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畅听 | 《四合院活物记》里的蚕宝宝



您说怪不怪?四合院里不兴栽桑树,可到了春天,院子里的孩子们却喜欢养蚕。养蚕不是为了缫丝、织绸,而是为了玩儿,或者说为了欣赏那化蛹成蛾的生命历程。 

清明前后,风柔和了,猛吸一鼻子空气,能闻到潮润的泥土味儿。这个时候翻出头一年存下的蚕纸,含一口温茶水喷在上面密密麻麻的蚕子上,放在阳光照得着的地方晒上两三天。眼见着蚕子生出了小黑头,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爬出了细小的蚁蚕,先是几个,然后越来越多,转眼黑压压一片,看着怪肉麻的。养过蚕才知道,蚕刚孵出来不是白的,而是黑线头似的小虫子,要不叫蚁蚕呢。

喂蚁蚕不用桑叶,把喝剩下的茶叶挑选细嫩的擦去水分了,就是它们的口粮。蚁蚕吃上个四五天,然后不吃不动僵在那儿,进入“眠”的状态。再动时,已经是蜕了第一层皮。 
蜕过皮的蚕变白,变粗,变得像蚕了,也变得相当能吃。这个时候喂茶叶就不行了,得给它淘换桑叶去,这可是一件麻烦事。胡同里很难找到桑树,摘桑叶要去城外或是公园。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喜欢去动物园干这事,最好是傍晚要关门之前进去。静园前里面人少,最西边那几棵老桑树也没人管,既可以摘到桑叶,又能顺便看见喂各种动物,就只当是春游一回。摘上一大包桑叶带回家洗净晾干了,足够十多条蚕吃上几天的。要是弄不到桑叶,只好用别的叶子替代, 比如榆树叶、蒲公英叶,有时候也用嫩莴笋叶,自然都没有桑叶好。

看蚕吃桑叶是个乐趣。它会从叶子边上开啃,眼瞧着缺口迅速扩大,没多久就唰啦啦啃去一大片,不停地吃完一张之后,再爬到另一张上继续蚕食。一口气连吃上三天,又僵住不动了,昂起头立起身子,入定,积蓄力量,准备蜕皮。 

人的一龄是一年,蚕的一龄只有四五天。人的一龄要经历春夏秋冬换过四季衣衫,蚕的一龄要历尽沉寂蜕变才能甩掉旧皮囊。看得出,生生蜕掉一层皮对于蚕而言是苦的事,须经历才能成长。有的聪明蚕能把尾巴黏在桑叶 上,身子一伸一缩不停挣扎着向前蠕动,很快把发黄发皱 的老皮剥离下来缩成一骨截儿,解蜕出一条青白的新身子。有的笨蚕拖着旧皮囊,别扭地蠕动打滚儿,可就是甩不掉。幸运的碰巧被叶梗子剐住了,一下子蹿出来,活了不幸的实在挣扎不过,也就死了。对于蚕而言,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阵痛,活过来就是一次新生。而人,只用一个春季就阅尽了蚕的一生。 

蚕经历过四次蜕变,算起来够了五龄,两寸多长的青白 色身子开始发黄透明,意味着它要吐丝了。孩子们养蚕并不都让它们结成茧,而是挑出几条强壮的大蚕,放在包了宣纸的铜墨盒盖子上让它吐丝,这么一来就会自然生成一个尺寸大小完全合适的真丝墨盒垫。当然,在蚕吐丝的过程中要随时照应着,不断清理干净绿色的蚕屎。直到蚕吐尽最后一根丝,化蛹为蛾,一个方方正正、细润仔密的真丝垫才算做成。举起来映着阳光一照,每一根纤细的长丝都是那么洁白晶莹。尽管只是个小物件儿,可在孩子们眼睛里它比丝绸衣衫要金 贵得多,毕竟这是花了心思亲手养出来的艺术品。 

把白净的丝垫平平整整铺在墨盒底下,倒上墨汁、蘸墨、探笔,体会笔锋从蚕丝上划过时的那份柔韧,用它写出的字都透着有灵气。都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可这丝垫仿佛让蚕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融化在根根细丝里,浸饱了墨汁,变成了字迹,写下了时光。

以上选自《四合院活物记》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童年里,有哪些身边的小生命陪你长大?来看看《四合院活物记》的作者、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百家导师领读计划领读者崔岱远老师的四合院记忆吧。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崔岱远作品系列

1.《吃货辞典》


“吃货”美食手册吃法+掌故,一个都不能少
顺应四时节令,依照晨昏食序百幅手绘插画,彰显美食细节
《光明日报》光明书榜  新浪·中国好书榜-月度生活榜  新华网·新华读书月度“十大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月度“大众好书”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2.《果儿小典》
果儿小典,淡彩描香记述四季中的清甜与芬芳
以六十余篇优美的随笔将我们熟悉却又未必深知的果儿用悠闲又有趣的文字一一道来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一面一世界》


著名文化学者、美食评论家崔岱远先生
为您讲述面条儿的前世今生


面条儿的历史平凡得几乎不易被发现
却又波澜壮阔
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4.《看罢西游不成精》

知名文化作家崔岱远
解读“西游”故事中的人间智慧

读罢此书
你会忽然发现《西游记》的故事
原来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
同时,萌生重新读一读这部文学经典的念头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崔岱远作品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