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宫街道地名说【第九集】 安品街片区地名
朝天宫地名说
引 言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故事,朝天宫地区底蕴深厚,有好多有故事的地名。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安品街周边现存地名。
安品街,东起鼎新路,西至仓巷。明代此巷的西段称铁狮子街,清代统称安品街。其来历有一个故事,说明朝这里有个苦命的孩子名叫品儿,他为了救一个被欺辱的姑娘,而砍杀了一个恶人。后来,人们就把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称为安品街。另说此巷是清代按品级所建的官员住宅群,故名安品街。据说当时每户都是青石门框,门口大多石头兽守护。铁狮子街,以明普利寺门前有两铁狮子而得名。
糯米巷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因明代朱元璋的水师都督糯米粮仓设于此而得名。此巷西侧中州会馆保存较好。
界于糯米巷与登隆巷中间的一条南北小巷,南起升州路、约北行不足百米,东拐约十余米再北通安品街,原为无名封火巷,因安品街而衍生为“平安巷”,意平平安安。糯米巷大院后门大多在平安巷。
位于升州路西段北侧。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清代,因巷内有灯笼店及扎灯作坊而名灯笼巷。后“灯笼”谐音为“登隆”,更称为今名。据传巷内有一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七年(1891),杨俊之在寺内创办义学“求实阿文学校”,采用“经、书并授”的教学法,教授阿拉伯文典籍、教义、教法、语法修辞等,主讲经师有马品三、冶亮甫、洪荣祥等人,在南京有“阿訇揺篮”之誉,历届结业学员多为知名依玛目(主教)。清末明初巷內有九华行宫,是祭祀地藏王之处。
大辉复巷南起安品街,北至今小常巷。陈作霖《运渎桥道小志》载,(安品街)“道北委巷纵横,其近甓门者,曰辉复巷。(北通七家湾。)自巷东出,又有小辉复巷。(东通驴皮巷。)予宅后户所在也。”明代,这里聚集大量回回户和回民服务机构,附近人称此巷为“回回巷”。又因南京白话“回”“辉”不分,后演变称为“辉复巷”。今大辉复巷21号为西北三省会馆遗址(也称甘青宁三省会馆),其前身为回族艾瑞庭家族老宅;大辉复巷曾办过清真女学。
位于升州路与红土桥交叉口。由南京建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2003年2月,寓永恒兴隆之意,以“恒”、“隆”二字组合,命名为恒隆花园。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有6幢17层住宅楼。
南京五中初中部冶城校区东围墙外,它南起安品街,北至红土桥菜场后门,原称常巷,后称大常巷。民国初期当地居民将常巷北段一条向东沿伸的小巷子称小常巷,它东到今鼎新路,也就是省航道局南边的一条小巷。传说明代初年,朱元璋安排与其一同打天下的小伙伴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到大常巷,世代安居繁衍,故名。大常巷过去有知名的常巷清真寺,达浦生17岁时,在此专攻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教义,20岁时(1894年)到北京牛街礼拜寺进一步深造。
上世纪七家湾巷南侧一小区名
狗皮山,南起安品街,北至酱棚营。狗皮山地名的形成,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直接的关系:明朝初年,朱元璋迁徙国内10万熟练手工业者聚集京师,形成了著名的“明十八坊”。其中,众多从事制革技艺的匠户多集中在七家湾一带,形成明代南京皮革制作中心,当时评事街(原称皮市街)成为摊贩云集的皮货市场,出售毛皮、熟革制品,是南京有名的“皮革一条街”,这一片的牛皮街(甘雨巷北段)、牛首巷、打钉巷、千章巷等地名都与皮革制品有着直接的联系。至于狗皮山,则是因为贫穷匠人选择在此晒狗皮而得名,600年风云变幻,晒狗皮早已成为历史,但地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东起中华路,西至莫愁路。长1455米,宽28米。明代为大中桥至三山门(水西门)官街西段。1936年,由油市大街(莫愁路至陡门桥)、讲堂街(陡门桥至评事街)、行口大街(评事街至大板巷)、坊口街(大板巷至马巷)等路段拓建而成。以唐代南京曾称昇州而得名。1982年2月,又将建康路三山街口向西至马巷一段划入。1987年,“昇”字简化为“升”字。
朝天宫地区有说不完的老地名和新地名,如果你知道什么好玩的地名传说,欢迎分享给小编。
小福利:朝天宫地名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