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我不是阿姨,我是少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见面交流会
2017.06.13 中国电影资料馆
写在前面
是从「钢琴教师」开始,喜欢上于佩尔的。最后她奋力刺向自己心脏上方那刀,算得上我观影史上最被震撼的表演瞬间之一。
于佩尔最特别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她走路的姿态。喜欢于佩尔,无一例外,从「钢琴教师」到「包法利夫人」再到去年的「她」和「将来的事」,她牵动人心的步态逐步深入。
疾行身影里有骄傲、不妥协和优雅的抵抗,标志性的窄肩膀不被人察觉地抖动,柔软和坚硬在她身上共存地如此融洽。我觉得,于佩尔对表演的全部理解都融进了她的步态里。
她说,对于电影创作而言,虚构比真实更有力;而对于表演她的方法却是“尽可能接近真实”。关于于佩尔的所有想象,都来自她的表演和这些叙述。
终于,在昨天晚上的资料馆,于佩尔主演的「她」映后交流,我见到了她本人。果然,于佩尔和我想象中的她相差无几:美丽、坚定、真诚,和微妙的距离感。
我还发现,真正的她走路才不用电影里那一套。我面前的她,走得缓慢轻柔,像是可以随时停下来,抚摸路边的一只小猫。
奇爱葛格:欢迎阿姨(观众起哄:少女!)时隔八年再次来到中国电影资料馆。首先是个例行的套磁问题:经过了八年之后您再次来到资料馆,您还是美丽依旧。很多人认为您拍的电影中有一种很难得的少女感,想问您这种少女感是怎样保持下来的?有没有什么秘诀?
于阿姨:如果是一个秘密的话,我没法跟你们说呀。
奇爱葛格:是不是在这样的电影中,女性相对来说占据一个比较强有力的位置,从而显得比较年轻呢?就像我们刚刚看的「她」(Elle,2016),这部电影中的女性都非常厉害,把男性打得一塌糊涂。
于阿姨:力量肯定是青春的来源之一。这部影片中,女性仿佛具备一种力量、一种愿望:想要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样的力量和愿望使她获得了青春。
电影《她》剧照
奇爱葛格:这部作品是由荷兰籍知名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拍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一种“新黑色类型”。在这部电影中,这样的女性既是强有力的同时又具有威胁感。您认为这部电影是具有女性意识的或者女权主义式的电影吗?
于阿姨:首先,我不太同意这部电影是“黑色电影”。如果说是“新”,更应该被称为是“后女性主义”影片。这个女性在生活中已经取得成功,她的成功是作为女性主义运动的成功。她现在要解决的是她自身所提出的问题。
奇爱葛格:我们都知道阿姨纵横影坛这么多年,基本上是戏剧、电影双修的形式。也拍过一些电影,比如说像帕特里斯·谢侯(Patrice Chereau)导演的电影「加布里埃尔」(Gabrielle,2005),本身在电影中就表现出强有力的戏剧形式。想问的问题是:在您看来,表演戏剧和电影方面有什么异同?
于阿姨:关于「加布里埃尔」这部片子,帕特里斯·谢侯导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戏剧导演,但是这部影片毕竟还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说,作为一个女演员,戏剧和电影没有差异,是完全平等的。
电影《加布里埃尔》片场照
奇爱葛格:我想请于佩尔女士来整体评价一下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导演。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他的作品是「女人韵事」(Une affaire de femmes,1988)和「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991),这两部作品都在我们电影资料馆放过,我觉得非常好看。我想请您评价下这位曾经合作多次的新浪潮大师。
于阿姨:夏布洛尔导演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导演,我大概和夏布洛尔合作拍了六七部影片,现在不能十分确定这个数字。
夏布洛尔这位导演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很政治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所以他的人物通常来说是很善良的,但是处在一个非常不善的情境。所以他是要讨论在一个不善的情境中一个本质上善良的人会怎么样。他事实上是一个对这个社会和语境非常关注的、很政治化的导演。
奇爱葛格:我们都知道,于佩尔女士有时候表演是非常疯狂的,在「她」这部电影中,也有非常多匪夷所思的疯狂表演。包括在「包法利夫人」和「八美图」(8 femmes,2002)中也有很多强有力的表演。我想问的是:在表演当中有没有一些即兴创作的成分?在这些时刻有没有和导演有一些强有力的碰撞?
于阿姨:电影艺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既被很精细地准备,同时又是即兴性的创作。无论如何,电影这种艺术是一个当下的创作,是现场产生的艺术。关于即兴,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在之前,「她」是被非常仔细地写作了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保罗·范霍文完全不是一个即兴创作的导演,他是准备非常好的导演。但是最终,特别是从演员的工作来说,「她」是从即兴创作中产生的,在现场产生的。
电影《她》剧照
奇爱葛格:我们把问题转向东方,这是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明天于佩尔女士将在天桥艺术中心做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情人」(L'amant)的朗诵,也是“中法文化之春”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我想知道朗诵这样的一种形式是您个人提出来的,还是怎样产生这样的构思?
于阿姨:这个当然是使馆的计划,与此同时也是我和制作人提出的想法。在北京读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的文本是因为之前在上海读过。
我有这种印象:中国的读者对于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有所了解的。而且这个文本是一个法国女孩子和中国青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有一种中法两国文化之间的交响。
奇爱葛格:这个作品本来肯定是带有从西方视角看东方的问题,尤其是这个电影。大家都看过这部电影,梁家辉演的作品,它也是西方对东方男性形象的想象。我想问于佩尔女士:电影中东方男性的形象和现实中您接触的东方男性有没有什么区别?
于阿姨:我不太同意你的说法,因为「情人」中的那个男人不是虚构的、想象性的人物,他是个真实人物,确实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生命中真实存在的人。
当然他是一个过去的人物,他是一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年轻人,这是可以肯定的。这个人物是通过文学写作重新创造的,但是跟完全想象是两回事。但无论如何他是一个过去的男人,今天中国的小伙子们已经和他不一样了。他们应该跟随他们的愿望去生活,而不是处在影片那样的情境中。
电影《情人》剧照
奇爱葛格:于佩尔女士在戛纳电影节最新上映的电影是「克莱尔的相机」(클레어의 카메라,2017),这个作品是和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韩国导演洪尚秀合作的。洪尚秀的作品之前我们和徐枫老师过来和阿兰·贝加拉(Alain Bergala)做过一个交流。贝加拉是法国非常有名的研究戈达尔的专家,他认为,洪尚秀就是亚洲的侯麦。洪尚秀这个电影的名字,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克莱尔之膝」(Le genou de Claire,1970),他和侯麦肯定有一些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我想问的是,于佩尔女士是把这部电影作为一个东方的作品来做,还是认为它是在亚洲的一个欧洲式移植性的作品?
于阿姨:这是一个正经八百的韩国导演,我们是经常把他的电影和侯麦(Eric Rohmer)的电影比较,因为他们的影片很一样,老是在不断地说话。但是我们也把他和别的法国导演比较,但是不管怎样,他是一个伟大的韩国导演。我和洪尚秀导演还拍过另外一部影片「在异国」(다른나라에서,2012)。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韩国导演,东方导演。
电影《克莱尔的相机》剧照
奇爱葛格:还有最后两个问题,我看报道说您在上海和贾樟柯导演热情拥抱。法国人特别喜欢贾樟柯,想问下于佩尔女士,您认为贾樟柯导演好在什么地方?他的魅力在何处?
于阿姨:我很喜欢贾樟柯导演的影片,比如「三峡好人」(2006)等一系列影片,是很了不起的导演。沙丹老师的反应好像感觉他很震惊法国人会喜欢贾樟柯电影。
徐枫老师:我跟她说了,大家不是不喜欢贾樟柯,可能对于一部分中国影迷来说,贾樟柯在中国青年导演里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一位。我是这样跟她转达的,这不代表我自己的看法,不是说我喜欢或不喜欢。我只是说,可能对不少电影爱好者来说,你们的选择是其他人。
于阿姨:我不能进入这个争论。因为在法国,我们认为贾樟柯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
奇爱葛格:这个问题是关于戛纳电影节的。首先我们请于佩尔女士给我们讲讲,这个照片是怎么回事啊。您被一群著名女星环绕,像贝阿(Emmanuelle Beart)、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我想问为什么您一副冷漠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说着博士葛格就掏出了他的手机给于阿姨展示她的冷漠脸)
从左至右分别为:桑德林娜·基贝兰(Sandrine Kiberlain)、
伊莎贝尔·于佩尔、凯瑟琳·德纳芙、艾曼妞·贝阿
于阿姨:这是一种幽默。因为所有人都用一种很震惊的眼光看着我时,我就用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看着大家。
奇爱葛格:在那个瞬间,于佩尔女士就在宇宙中心的关注点上。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大家好像对电影本身不是那么关心。比如奈飞(Netflix)和法国艺术院线之间的论争非常激烈,甚至说有些电影不在艺术院线放的话,不让它获奖,有这样的情况。对互联网时代的迷影和观影,您是怎样的看法呢?
于阿姨:戛纳还是真的很关心电影艺术创作。如果说是对奈飞很关心的话,是因为奈飞今年投资了两部影片参加主竞赛单元。
大家对于艺术院线这么热衷,是因为这对电影来说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我们都希望在真正的电影院里,大家一起来看电影。电影是一个公众的艺术,是大家观看的艺术,像我们今天在这儿一样。无论如何,影院是电影真正的去处,就好像是这个影院一样。
影 迷 提 问 环 节
观众1:我想请问于佩尔,有没有曾经表演的角色改变过您的生活或者改变过您的价值观?
于阿姨:没有。不存在改变了我生活的电影。我不知道对于观众来说,会不会改变他们。对于我来说,电影不是用来改变我的生活的。电影是提出问题的,不一定会有答案,但是会提出问题,因为它带来一种思考。电影不会改变生活,但是会带来一种好的享受、好的感受。
观众2:「她」里面有很多性爱的场景,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变态的感情。您对这种变态有什么看法?有没有类似经历?(观众笑)自己是否经历过这个问题,不想回答也可以。就回答下,您对这种变态有什么看法?
于阿姨:如果真的不能接受的话,我也就不去拍这部电影了。所以我当然认为这个东西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拍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这部电影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女主人公处在暴力性性行为的威胁之下,这是影片要处理的问题。她也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女主人公也曾是受到犯罪性行为强烈心理阴影的女孩子。所以我在整个影片里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处理的是女性主义的问题,而不是其他。这也是女主人公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
于阿姨望向奇爱博士的眼神如此温柔
感谢 @Iguazú 友情提供图片
观众3: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于佩尔阿姨所参演的所有影片中,您最喜欢哪个角色。第二个问题是,您参演的哈内克(Michael Haneke)新片「快乐结局」(Happy End,2017),至少从国内媒体来看,新片评价并不是很高,认为这是他对自己过去的重复。我想问下于阿姨对自己参演的这部影片的看法。
于阿姨:第一个问题特别难,问我最喜欢最偏爱的影片。我实在太幸运了,只和我喜欢的导演合作,拍我喜欢的电影。所以这些电影都是这么好。跟夏布洛尔拍了很多,和哈内克也拍了不少。所以,让我说,哪个更好,我说不出来。
另一个问题,对于哈内克,大家各有各的批评,这个没关系。对我来说,哈内克的新片很好。哈内克的电影不可能是没有意思的电影。这个影片,哈内克提出了一个在法国现在还没看到什么解决方案的问题,在法国,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他者的痛苦是完全无视的。尤其是对处于优越社会层次的人来说,对这些问题是无视的。在这部影片里,哈内克处理的就是移民问题。哈内克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非常有力,对有些人来说,就不舒服。
电影《快乐结局》剧照
观众4:我是一个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法国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非常感动。这部电影实际上讨论了法国当代特别现实的问题,但我非常震惊的是这部电影是一个外国导演拍摄的。我想问的是,于佩尔女士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度有多大,尤其是在对白方面。是不是多少参与了剧本的写作?
于阿姨:我没有参与剧本写作。但是这个剧本有一个特殊情况,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所以是法语小说,由美国人改编,变成了英语剧本,再翻译成法语。所以在语言上有一些问题。在这过程中,翻译成法语的时候,有时候,是导演和演员一起工作的,大家一起来看台本翻译,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拍摄的时候,导演保罗·范霍文给了我绝对自由,完全没有强行引导我,这个角色应该怎样演。他给了我很大的自由,他说,你是一个女人,你对一个女性的生活比我了解的多。所以,我就处于特别大的自由中,而不是处于每天都要排练,必须干这干那,导演经常打断演员的状态中。这个工作是特别动人,而且有很多暧昧性的工作。
最 后 的 问 题
奇爱葛格:于佩尔女士非常辛苦,舟车劳顿。我们时间快结束了,结束时,我们希望结束在一个宏大的问题询问上。这个问题就留给徐枫老师,他在准备问题的时候,准备了一个特别宏大的问题——作为法国历史的见证者,于佩尔女士自己就是一段电影史。这三四十年的时间,法国电影有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您怎样看待法国电影未来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您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于阿姨:对我来说,法国没有任何根本性的改变。法国电影一直是具有多样性的电影,同时以作者电影为主要方向的电影。当然,可能从今天来说,作者电影的生存之道要比过去艰难。因为现在有时候,大家也想做些商业的东西,对商业的、雄心勃勃的作品更感兴趣。
但无论如何,从根本而言,法国电影还是以作者电影为主导的电影。作者电影实际上仍然是法国电影主要的文化身份。它也有很多国际性的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刁亦男的作品、毕赣的作品,他们的影片里都有一部分法国的团队存在。
我也和一个中国的青年导演胡伟合作过,影片叫做「人生若只如初见」(Ce qui nous éloigne,2016)。这个导演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短片的提名,但不是我们合作的这部;我们合作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奇爱葛格:作为今天活动的结束,也请于佩尔女士祝福下我们现场的观众,给我们影迷说几句话!
于阿姨:作为一个祝愿,一个是我希望和中国导演合作,对于法国人来说,中国导演是非常重要的:贾樟柯、娄烨、余力为、刁亦男、王小帅等等,这一系列导演都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我希望你们在这儿能够经常看到优秀的法国电影。
徐枫老师:然后,我想说两句。两年半之前,我和帕斯卡尔·格里高利(Pascal Greggory)一起介绍过「加布里埃尔」,作为帕特里斯·夏侯( Patrice Chereau)纪念活动。这个月他在马来西亚拍摄一个和马来西亚、中国合作的影片,是一部纪念侯麦的影片。所以我觉得伊莎贝尔·于佩尔女士和中国导演的合作,应该就像帕斯卡尔·格里高利先生一样,是预计之中的事情。
今晚看到了期盼已久的于阿姨,我还幸运地提了问
最后劳拉四姨拍到一张全员糊透的于阿姨离场照
我们都很开心
录音| DreamReaver&诗诗;首发| IMBd新青年
录音整理| 诗诗&乌鸦;编辑| 乌鸦、骑屋顶少年
精 装 版《 鲍 勃 · 迪 伦 诗 歌 集 》
(全套八本+迪伦口琴一支)
中英对照版《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全八册〕登陆中国,迪伦经典诗歌全收录!想入手的童鞋请猛戳上图二维码,在“看电影看到死”微店购买!详情请戳《吹响口琴!叫醒薯片袋里的灵魂偶像》!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