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金贤友热心为民解难事
我叫金贤友,是南京草桥清真寺的一名伊斯兰教宗教职业人员,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两届当选为秦淮区人大代表。回顾这几年的履职历程,最大的感触是:做人大代表,就一定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热心肠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急事难事。
(代表履职视察)
古稀老人独守“水屋” 甘雨巷拆迁湿了眼眶
2015年夏天,当我从一个又一个小院子拐进甘雨巷42号尽头的半间屋子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四面墙壁不透风不透光,因为没有多余地方,不少东西被放在篮子里系着麻绳挂在屋顶上,地下到处是从堵塞的下水道里涌出来的脏水,长期的闷热潮湿让屋子里散发出一股味道,70多岁的马维鸿老人就住在这半间屋子里。
我了解到,由于拓宽改造后的鼎新路路面提高了约1米,使得马老家的屋子比马路的地势低,只要一下雨,马老家的下水道就常常被倒灌的雨水堵塞。而要根治堵塞,牵涉到改造马路下面的市政管道,所以社区也只能每次帮他通一通对付一阵子。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甘雨巷、红土桥剩余地块东面为红土桥及评事街小区,西面和南面为鼎新路,北面为竹架山及清真寺。这一地块是1998年鼎新路拓宽拆迁后遗留下来的,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居民104户,户籍人口279人。这一地块的住户大多都是困难家庭,住房多数为砖混结构,有的甚至已有上百年历史,破旧不堪,渗漏严重,只能用防水油布覆盖。更有甚者只能任其坍塌,无法维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多数房屋内长期阴暗潮湿,居民迫切盼望拆迁,以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马维鸿等居民曾多次向社区、街道和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愿望,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拆迁一直没有列入规划。
从马老家出来后,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眼眶都湿了,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 2016年1月,我提交了关于尽快启动甘雨巷、红土桥拆迁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甘雨巷、红土桥拆迁纳入2017年的拆迁改造计划。目前,房屋征收工作正在进行,群众反映多年的问题即将得到圆满解决,未来这里的居住环境也将得到大大改善。
(甘雨巷)
为回民“月老庙”找到家 红线从南京牵到内蒙
36岁的南京回族小伙子哈立喆和33岁的呼和浩特回族姑娘白羽的孩子如今已经3岁了,家庭生活十分幸福美满,这条从南京牵到内蒙的红线,就出自我们七家湾的回民“月老庙”——“钟爱一生——回族婚姻介绍所”。
这座“月老庙”可谓波折不断,最早于1984年由建邺区统战部和区政协主办,地点设在建邺区文化馆。1988年由建邺区民政局接管,并迁至建邺区老龄委办公,后来由于老龄委办公用房紧张,被迁至南湖老年公寓办公。然而,到了1992年,由于负责此项工作的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介绍所被停办了。之后,虽然有热心的回族老人在净觉寺和太平路清真寺恢复了介绍所的工作,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介绍所工作只持续了一年多。
看到“月老庙”漂泊不定、面临关闭,我又琢磨着到处想办法,想给“月老庙”找一个家。
2004年草桥清真寺恢复开放时,我提议草桥清真寺和评事街社区共建“民族驿站”,并建议在“民族驿站”挂牌恢复 “南京市回民婚姻介绍所”,地址就设在评事街社区内。“月老庙”重新开张之后,由我负责具体的工作,另外还有几位热心的老人义务帮忙。现在,婚介所越来越受欢迎,已成功撮合了30多对夫妻,在婚介所登记的男女不仅有南京本地的回族群众,还有西北、青海、甘肃在南京念书的年轻回民群众。
此外,在我的推动下,清真寺富余的一部分房屋租赁给了朝天宫街道开设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回族阿拉伯文书法展、端午节“粽香飘驿站民族一家亲”等活动,极好地彰显了七家湾地区的特色。
(相亲会)
不管是多年的拆迁老大难,还是为回民婚介所找到家,只要群众需要,我都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解决问题。今后,我还将继续融入到群众中,关心他们的需求,反映他们的心声,多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
近期推荐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