,“到2025年,力争5G与物联网、VR及相关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AI(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模分别突破2000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的目标。
风头正盛的“元宇宙”及其背后的产业机遇,会不会成为南昌撕开“环江西包围圈”的一个突破口?
-- END --
来源: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