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作品】行走的村志——广州洛场村华侨与岭南文化博览园

2017-06-16 温炜 袁誉菲 SYSU城市化研究院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温炜、袁誉菲: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 2012级本科生

指导老师:

刘立欣、王劲、产斯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该作品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2016年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佳作奖。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1 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场地为广州花都洛场村,被誉为华侨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文化,但随着周边城市的发展,村民逐渐搬出,工业的渗透也影响了自然环境,使洛场村呈现了衰败的趋势。为了激活场地,本方案依据洛场村的空间演变规律,对内部进行改造梳理,并引入商业,旅游业与创意产业,并将历史的情景融入到设计当中,继承了传统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的认同感。




2 地块分析

2.1 区位分析


  场地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的花都区内,属于郊外地区,由于广州城区的扩张,及广州新机场的建成,洛场村及周边其他村正在转变为城中村或城边村,居民迁出,工业与物流业渗透,为了提高洛场村的活力,保护有价值的建筑与文化,功能急需做出改变。


2.2 文化与人群分析


2.3 特色建筑分析



2.4 空间演变分析


2.5 现状分析





3 问题发现

3.1 社会问题


3.2 空间问题



4 概念生成:从过去到未来


4.1 记忆


4.2 功能


4.3 空间



5 方案生成

5.1 规划策略


5.2 空间改造策略


5.3 建筑改造策略



6 主要空间设计

6.1 内部游览空间

  根据前期空间分析,方案对洛场村内部原有空间肌理最为破碎混乱的断裂带进行了重点设计,并依托断裂带上具有时代特征意义的建筑(碉楼、传统民居、旧县政府大楼),植入其所代表时代的空间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其功能或空间特征,并整合成一条整体的游览路线,满足不同的游览、消费、创作与居住需求。传统记忆与现代需求的融合取代了原有空间的冲突混乱。




空间节点设计




6.2 空中廊道


6.3 商业新区

  为了带来足够的人流与满足周边商业需求,方案还需在场地东部的地块设计商业新区。设计以岭南传统墟市为切入点,延续村落的空间肌理,营造良好的商业与公共环境。



商业新区设计策略



7 方案展示

7.1 总平面图


7.2 空间结构


7.3 剖面图

  通过梳理洛场村的传统空间结构,根据空间肌理梳理出了带有岭南特色的空间序列,包括以传统圩市为意向的商业区、风水塘与岭南特色区、风水林与私塾等。



7.4 鸟瞰图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研究】用图说话:国外沟通和协作式规划近15年在瞅啥?

城市化头条一周热点(6.5-6.11)

【研究】广州中产阶层都住哪儿?

【学生作品】艺兴古巷 文毓新坊——广州洛场村中国民间工艺博览园

【学生作品】全民献“厕”,关爱随行——广州滴滴“厕所信息服务”功能使用情况调研

【学生作品】从“无根漂泊”到“落地生根”——广州市花都华侨农场“归难侨”同化适应调查

【学生作品】“回”到广州  聚留有“缘”——广州回民教缘纽带调查

【学生作品】都市夜·跑生活 ——都市夜跑组调查报告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