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这个县,凭什么能?

策叔 决策杂志 2024-01-08

一个中西部内陆县域,干好科技创新有多难?

当策叔把这个问题抛给多位科技人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答案:非常难
然而在安徽,就有一个县域,不仅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还干出了自己的样子,成为现象级科技创新城市之一。
这个县域就是安徽界首市,这不免令人深思:界首凭什么能?


俯瞰界首(来源:阜阳新闻网)


01

界首现象


说起界首,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这是一座省直管阜阳托管的县级市,地处皖西北、豫皖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皖北小县。“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产”是基本市情,2018年之前是省级贫困县。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界首却创造了中西部内陆县域科技创新的“界首现象”,刷新了外界的认知。首先是体现在不断擦亮的创新名片上。界首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47家,安徽3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市),创造了在省级贫困县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的现象,连续两次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是皖北和豫东地区唯一上榜的县域。其次是全面领跑的创新指标。2022年,界首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安徽县域第9位、“中国创新百强县”第71位、安徽省第4位,财政科技支出2.48亿元,位居皖北前列;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7%,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位居皖北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4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9件,位居安徽县域前列。三是逐步壮大的创新主体。界首先后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3家,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67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实现阜阳市零的突破。获批安徽省县市级唯一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四是不断完善的创新平台。目前,界首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2个,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拥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位居安徽县域第一,省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6家,各类创新平台数量总数位居阜阳市第一。最后是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过去是拼胆量、拼资源、拼价格,现在是拼创新、拼技术、拼人才。”如今的界首,抓创新在企业家群体中已形成共识,全社会认可科创、重视科创、支持科创、参与科创的意识空前强烈。不同维度的梳理,共同构筑起界首作为一个现象级科技创新城市的形象,将中西部内陆县域“能干创新,也能干好创新”展现出来。在“界首现象”助力下,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界首速度”。近年来,界首连续6年进入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十强县(市),连续5年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市)行列,连续5年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前十。这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界首的传统观念,更是对“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诠释。对于界首这样的中西部内陆县域而言,普遍面临着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等难题,界首是如何破解的?

策叔从一场会议说起。


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


02

“将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


前不久,界首召开了市委科创委会议。自2018年界首成立安徽首家科技创新委员会以来,成为统筹科技创新的重要机构。在已设有科技局的基础上,界首为什么还要成立一个科创委?疑问的背后,是界首对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从安徽来看,创新强劲活跃是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安徽坚持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界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对安徽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深入贯彻落实,努力为安徽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更多界首力量。从界首来看,作为后发地区,抓科技创新是“换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策略。与资金、土地等要素不同,科技创新像是空气或是流体,既不存在层级问题,也不存在地域分割,更容易突破各种限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五小工业”遍地开花,到90年代沙河酒、北大富硒康等一批明星企业和产品,再到后来“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界首塑造出“创造、创业、创新、创举、创优”的“创”精神,成为发展的精神内核、优质土壤和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创新纯粹依靠民间自发力量,很难取得更大进展,需要一个外力推动,而成立科创委,就是发挥这样的“外力”作用,将创新的旗帜举的更高,彰显全域性、引领性和带动性。在组织架构上,市委书记、市长任科创委主任,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创新的顶格推进机制;在工作理念上,强化科技创新目标导向,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树牢“市委即科创委”的全域创新理念,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大格局;在工作机制上,完善咨询、决策、执行、监督“四大机制”,并建立“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破除创新过程中的障碍。这样就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界首市科技创新的导向、路径和打法,在政府层面形成了统一共识。
但仅在政府层面形成共识还不够,因为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科技创新主体,怎样强化社会面的创新意识?界首从政府重视、社会支持、企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破题。先看政府重视。界首市科技局局长卢鸿莉说:“界首已连续5年举办科技创新大会,让企业家、科学家、专家上台‘站C位、唱主角’,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界首广大企业家和人才致以崇高敬意,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发展氛围。”再看社会支持。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如今的界首,“全国科普日”、前沿科技科普研学等各类科普主题活动接二连三,处处弥漫着创业创新的味道。最后看企业参与。界首先后组织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到高校学习创新理念;定期举办高端讲座,常态化邀请国家、省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讲座,引导企业潜移默化形成创新思维。策叔注意到,界首先后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两届“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安徽(界首)班”,这在全国县级尚属首例。“以前,大家都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大家都主动报名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主动对接科创资源,主动和市场‘碰一碰’。”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说。由此,界首凝聚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强烈共识,可问题是,怎样将共识转化为行动?

界首的回答是,紧盯产业,有的放矢,打好“三张牌”。



03

“魔幻”背后的“三张牌”


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进来两个矿泉水瓶,出去一件T恤衫;进来废铝,出去铝型材、彩铝板;

……


这样的产业奇迹,每天都在界首发生着,彻底打破了过去传统观念中“破烂经济”的固有形象。很多人到界首调研后,常用“魔幻”一词形容界首产业的变化。界首产业为什么会如此“魔幻”?答案是科技创新。“界首抓科技创新,不是全面撒网,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紧盯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卢鸿莉分析说。这显然打在了创新的靶点上。创新唯有与产业共生共荣,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但界首县域创新资源有限,怎样才能将创新的“好钢”用到产业的“刀刃”上?首先就要锻造创新的“好钢”。如何锻造?界首打出了“三张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界首第一张“牌”便是聚焦科技人才汇集,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界首坚持“待遇留人、事业留心、环境留魂”,成立全省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在阜阳市率先开展“人才贷”等科技信贷业务,推出“企业人才26条”“产业人才17条”等政策。同时,界首不断深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的人才工作理念,在安徽省率先设立上海、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实现优秀人才“为我所用”。比“真金白银”更具感召力的,是界首“真情实意”的承诺。界首建立了“只要真正创新创业,不管你是否成功,我们都支持”“不管你创新创业成功了以后留不留界首,我们照样支持”的创新激励机制,打消了创业团队的顾虑,引进12家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与界首企业合作,赋能创新发展。在界首一鸣材料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高性能泡沫铝材料,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馆建筑装饰用材。第二张“牌”是聚焦科技平台提级,解决创新资源不足、创新空间有限的难题。“界首牢固树立‘城市即科创城,界首即高新区’的全域创新理念,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引导创新资源向高新区加速集聚。”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子伟说。在以创促建国家高新区的牵引下,界首已建成国家高新(火炬)产业基地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2个,成功实现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2022年,界首高新区在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先后6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考核评价中居首位。第三张“牌”是聚焦科技金融赋能,解决创新资金不足、活力不够的难题。界首设立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1亿元的创新引导基金,成立安徽首家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界首分公司,初步形成了投、担、贷、保、补五驱联动的科技金融体系,为界首科技创新不断输送“源头活水”。创新难题的有效解决,使得界首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强旺集团、三宝集团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典范,天鸿新材料成为二次创业典范……类似以创兴企的事例在界首集聚成群。

从界首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界首已从“废品堆”成功打造出再生铅、再生铝、再生塑料循环特色产业三大板块,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界首特色的“科创+产业”之路。


04

向界首学什么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个县域都想干创新,可问题是怎样干成创新?从“界首现象”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些启示。第一条就是党政积极有为,始终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多年来,界首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铁了心抓科技创新”,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促进资源要素向创新集聚汇流,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策叔注意到,无论领导班子怎么变,界首始终保持创新定力不变、资源投入不减、服务力度不降,以静待花开的耐心、久久为功的定力,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造。有一个细节便是最佳佐证。为强化界首企业家的创新思维,界首每年都会拿出数百万元用于企业高管培训,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创新发展培训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第二条是企业创新自觉,企业家“创”的劲头很足。界首先后涌现了如三宝、天鸿、华铂、天能等一批通过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的企业,从中收获了创新红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强。当地多位企业家说:“过去,大家是依靠政府关注求发展,现在变成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由想方设法接触领导,转变为多方联系拜访院士专家;由相互比房比车,转变到比研发投入大小、比科技平台创新能力高低。”第三条是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厚植了创新土壤。“什么地方水好,鱼最清楚”;什么地方创新好,企业家主体、科技人员最有发言权。生命对生态最敏感,科技创新也一样。界首始终坚持“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集聚,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坚持“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理念,努力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如鱼得水,在界首能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一位青年企业家说:“在界首,创新很舒心,创业很安心,来界首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第四条是自觉对标一流,自我加压奋进。一个地方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拉高标杆中实现追赶跨越。界首主动拉高标杆,以打造“五市一城”目标为牵引,将创新作为阜阳乃至皖北全面振兴县域排头兵的核心引擎,将创新的主阵地界首高新区对标国家高新区创建标准来建,自觉扛起在皖北乃至阜阳周边9市80多个县创建国家高新区的责任与担当,持续出实招、下实功,全力打造皖北县域特色创新中心。策叔注意到,经过持续努力,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后,界首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主动融入精准嵌入安徽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大力谋划了光伏组件回收、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最后一条是一批干事创业的“能”人,营造出竞相干事的浓厚氛围。这批“能人”既包括干部队伍,也包括企业家群体,还包括创新领域的各类人才,更包括支持科技创新的全体社会人,在界首形成了“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生动局面。

多位企业家投资人、智库专家深入界首调研后认为,他们才是“界首现象”的创造者,也是界首之“能”的根本力量。


指导:张道刚、王运宝

撰文:姚成二、王张晗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国务院最新任免2、“我想深深地向全国球迷谢罪!”杜兆才、陈戌源、李铁等出镜忏悔3、张国华,有新职4、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重要方案!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