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社会学经典(必备书单) | 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十一)
任何人要想生存,就必须成为国家的公民。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有一类规范却是多样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职业伦理。
——涂尔干
每个人身上的野性必须找到某种同文明生活以及其他同样野蛮的邻人的幸福不相冲突的发泄出口。
——罗素
自然界像是静的,而我们人是动的,仿佛可以由我们来摆布他,他听我们摆布。社会则不然,他沿着过去历史向前演变,时时刻刻在变化中,而不是静的。
——梁漱溟
4月23日已经过去,但每天都是读书日。从2016年4月23日起到5月1日,我们将从关注商务印书馆以及转发微信至朋友圈并截图回复的读者朋友中抽取30位幸运读者,赠送精美图书一本;抽取两个特别大奖给两位读者(每人5本哦),获奖名单将于5月3日上班第一天公布!
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现代日本学的鼻祖
了解日本的必读经典
“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之一”(美国《领袖周刊》)
体现“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深刻的洞察力”
经典著作全新精装插图本,深刻解读日本历史与文化
权威全译,出版25载行销30万册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2.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涂尔干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品
原名《社会学教程》,是由题为”民情和权利的物理学“的手稿整理而成,所以早期版本会加一个副标题《社会学教程:民情和权利的物理学》。涂尔干此前或此后广博而繁复的论著,都可从此书中找到关键性的线索和题解。
任何人想要生存,就必须成为国家的公民。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有一类规范却是多样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职业伦理。
——涂尔干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一书,是解答涂尔干社会思想中基本问题面向的要是,它将《社会分工论》提出的团结概念向西方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史方向进一步铺展,并将这一立论内核确立为现代国家构成和建设的途径。
3.罗素《权威与个人》
每个人身上的野性必须找到某种同文明生活以及其他同样野蛮的邻人的幸福不相冲突的发泄出口。
——罗素
1948年,罗素以里斯讲座首讲人的身份,再次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权威与个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罗素在演讲前写成文字的讲稿。该书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条理清晰、富于才智、严谨而不阴沉。
4.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社会交换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犹如一个巨大的采石场,其他作者可以花费一些时间从中提取出矿石,甚至还有化石……
——麦金太尔
布劳试图从社会交换关系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既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本书已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
5.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
本书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本书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 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6.亚·莫·卡尔-桑德斯 《人口问题》
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作者追溯了一些主要人口问题的起源,指出它们的相互关系。书中还概述了人口论的历史,勾画了人类史的轮廓。
7.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自杀论》
“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他通过系统的研究,探索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自杀论》是迪氏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8.格尔茨《地方知识》
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
《地方知识》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乃格尔茨代表作;全书涉及从艺术、常识、卡里斯玛到自我人观的论题,曲折迂回,文采飞扬。其中,尤以作者在东南亚和北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会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蕴,并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启迪了中国上世纪末的“法治本土资源论”。
9.马塞尔·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10.弗雷泽《金枝(上下册)》
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11.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她已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教给了成千上万的公众。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奠基之作,初版于1928年。根据她在三个村庄对68位萨摩亚少女的研究,她认为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和同质的文化里,萨摩亚的青春期少女在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两者之间不存在紧张与冲突。
在过渡到成年的过程中,她们往往得到来自社会的许多关注。社会文化为此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她们平稳顺利地过渡。本译本较以前的译本,补译了5万余字的致谢、序言和附录,其中包括米德女儿玛丽·凯瑟琳·贝特森撰写的“新世纪献言”等。
12.孙本文《当代中国社会学》
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书为孙本文先生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48年。全书分上、下编,共22章,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社会学派及其特点,是对中国社会学自勃兴以来学术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的一次系统总结。
13.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
作者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14.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本书中的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而后却衰落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长黄东林。
本书作者指出他选择并加以分析的两个家族所发生的变化绝不是偶然的,这是说明普遍原则的例证。这些原则对理解社会进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那些喜爱故事更甚于社会学本身的读者来说,《金翼》也是一部充满丰富经历的激动人心的小说。
15.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
二战后日本最负盛名的中国法制史学者
滋贺秀三先生是二战后日本最负盛名的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学者,《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是其前半生研究家族法的代表作。1969年《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获得日本最高学术成就奖——日本学士院奖。
关于传统中国家族法的原理,滋贺先生重视的是“分形同气”(父与子,分形而同气)的见解,人的存在、生命力的基础、人格的要素,所有这些都存在于“气”中。这种气,从父亲到儿子,被全部承继。世间所有的人,都是这种巨大的气中一个个具体的生灵:分形而同气的同胞,宛如一个生命体,理应互帮互助;中国的“家”,正是这样在现实中共同生活的人类集团。这就是滋贺先生发现的中国家族的核心原理。其方法论的特点是尽量运用中国原有的概念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来建构能够帮助达到内在理解的框架。
16.潘光旦《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发挥了中国儒家的基本精神,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力图为人类寻求一条中和位育、遂生乐业之道。
——费孝通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以所搜集的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有关伶人的文献资料,简述了伶人的历史及对伶人的研究状况。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则是潘光旦家谱学研究的代表作。本书以“知人论世”及“以人观世”的笔触,诠释了嘉兴明清两代的望族,还精制了多页具有相当史料价值的图表,加之作者潘光旦的文笔又具有文人的性灵和意趣,因此具有一定可读性。
17.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
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
本书是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是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本书在介绍藏族文化背景与历史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藏族在信仰佛教以前的信仰和早期佛教;格鲁派——革新或当权的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卡楞寺。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
18.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
“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民国年间的平民教育运动
本书中收录了民国年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晏阳初的相关资料。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本书由宋恩荣辨伪、筛选、校勘。书中另收录韦政通《“创造转化”与“自我实现”》一文,为导读。
19.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究长幼有序?
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
中国为什么是熟人社会,为什么攀交情重关系不重权利和契约?
在费孝通的笔下,均有解读。
如果说,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提出“礼”是一种节制人的生物性的社会制度;在《乡土社会》中,他认为,“礼”既是一套道德体系,又是一套权力结构;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则进一步认为,“礼”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即“知足、安份、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杨清媚
本书收入费孝通先生三部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和《乡土重建》。这三本书是费孝通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概括的代表作,凝练地体现了其对这一问题的集中思考,借以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其乡土社会研究。
延伸阅读:《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20.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
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
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1935年10月25日在研究院演讲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梁漱溟自称是其“困勉研索的结果”,“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而成熟于十七年”。从开始酝酿到成书,大凡经历了16年之久。该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当时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著作,由此确定了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地位,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而饮誉海内外。
感谢各位读者的热情参与。感谢各位读者对商务印书馆的支持和热爱!恭喜以下10位朋友获得“第五期错过可惜的20种书”活动赠书《作为武器的图书》或《发现最美的鸟》1本。
章鱼泡泡(:◎)≡、北极兔、残雪映月、碧月清风、王小羊、星星点点、绿茶、李锦辉、宁天和栩铜。
请以上10位朋友将您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喜欢的赠书书名私信给小编。为回馈广大读者朋友,我们的赠书活动继续,心动就行动起来吧!中奖名单两天一公布,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每天都是世界读书日。
猜你喜欢
3.随身带的20本书
10.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