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投票,我赠书! |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候选书目(二):触摸生活
我们与世上某些场景初会而又宛然重逢的一瞬,原是与我们心中早有的一种东西的相认。这是生命最大的神奇。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今年,哪本书温暖了你,又有哪本书感动了你?
告诉我们,也告诉自己。
我跳舞时就跳舞,睡觉时就睡觉;独自在一片美丽的果园里散步时,我的思绪偶尔会在别处,大多数时候,我会很快把心思引回到散步上,回到果园,回到这独处的甜美,回到我自己身上。(蒙田)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第二批,来啦!为回馈关注和支持商务印书馆官方微信的读者,我们持续推出有奖活动——“读者好书”评选。我们由衷地希望,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一本出自商务印书馆的书,曾陪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自10月17日起,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候选书目将陆续发布(共7期)。
请您从候选书目中挑选3本进行投票,选择其中一本提出选择理由(回复或者文下评论)就有机会获得我馆特别好书1本(每天3位读者,连续7天),欢迎分享,感谢分享。每类中得票最多的3本书为该类的“读者好书”;每天3位幸运读者将在投票结束后陆续公布。
连续7天投票评论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特别大奖(5位读者,各3本好书)。好书多多!还有神秘大奖送出哦!
1.《桶的故事 书的战争》《格列佛游记》作者,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作品集,多篇首次译介
收入其除《格列佛游记》之外的主要作品
扫帚把上的沉思
仿尊敬的罗伯特·波义耳《沉思录》风格而作
(1701年)
眼前这根木棍,灰头土脸地躺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曾几何时,我在森林里见到过它意气风发、树液充盈、枝繁叶茂的模样。
偏偏有人妄图以人工与造化试比高低,徒劳地把一束枯萎的树枝绑在它那干枯的树干上。现在的它,充其量是一棵颠倒的树,树枝委地,树根朝天,与以前的情况恰好相反。
邋遢的女仆人手一把,干她们的苦活。天命无常,造化弄人,它注定要把清洁带给别人,把肮脏留给自己,在女仆的手中日消月磨,终成树桩,到头来不是被扔出门外,就是当作引火之物,派上最后一个用场。
此情此景让我喟然长叹:人生岂非就是一把扫帚?上天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身强体壮,活力四射,头上长着自己的头发——这样的枝条才配得上这种理性的植物。
花天酒地的生活宛如刀斧,将绿色的枝条戕伐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于是,他求助于人工,戴上了假发,对着一团涂满脂粉、人为造作、非本土所生的头发自鸣得意。
要是我们这把扫帚将窃来的桦条引为骄傲,浑身沾满贵夫人房内的灰尘粉墨登场,我们该怎样嘲笑和鄙视它的虚荣啊。我们就是这样偏袒的法官,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阁下也许会说,扫帚所代表的不过是区区一棵倒立的大树。但是,人不就是一种颠倒的生物吗?兽性永远居于理性之上,头颅在脚踵的位置蹒跚而行。
自己劣迹斑斑,却以改革者自居,自诩要鼎新革故、激浊扬清。世间的每一个肮脏角落,他都要去倒腾一番,把隐藏的尘垢魍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原来清净的地方扬起漫天尘土;自诩要扫除尘土,其实自始至终与其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到了晚年,又往往为最不堪的妇女所奴役,直至磨成树桩,像他的扫帚兄弟一样,要么被一脚踢出门外,要么用来生火,供人们取暖。
《桶的故事 书的战争》收入了斯威夫特除《格列佛游记》之外的主要作品,包括《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布商的信》等十几篇,其中不少篇目是第一次译介。在收入的斯威夫特作品中,有些比较浅显易懂,有些则语言晦涩,带有讽刺和隐喻的意味,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斯威夫特在文学和政治讽刺方面的非凡才华。
2.《林纾家书》“译界之王”林纾:“吾老矣,一切看破,惟教子之心甚热如火。”
训子家书104通,从中看出社会新变对传统家庭的冲击;13篇林纾批阅的其子林琮作文,多为首次整理。
林纾自承其性格“木强多怒”,不过教导其子,却并不希望儿辈像自己那样任性使气,而要求其时时处处小心谨慎:
为人第一须留心:
读书留心,则得书中之益;
饮食留心,则无疾病之虞;
说话留心,则无招怪及招祸之事;
做事留心,则不致有债败之处;
交友留心,则不致引小人近身;
起居留心,则不致冒暑伤寒,旋生疾病。
古人谓之“居敬”,浅言之则谓之“留心”。汝时时当体贴吾意也。
出于体现林纾修改用心与笔意的考虑,编注者夏晓虹老师尽可能恢复、补录了被圈改的文字:
每篇作文多半都由林纾命题。最有趣也最能见出林纾尽力鼓励其子作文兴致的,是其采用的物质奖励办法。少则“赏四角”,一般“赏一元”:
3.《满足的限度》:永无止境地提高商品的数量以及消费的档次,成为这个工业社会公民的唯一信仰,也成为人们所有需要和愿望得以满足的唯一考虑。
但何处、何时才是尽头?
高强度市场能否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将把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即放弃大规模操纵环境——作为保护我们自己长远福祉最谨慎方式的第一步。
作者通过本书的三个组成部分:检验、诊断、处方,对于人们的真实需要及市场所能提供的福利的局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现代人在自然与文化、欲望与理性、需要与商品之间关系的混乱思考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启发人们对于真正的需要及其满足形式进行再思考,指出超越于单一依赖商品市场的、符合生态伦理的人类需要的满足形式,才能带给我们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4.《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增补“百岁答问”,纪念杨绛先生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杨绛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了这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后巧置精彩随笔,增补“百岁答问”,对其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5.《分子厨艺:探索美味的科学秘密》:好吃,说不出道理吗?吃货必备
我们每天都购买大量食物,它们都是食品科学发展的成果。
但是,我们真的懂得烹煮这些食物吗?
这些食品的质量真的好吗?
我们是合格的烹饪者吗?
不管用沸水还是冷水煮,从肉里流出的精华都是等量的。
对流是净化高汤的好方法吗?用咖啡渣来做实验!
如何选择葡萄酒与奶酪,以确保干酪火锅万无一失?
咸味可以转化并且能减弱苦味与甜味。
如何预知和预防转基因食品导致过敏的风险?
6.《西游记风情谭》:探讨《西游记》如何成为古代神魔小说迷人风情的集大成者
因为我也是写小说的,故我研究小说特别喜欢注重细枝末节,喜欢从中挖掘“微言大义”,每稍有意会,辄喜不自禁。一辈子读书、教书、写书,乐在其中。
——马瑞芳
研究《西游记》思想论证人物剖析多,神魔小说特有风情涉及少;长篇宏论多,点晴短制少。
如何引导现代读者特别青少年欣赏《西游记》?
《西游记风情谭》以“最佳神魔小说”定位,细处入手,以灵动简约的散文笔法,赏玩《西游记》绝代风骚。
条分缕析,细微之处见精神,以小说情节发展为线索,探讨《西游记》如何成为古代神魔小说迷人风情的集大成者。
7.《红楼梦的儿女真情》:本书是献给天下有情人的一本爱情宝典,引领有缘人读红楼、知宝黛、感真情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相悦、相知到相爱,是极其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古今同矣。《红楼梦》乃世间奇书,包罗万象,但动人心魄处,却只在“儿女真情”四字。
这其中的婉转曲折,由刘梦溪先生娓娓道来,如抽丝剥茧,拨云见晴,红楼儿女之喜、怨、惊、怜,一一浮现,想天下有情人必“心有戚戚焉”。
宝玉和黛玉以及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自是本书关注的情感主线,而湘云、袭人、情雯、司棋、龄官等人的故事,亦为读者呈现出一系列色彩丰富、个性生动的儿女真情。
8.《问世间情是何物》:在天才诗人的爱情传奇里,寻找自己的爱情梦想。
这世间,总有一种爱情属于你,不一定惊天动地,却一定独一无二。
什么是爱情?中国有真正的爱情诗吗?中国有真正的“情种”吗?
中国不是没有爱情诗,而是中国人的爱情很特别,中国的爱情诗也很特别。
十首经典的爱情诗歌,十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悼亡绝唱,有“问世间情是何物”的痴情与忠贞,有“佳人难再得”的一见钟情,有“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爱情理想,也有“侯门一入深似海”的分离悲歌……爱情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而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在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和爱情理想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脉相承的对爱情的渴望、无奈与坚守。
9.《心理学家的故事》:一部堪比小说的心理学八卦史,生动展现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学家背后的故事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加上足以培育他们的特定环境,那么我担保,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领导,甚至于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秉性和他祖先的种族。
——华生《行为主义》
本书以心理学的发展演进为脉络,以传记体的手法,结合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图片,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呈现了改变心理学的一位位“完整”的心理学家。
作者不仅描述了心理学家的成功而且描述了其失败,不仅描述了其希望的满足而且描述了其希望的破灭,以此力图还原每一位心理学家的生活细节及其职业生涯中所发生的细小而重大的事件,向读者展示心理学家的动机与人格、成功与失败以及好运与不幸等偶然事件是如何促进其新观念、新理论、新研究产生的,并最终编织成为一幅描绘心理学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
10.《印心》:印在心里的影像和文字,一定会遇到世界上与它们心心相印的那个人。
即便没看过原作,只读小宁的书写,依然可以在其中见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活生生,是作品里的角色,是演员、作家、导演,更就是一个以此切入、以此观照的行者——孙小宁。
——台湾禅者 林谷芳
在所有的亲情伦理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总有一部分是谜一样的存在。尤其在我们这些做女儿的看来。仿佛深刻的相契总伴随着相违,不到一定年纪,便猜不透看不穿。也或者,雄性生命的纽带,就有这不可分解的部分。好在,想不通的,可以通过电影来参。因为电影总是能呈现千万种人生,以及千万种父子关系的构成。无论人走得多远,都是走在还家的路上。所谓还家,便是回归本心。
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人的深层生命经验都是相通的。那些印在心里的影像和文字,关联着生命的深层经验。阅读本书,驻足思考,是与影像、文字相遇,也是与我们自己灵魂中沉默的深层自我对话。全书四个篇章,指涉情、事、人、命四个层面,作者自观影、读书始,一路行走至生命幽深处。影像与书背后,是作者的心迹流露,也期待与有心的读者心意相印,于见闻觉知处,照见本心。
11.《长歌行》:一段与共和国同龄的记忆
同桌是指在学校的教室里并课桌而坐的同班同学。一个人必定有过许多同桌。而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同桌。那是一提起“同桌”,便在脑海里首先显现的人。
本书以在北京读小学中学、山西四川农村下乡、北京大学学习工作、北京市人民法院、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法学会、山东大学法学院的生活经历为主要段落,回顾了作者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人的侧面展现了诸如:“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依法治国”等,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个人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审判实践、奥运筹备、重回讲台等人生经历的感悟。抒发了对国家法治事业的信心和期待,对父母师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不渝的挚爱与追求。
12.《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任何天才人物的辉煌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精神才能看见的!数学家更是如此。
这是一本极好的科普读物,有动人的故事,有深入的见解,有诗意的感触,也描述了数学王国的美丽与辉煌。
—— 杨振宁(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我读过蔡天新的诗和散文,很有文采,知道他是数学教授,更增几分敬意。其实数学与诗歌是有联通渠道的,这本书便是证明。
——莫言(作家,诺贝尔奖得主)
概率论居然诞生于帕斯卡尔和一个赌徒的通信之间;
冯·诺伊曼坐在火车上会比平时算得更快,还能背整页的《双城记》;
波莱尔最早提出博弈问题。
秦九韶“平地得雨之数”,是世界最早的雨雪量计量依据;
阿基米德、牛顿与高斯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数学家”;
现代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非欧几何学。
更多的数学传奇,等你揭秘!
13.《往事偶记》: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人生自述,被誉为“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他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
陈岱孙是教授治校体制创立、运行的关键人物,是梅校长最得力的助手。
陈岱孙是大家公推出来的“群主”。因为他处事公正严谨,思虑细致周密,从清华到西南联大一直都是主事者,威望甚高,年纪轻轻就被尊为“岱老”。
梁思成、林徽因致陈岱孙的6封书信既有生活的琐碎细节,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情怀,全景式地呈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际的生存状态。其中况味,令人感动,令人心酸,也令人开怀一笑,值得反复回味。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到后来,梅先生甚至认为“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们搬凳子的。”说这样的话,他实在是过谦了,因为还有好几位教授和他一起搬凳子——教务长潘光旦、秘书长沈履、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法学院院长陈岱孙、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工学院院长顾毓琇。
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的随笔集。平实的笔触间,回忆其少年求学、归国治学的经历,以及与梅贻琦、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等诸位同道好友的往来;更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其中关于私塾与专读生制度、教授治校制度以及西南联大的诸多回忆,多有不同于人文学者的客观描述与理性观察,独具价值。
14.《绕室旅行记》:藏书家谢其章的“书之旅”
一个藏书家的大多数藏书曾经属于别人……书籍更换主人的频率与人类世代交替的频率是大致一致的。
—— 德国藏书家
巴金《家》初版本又有多少故事?
谁是三十年代漫画最后的守更人?
护封的设计究竟有什么讲究?
送书又有什么方式?
《绕室旅行记》为藏书家谢其章独特的“书之旅”,借用施蛰存同名文章,作为本书的书名,也是其藏书生活的写照。“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日对缥缃翰墨,正如身在山水佳处,徜徉其间,别有一番情致。
▲ 周作人和鲁迅
该书既有其收藏知堂故物、巴金初版本《家》等的逸闻旧事,也有“南玲北梅”一事的前前后后、民国大案刘景桂事件的史料爬梳等,更涉及其收藏的珍贵杂志、藏书票、护封等。各种珍本家藏,各种甘苦幸恨,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15.《触摸生活 —— 蒙田写作随笔的日子》:“这个人和他的文字,真的增加了活在这世上的乐趣……如果必须要回到那个时代,我想自己也能够安于在一个有他存在的世界里生活。”(尼采)
蒙田从始至终地提醒我们,如果有珍视的朋友,就该常常见面,如果疼自己的孩子,就该陪他们一道进餐,如果爱一个人,就该彼此靠近,伴在身边。
关于自己、朋友、动物、旅行,关于生命……如果你也想再次真切地触摸生命,就像福楼拜给一位抑郁的朋友写信说的:“读蒙田吧……他会让你心情平静……你会喜欢他的,一定的。”
我们永远不能安居,总是舍近求远。恐惧、欲求、希望,不停地推动着我们奔向未来,使我们无暇感受和思考当下,一心只想着将来甚而死后的事。
所有人都向前看,至于我,我却把视线转向自己内部;我只同自己打交道,我不断地观察、审视自己,我品尝我自己。
人世间一切智慧和思索的目的,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教给我们如何才能不畏惧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所知的更为富有。
1570年,37岁的蒙田弃官,回到他位于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以北几英里的城堡。挚友、父亲和第一个孩子的去世使他“活着已经失去了新的乐趣”。不过消极的悲观情绪激励他开始写作。他创作关于各种主题的小品散文,树立了全新的生活理念:生活应当拥抱生活的所有感官和旺盛的生命力。直到逝世,他写了二十三年,留给我们一本《随笔集》。蒙田的随笔是最早对西方文学中的人的意识做持续描写的文章,曾对莎士比亚等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在指引着人们去理解为什么蒙田会是文学家、哲学家、社会观察家和思想家。
16.《里尔克诗全集》: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
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
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收录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
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而这一朵:她无可替代。
要变成一百只蝴蝶
才能读遍你全部的书页。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