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干部为什么震撼了?

策叔 决策杂志 2021-11-05

不走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浙江人做就做第一,第二就不叫创新,“要做就做第一”的站位与格局观,已深入沪苏浙干部的血脉之中。


理念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视野和格局;思路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逻辑和方法;治理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思维和观念。


2021年第8期《决策》杂志推出安徽干部东向“取经”系列文章,安徽干部在沪苏浙沉浸式跟班学习,经历了怎样的思维洗礼?



2021年7月19日,冯家成到了上海,一场全方位、近距离、沉浸式的“取经”之旅正式开启程。与冯家成一样赴沪苏浙学习的,还有来自安徽多个市县区的干部与企业家。


“这三个月,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想。通过比学看齐,学思践悟,消化转化,学在了心里,悟在了脑子里,成果丰硕,启迪深远。”宣城市文旅局副局长张庆在回程的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段话里有意犹未尽的不舍,有满载而归的收获,更有先发地区先进理论冲击后的改变。


变,是这场东行的意义;用,才是这次学习的最终目的。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安徽干部以求学之心,取经之志,一路向东,接受了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深度洗礼。


“要做就做第一”


创新,是石台县丁香镇党委副书记舒志勇学到的第一课。


“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不仅是浙江龙泉市的形态特征,也是池州石台县的自然禀赋写照。同处山区,发展的步伐却差了好几年,2020年龙泉的经济总量是石台的5倍之多。


“龙泉不仅闯出了一条工业发展的新路,更是拿出敢于仰望星空的胆略,在产业规划中,力争将汽车空调产业打造成为‘单项世界冠军’,让龙泉标准成为世界标准。”舒志勇发现,“闯”是无中生有,“创”是有中生优,是敢于跳出传统,凤凰涅槃的一种勇气。


“要做就做第一”的站位与格局观,已深入沪苏浙干部的血脉之中。


“尽全力摘桃子”,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寄县如此形容沪苏浙的干部,“他们做事情的定位就是围绕突破性、创新性、引领性以及个性化的工作,在他们基因当中就是要做标杆示范,走在改革的前列。”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之破局从人开始。转变人才观,打破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或将是安徽发展破题的一个支点。


杭州人才不来黄山,黄山是否可以主动到杭州,通过人才“反向飞地”,借势沪苏浙的人才资源?


“从‘我到黄山工作’,转变成‘我为黄山工作’,在空间上进行更大的转变,打破地理上的壁垒,以此推动黄山的高质量发展,将是成为可能的。”黄山市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汪凯思考可以在与歙县相邻的杭州临安建立人才中心,让人才为黄山所用。


宣城市卫健委副主任佘敦宇就在上海与宣城之间搭起了人才交流的桥梁。在跟班学习期间,佘敦宇对接在上海工作的宣城以及安徽籍医疗专家,规划成立上海宣城医疗卫生合作办公室,“目前已经联系了近30位安徽籍的专家,周末定期到宣城义诊,将上海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他们,反馈传递到宣城,提升宣城医疗水平,为宣城人造福。”



一字之变的神奇


理念快人一步,发展才能高人一筹,高是眼界与格局,更是系统与全面。发展思路的转变,是走出去的安徽干部打破的又一道藩篱。


“在我们以为景区应用灯光秀就是最时尚的设计时,却忽略了这种做法很多景区已应用了多年。在我们以为黄山文旅资源丰富,‘酒香不怕巷子深’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去文旅资源远不如黄山的景区,宅在酒店玩桌游。”黄山市发改委跟班学习干部刘昀说出了发展之“痛”。


跳出去看黄山,用什么样的思路将资源转化成资产,成为安徽干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农业必须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实质就是跳出农业看农业”,程寄县用黄山的茶叶资源打了个比方,“茶叶是黄山自带的流量之一,我们不仅仅要做茶叶,还要做成‘茶业’,要可说茶文化,可看茶旅游,可吃茶食品,可用茶产品,可喝茶饮品。


从茶叶到茶业,一字之差,思维方式不仅要跳出产业,也要跨出系统。


在浙江丽水,“两山”转换是最强IP和发展最强抓手,各地各部门都围绕这一既定指向拓展点状思维,连成线,扩成面,立体化开展工作。


从点状思维转变成面状思维,从单一转变成系统,一个立体且高度统一的工作思路给安徽干部带来醍醐灌顶之感,如何结合安徽的发展,在分散中找到凝聚点,并围绕这个点融合扩张成横纵面,找到零散资源变成发展资产的转化器,这是留给安徽干部的“必答题”。



让招商“媒人”不再难做


淮北与上海,一南一北。


淮北市相山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宋雨倩从小听着知青阿姨的上海话长大,上海文化对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更多强调的是发挥制度治理的作用,人员的短期调整变动对于整体的工作影响不大,一个成熟的机制,可以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而再加上一个能干的领导,工作效果就是锦上添花。”


在上海,个人在一个机构里的个性展现并不明显,在整体运转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上海完善的机制。


投资促进局是“媒人”,给载体单位和企业牵线搭桥,这是载体单位、投资促进局与企业三者间的关系。而“媒人”难做,是招商干部共同的“无奈”之痛。


上海经验给淮北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山区建立了项目落地载体服务机制,由区委督查考核办全程作为总监督部门,而涉及到的相关服务部门都配合载体单位,项目发展到哪一个阶段,哪个服务部门就必须要跟进。


“谁的孩子谁抱走,招商部门只做统筹工作,把制度设计好后,和部门协调,并起到督促作用。”


“把所有的服务部门都调动起来,在一个大框架里细分脉络,让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既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落地,也解放了招商部门的负担。”


理念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视野和格局;

思路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逻辑和方法;

治理之变,改变的是干部的思维和观念。


走出去的安徽干部们,沉浸到先发地区的治理实践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着“化学反应”。任何一种细微的改变,在量变的集聚下,放在区域发展中,都将会带动安徽发展生态的改变。


在常态化、立体化的干部交流中,个体量变带来的生态质变必将产生全方位裂变,创造出值得期待的“安徽震撼”。


策划:张道刚、王运宝、付倩倩

撰稿:安蔚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新任市委书记的万字调研与思考:若干年后面对自己的子孙,如果能说出一两件让人认可的事情来,那就是成功,就是无愧于人生
2、向世界级的上海学什么?
3、国务院批复同意!
4、中纪委机关刊点名批评基层四大乱象!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