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兰芳、梅葆玖两代人与商务印书馆的缘分 | 悼念梅葆玖先生

2016-04-26 商务印书馆

【编者按】


昨日得知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逝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撼与哀痛!梅葆玖先生于3月31日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据悉,2016年3月29日是著名京剧大师梅葆玖82岁的生日,可是没想两天后,他就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今天我们在此回忆梅家两代人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关系,以此来纪念梅兰芳、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照片


梅兰芳第一次拍摄电影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留下精彩片段


梅葆玖1934年出生在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派艺术的重要传人。梅家两代人与百年商务印书馆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梅兰芳与梅葆玖合影


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他的艺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北京度过的。但是梅兰芳与上海特别有缘。他虽在北京学戏登台,崭露头角,然而他唱红剧坛却是在上海。后来,1932年春梅兰芳还从北京迁居上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7月,全家才由上海迁回北京。

        


梅兰芳年轻时照片


1920年,梅兰芳在上海第一次走上银幕,由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为梅兰芳拍摄了《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的戏曲影片。

       

梅兰芳回忆《春香闹学》拍摄花絮的文字(引自梅兰芳著《我的电影生活》)如下:


我第一次拍电影是在1920年。那年春末我带了剧团到上海在天蟾舞台演出。上海商务印书馆协理李拔可先生和我熟识,有一天他约我到“小有天”(“小有天”是福建菜馆,开设在三马路)吃饭,席间李先生谈起:“商务印书馆的电影部,新近从美国买来了一部分电影器材。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拍两部戏玩玩。”我说:“拍电影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想试试看!”在座的朋友都怂恿我拍电影,我也跃跃欲试。大家就商量拍什么戏,有一位朋友主张拍《天女散花》,我自己提出拍《春香闹学》。因为这两出戏身段表情比较多,大家都认为拍电影很相宜,就这样说定了。


此后,我就白天拍电影,晚上演戏。开拍的时间是五月中旬,拍摄地点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附设照相部的大玻璃棚内,面积不小,设备也还算完善。拍的是无声片,并没有正式导演,由摄影师指定演员在镜头前面的活动范围,至于表演部分,则由我们自己安排。


春香假领“出恭签”去逛花园,在舞台上是暗场,到了电影里变成明场了。我在花园里的草地上做了许多身段:打秋千、扑蝴蝶、拍纸球等等,不过都很幼稚,因为没有打过秋千,站到架子上去不敢摇荡,倒也合乎小春香的年龄(戏词有“花面丫头十三四”句)。这几个镜头是照相部借用一座私人花园——淞社拍摄的。花园的建筑是中国式,好象是一所祠堂的样子,我记得春香领了“出恭签”走出来的时候,感觉到书房的门十分高大,不甚相称。花园里一片平坦的大草坪,也是中国古代园林所没有的。花园墙外有洋房,洋楼的窗户里还有人探出头来看我们拍电影。当时有人说:“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套萃的奇景。”最后,春香同杜丽娘又经过花园走回闺房,这出戏就结束了。



《春香闹学》剧照  


为支持戏曲图书事业的发展

梅葆玖为商务印书馆新书作序推荐


时隔将近百年之后,梅兰芳的传承人梅葆玖先生多次来商务印书馆,继续梅家与商务印书馆的情分。

      

尤其是2013年10月25日,商务印书馆新书《梅兰芳纪念集壹编》首发式暨“梅学研究中心”成立发布会在商务印书馆二楼礼堂隆重召开,梅葆玖先生精神抖擞,欣然参加。



《梅兰芳纪念集壹编》首发式照片   



《梅兰芳纪念集壹编》书影


在这次会议上,梅葆玖先生感念父亲,说了很长的一段发言:


《梅兰芳纪念集》的出版正逢我父亲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举办“双甲之约”活动起始之际。而确定此事之初,正是沈阳师范大学成立梅兰芳艺术研究所的第二天,封杰返程时在机场对我讲起这个创意,我表示了赞同,并让他转告肖迪我完全同意并支持。


这套系列丛书的出版为京剧人和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纪念梅兰芳大师的机会,并且学习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的精神。通过该丛书可了解梅兰芳先生作为我国京剧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表演艺术家,他一生在艺术上孜孜不倦、勇于探索、不断革新而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从而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所经历的过程。书中收集的文章真实的“再现”我父亲在近一百年前那个历史转折点中怎样异军突起,他并不单在唱腔、身段、舞蹈等技艺因素上有很好的继承,而最重要、最集中的恰恰在于把传统文化——当时已经衰败了的文化因素,重新注入到京剧这一形式之中。



梅葆玖先生翻看《梅兰芳纪念集壹编》


2015年商务印书馆重磅日推出京剧名家传承的新书《京剧名宿访谈叁编》(封杰著),梅葆玖先生依然执笔为书作序。


我同各界朋友共同期待着的——封杰系列大作《京剧名宿访谈叁编》,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作为一名从事京剧工作几十年的老人,真是发自内心地为这位年轻人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由衷高兴。在祝贺他作品频频问世的同时,我更应该向他表示感谢。


今天,封杰的《京剧名宿访谈叁编》,又收录了三十五位老艺术家。加之前两本书的容量,他的系列访谈录内容涉及了一百二十位老艺术家。可如果再加上尚未整理出版的访谈内容,我想,恐怕封杰实际采访过的艺术家应该接近两百位了吧。这一系统工程,恐怕在媒体工作者中也不多见吧!关键是,他还在马不停蹄地抢时间进行采访、整理工作。据说,他的所有这些采访、整理工作,没有任何单位或组织支持,全都是封杰单枪匹马凭借一己之力,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如此宏大作为能坚持做下来,更需要坚韧的毅力。有时候我还在想,假如我们的青年京剧演员,也都有封杰这样执着的精神去追求艺术,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啊!

……

这次的《京剧名宿访谈叁编》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十分钦佩出版社的领导能够站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不断推进京剧类书籍的出版。去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封杰主持编辑的《梅兰芳纪念集壹编》,不但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且销售业绩也相当傲人,实现了双丰收,真是可喜可贺。在此,我要向商务印书馆这些既有文化又懂得市场运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致敬!


我希望封杰今后继续与出版界的朋友团结协作,不断推出《京剧名宿访谈》系列,把它做成一个京剧文化的特色品牌。我愿意为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为你们的成绩喝彩!



梅葆玖与《京剧名宿访谈叁编》作者封杰合影




《京剧名宿访谈叁编》书影



【编后记】


最后沉痛悼念梅葆玖先生,而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继续我们的戏曲类图书的出版事业。希望我们后续还能出版更多的好书,来为戏曲事业,尤其是梅派艺术呐喊,让更多人能欣赏到戏曲美,能珍惜我们拥有的如此珍贵的戏曲文化。


猜你喜欢

1.关于哲学的20本经典 

2.与自然相遇的20种方式 

3.随身带的20本书

4.20本历史好书推荐 

5.20种值得珍藏的书

6.20本政治好书推荐

7.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推荐的十本好书

8.100本好书(必备书单)

9.最值得入手的61本书

10.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附时间锁定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