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11月“十大好书”



2023年11月十大好书:

1.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2.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全19卷)

3.伟大的思想(第一辑)(第二辑)

4.改革年代:从布赖恩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5.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德、物质、精神(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6.年轮里的世界史(自然文库)

7.农事诗

8.不合时宜的考察

9.古典植物园2: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自然感悟)

10.战备时期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口述实录(1964—1980)(全两卷)(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本书回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诞生到经受考验、从不断制度化到谱写新时代华章的过程。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陈来 著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讨论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并重点分析了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第二,讨论了核心价值观与国学相关的话题,涉及国学的概念与流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与国学名家。



2.《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全19卷) 
李静杰主编

一部清代中俄关系的“百科全书”
全景式展现清代中俄交往历史
百余位专家,近三十年努力
校释精良,来源全面
《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几代学人的梦想

《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第1——19卷收集和编纂了清代1653年至1911 年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这些文件反映了两个相邻大国在长达259年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交往历史。
清代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文件,二是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文件。
本书汇集了两岸所藏有关中俄关系方面的档案,将其重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了海峡两岸学术遗产的珠联璧合,必将惠及各方和后代。
《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共19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本书以我国海峡两岸档案为主体,兼及外国档案,文件质量高,来源全面;不是档案文件的堆积,而是对大量文件的筛选、点校、注释、翻译和论述,为中俄关系史、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角,堪称一部清代中俄关系的“百科全书”。 



3.《伟大的思想》(第一辑、第二辑)

小开本,大思想!
每册约200页,阅读起来毫无负担。
权威品牌企鹅兰登×商务印书馆联合出品,
并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担任顾问遴选书目,
陈嘉映、戴锦华、董强、葛兆光、林道群联袂推荐,
跨学科、跨语种、跨流派、跨国别,
以最专业的角度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阅读体验。

“伟大的思想”不仅仅是一套轻盈小书,
它更像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的思想史,
一段属于全人类的精神历程,
一场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探索之旅。

“伟大的思想”全6辑(每辑10册,现第一辑、第二辑同步上市)收录多本非公版的名家新作,丰富多彩的内容以精心设计的便携口袋本的形式为您呈现。
它将我们带到托尔斯泰、叔本华、达尔文、普鲁斯特、休谟、波德莱尔、蒙田、罗斯金、福柯等伟大思想家的世界,让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智慧和洞察中找到自己的答案,看到自己的生活和世界的可能性!



4.《改革年代:从布赖恩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著;王禹 译

一部反思美国现代社会转型和改革历程的伟大经典
一部将社会心理和公众情感纳入思考的政治思想史

考察1890—1940年遍及美国的关于进步与改革的激情
探寻改革者的道德和情感动机
他们心中的神话与梦想,以及他们不得不与之妥协的现实

开创了政治文化史的写作范式,曾获1956年“普利策历史奖”
被誉为“关于20世纪美国历史的极具影响的著作”
极好诠释了强烈的公共关切与伟大历史著作之间的紧密关联

霍夫施塔特的《改革年代》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论述了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新政时期的美国社会改革,强调美国历史发展的内在改革机制及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方法、学理和思想建构方面,具有经典性的规范性和开拓性,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梁茂信 东北师范大学“仿吾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

或许可以说,我们在阅读霍夫施塔特的《改革年代》时,不仅是阅读一段异国的历史,也是阅读历史反思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阅读构建现代文明的一种方式。 
书中考察了1890—1940年遍及美国的关于进步与改革的激情,探寻改革者的道德和情感动机,他们心中的神话与梦想,以及他们不得不与之妥协的现实。这是一部将社会心理与公众情感纳入思考的政治思想史,一部写给具有一般政治意识的普通公民的著作,它将问题意识、研究技巧、跨学科视野与优雅的文笔完美结合起来,既显示了历史反思可能达到的高度,又极好诠释了强烈的公共关切与伟大的历史著作之间是如何紧密相连的。



5.《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德、物质、精神》
〔美〕约翰·托尔佩 著; 孙岳 译
 
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尔佩创造性地提出
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存在着三个轴心时代,即:
大约2500年前出现的“规范性的”“道德”轴心时代、
1750年左右开始的“物质”轴心时代、
发生在当今的“精神”轴心时代。
每个轴心时代都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
决定性地共同塑造了人类生活。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在其著作《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东西方均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他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
本书作者约翰·托尔佩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轴心时代”仅仅是三个直接影响当代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之一。他认为,不是只有一个原初的“轴心时代”及其后续发展,而是存在着三个“轴心时代”,每一个时期都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人类要面对的问题。
早期的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道德,强调宗教和道德发展;
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物质,关注的是物质对象的生产和使用;
第三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精神,聚焦于技术。
本书以道德、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类历史的三重架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作者将“轴心时代”进一步具象化,以一种世界视野,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



6.《年轮里的世界史》
[比利时]瓦莱丽·特鲁埃 著; 许晨曦 安文玲 译
刻写在树木年轮中的王朝兴替和文明征程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精心翻译并作序推荐!
除了揭示树木自身的年龄,年轮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国际知名树木年轮科学家瓦莱丽·特鲁埃
通过16个有趣的故事带我们
走进这一20世纪初才成立的学科。

★树轮年代学竟由天文学家创立
颇为意外的是,这门基于树木的学科发端自美国的沙漠城市图森,创始人是一位天文学家,这一过程涉及火星观测、人情世故,还充满了偶然。书中生动讲述了树木年轮记录自然变化的原理,以及树轮学家解译年轮密码的过程。

★树木堪称“全球气候年鉴”
书中呈现了树轮年代学研究的经典案例,例如过去千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经典曲线。除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变化,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火灾、大地震、冰川变化、极端天气,甚至通古斯大爆炸等灾害都能在树轮中留下证据。

★年轮中刻写着人类文明的征程
曾经庞大的罗马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背后是三百年不稳定的气候;成吉思汗肇建蒙古帝国之初拥有温暖湿润的“黄金十五年”;回鹘则被长达七十年的干旱彻底拖入深渊;高棉帝国可以修建宏伟的吴哥窟,却难敌季风的反复无常;玛雅文明漫长的消亡过程中受到干旱气候不懈的纠缠……

★独具创意的时间轴表格和古树地图
以时间轴样式,集中展示年轮记载的历史大事件;
以古树为坐标,一览全球范围内的传奇植物。



7.《农事诗》
[古罗马] 维吉尔 著; 党晟 译注

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不朽之
西方壮观的诗歌成就之一
《农事诗》首个中文全译本。
从拉丁文原文译出,并参考了四种英译本

拉丁语诗歌经典,将绝妙的诗歌技巧与复杂的哲学思想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既是对四季更迭、生死往复之永恒自然的颂扬,也是对劳动的崇高性的论证,更是对维吉尔时代的罗马帝国的激昂反思。

《农事诗》大约写作于公元前36年至前29年之间,共四卷,分别论说谷物种植、果树栽培、家畜饲养、蜜蜂繁育等不同的农事活动,并涉及战争、瘟疫等内容,贯穿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继承古希腊教谕诗的传统并融合微型史诗的叙事体裁,作者以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方式阐释了“毁灭与重生”的主题,表达了自身的家国情怀和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的思想。

全书犹如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各卷之间既有情绪的反差,又相互关联、前后照应,在不断推进、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8.《不合时宜的考察》[德]尼采 著;彭正梅 译

尼采在思想转折时期澎湃的内心经历,
显现出他与时代现实痛苦的冲撞。
尼采感觉自己已经被抛出时代的墙外,
他把这种感觉叫作“不合时宜”,
并认为远赴时代墙外挖掘宝藏的人,
一定会为当前时代以及未来时代带来革新的力量。
由此,《不合时宜的考察》作为尼采过渡和成熟时期的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不合时宜的考察》是尼采批判当时德国文化和教育的四部作品的合集。前两部指出“文化庸人”阻碍了真正德意志文化的复兴,过度的历史教育摧毁了生命所必需的幻象,窒息了创造力:后两部则探讨了叔本华如何不合时宜地用自己的哲学孕育了一种真正的文化,而瓦格纳则把这种哲学转化为一种提升生命的悲剧艺术。



9.《古典植物园2: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汤欢 著

《古典植物园》(2021“中国好书”)第2部
40余种古典文学艺术中的植物
150余幅花卉、博物和本草插画
160余首历代经典古诗词
480余则历史、本草文献


带领我们由植物通往文学、历史、艺术的世界
续写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再现古典诗意的草木天地 

龙猫住的那棵树是樟树还是橡树?
王维诗中的“红豆”是哪种红豆?
“虞美人”与虞姬有关系吗,与罂粟有何区别?
《东风吹遍百花开》这幅画,为何位居 C 位的是黄葵?



10.《战备时期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口述实录(1964-1980)》
周海燕 吴晓萍 主编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
为保证国防安全,从1964年开始
启动了长达十余年的大型国防科技工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
这就是隐于深山荒漠、鲜为人知的三线建设工程

数百万工人、干部、部队官兵、知识分子和地方农民参与了这一项目,
为我国的国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万里长城”,
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从辽宁分配到上海又响应号召来到三线,一位航天工程师回忆起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和他们一起在山地里勘察地形,在路边休息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你们没有参加过战争,没有看到过越南被美国飞机轰炸的情景,我们不能没有战争观念。”那位工程师说:“老将军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在东北地区,苏联虎视眈眈;在华东地区,漫长的海岸线与美国沿太平洋布置的一系列军事设施对峙。一旦爆发战争,作为我国工业基地的上述地区将面临瘫痪的风险。
为保证国防安全,同时改变我国“东重西轻”的工业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了长达十余年的大型国防科工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这就是隐于深山荒漠、鲜为人知的三线建设工程。

以“备战备荒”为战略目标,国家有计划地把东北和东部地区的重工业、兵器工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同时建设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努力在极其有限的物质条件下重建一套可以应对战争爆发的工业体系


三线建设在1980年基本结束,横跨三个五年计划,中西部地区由此建起多个高精尖国防科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一项目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建设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面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说经由教科书、经典历史书籍学习和阅读共和国历史,是对过往事实的认知追溯,那么记录下建设者们的口述历史,则是一种更为重视个体建设者的情感抉择,以及他们如何在大时代里付诸行动的研究视野。





往期推荐


2023年10月“十大好书”


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哲学名著


“曾、胡、左、李”读书法

5本上新好书



时间:2023年11月8日 农历立冬 (周三)19:00-21:00
主讲嘉宾:蔡长虹

特邀嘉宾: 崔燕、李学梅、张璇

主持嘉宾: 齐群


直播平台:







  京东,当当,天猫等搜索商务印书馆观看










每日一书


《现代科学的诞生》



每日一词


《新华典故词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