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的「禁片」,我们不会忘记

2017-08-23 云计算11号 看电影看到死

看死君:对很多影迷而言,或许都曾经历过“疯狂淘禁片”的迷影岁月。记忆中,我也曾买过一张“世界十大禁片”合集,印在碟封上的是《梦之安魂曲》“眼睛”海报。



如今,在网上搜索“世界十大禁片”,内心依然会暗涌起当年撸片时心潮澎湃的感觉。无论是情色饕餮大餐《罗马帝国艳情史》,以强奸戏加持的《不可撤销》,快乐到死的《感官王国》,还是豚鼠系列之《下水道美人鱼》等等,都充满着回忆。



当然,关于“世界十大禁片”究竟是哪十大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定论;因为这毕竟是坊间影迷或者盗版碟商制造出来的噱头和概念罢了。除了以上截图的这10部,我记忆中的禁片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野兽》《我像疯马般行走》《甜蜜电影》《情欲九歌》《地狱解剖》《困惑的浪漫》《粉红色火烈鸟》等等,此外还有与“豚鼠”系列并驾齐驱的“美女器官四部曲”啥的。



时过境迁,当我们看过的电影越来越多,再回头窥看这些记忆中的禁片时,才会发现,越来当年被我们一视同仁的禁片,其实也有质量高下之分。当年是冲着情色入的坑,如今却看到了更多情色之外的东西。比如我们今天要细谈的《索多玛120天》便是如此。



作者| 云计算11号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商业的介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能以一种不抱有娱乐主义的视角来看一部电影。更不要说在当今这种全民浮躁、无趣追求快餐式文化的当下。


这也使得凶杀、色情仅仅成为电影的一个噱头,而丧失了所能象征的意义。所以“三级电影”才广泛流传。禁片也竞相排名。而作为世界各国都禁映,且排在“十大禁片”之首的《索多玛120天》却用极为骇人的表达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寓意丰富的故事。


影片《索多玛120天》CC修复版海报,CC的修复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伟大,海报上的那些标记代表了他们被囚禁的120天


作为一部1975年的电影,自诞生后的40多年中,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厌恶它的人说这是导演帕索里尼自负的拍摄作品,是用极端方式构筑观看兴趣的非常令人反胃的一部电影。



而拥护它的人则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片子,导演用人性至恶的描写,迫使观影者参与进这场残暴的事件,使他们抽离现代文明的语境,以此产生对影片的思考。不管怎样,这部注定大部分人不是给一星就是给五星的电影在争议中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电影时间设置在1944~1945年的萨罗共和国(意大利共和国)。几位法西斯者通过姻亲结盟的方式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以相貌身体条件为标准,搜罗了十六位少男少女(过程中死了两个),将其关入城堡进行虐待。



他们让三个妓女讲述各自的经历故事,在此过程中激起他们的欲望,然后再对少男少女做任何事。他们先让一对男女结婚,让他们挑起对方的性欲,再在关键时刻占有他们的身体。之后他们又把这群未成年人当做狗来饲养,并让其中一位女生吃下带钉子的布丁。而后他们又宣布让囚禁者吃下自己粪便,午餐只有粪便的新规定。



并在当天晚上在他们中选出“下体”最美的一个,并对其执行空枪死刑。后来,结盟中三人身着异装与一位少年结婚,当晚,总统发现告密者,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告密。第二天,他们被迫带上蓝丝带,在粪便中等待刑罚。最终以各种惨烈的方式死去。最后,电影在一个士兵换了电台音乐后,与另一位士兵跳舞,并问起他的女友怎样的镜头中结束。



其实,这部表演形式如此极端的电影,也并非完全是依靠触目的影像,在大部分的场景中,导演都是点到为止的。除了在吃粪便(是巧克力与橙皮马末兰果酱的混合物)的场景及最后的行刑。


导演在视觉上都是很克制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时代背景,导演为我们讲述的就不光是一个邪典(CULT)电影了。用独特的艺术包裹方式来批判法西斯政治,阐述权力架构,探讨文明退化下的人性以及对宗教行为和仪式的再创造,还有对青年消费性社会的隐喻。只不过大部分观众被内容阻拦,因个人情欲不愿去解读这些。



解析《索多玛120天》上:电影背后的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改编自萨德侯爵(全名多拿尚·阿勒冯瑟·冯索瓦·德·萨德,1748年出生,法国人)同名小说。这位法国作家,一生至力于色情小说的写作。因此在20世纪之初,他成为了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假若我们去观察萨德侯爵的一生就会发现,这位至力于描绘色情的作家,作品中不光有性与情欲,还有对暴力的繁杂描写及对有违伦理道德的仔细刻画。


根据萨德侯爵事迹改编的电影《鹅毛笔》


而且他也是难得的自我思想哲学与实际行动相统一的人,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以至于这位行动派作家因为强奸、鸡奸、性侵犯等罪名,在监狱中断断续续的呆了27年之久(总共活了74岁,1740~1814)。



而这部《索多玛120天或放纵学校》更是在巴黎市区的巴士底监狱中写成,而此时,萨德侯爵已经45岁了,这部小说只用了37天就写完了且是在草纸上写的。因为他自己的经历,所以SM(sadism)中的“S”就是来自于萨德(sade)侯爵,也就是说,英文中的虐待狂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电影名称中的索多玛(sodom)则是一个地名。这个地名首次出现是在《旧约圣经》中,根据记载这座城市位于死海的东南方,如今已沉于水底。《旧约圣经》中记载的索多玛是一个沉溺男色,不忌讳同性性行为的的淫乱之城。后被上帝用烈火岩浆毁灭,仅有罗得(被上帝从众生挑选并给予祝福的亚布拉罕的侄子)逃出。



而由sodom所衍生出的词汇sodomy则被解释为“月工交”。片名也暗示了电影中的性行为大多为男性之间,仅有一位与女性正常的性行为,还是被囚禁的人和黑人女仆之间发生的。也指明了这不是一部表现正常性关系的电影。


本片的导演兼编剧帕索里尼(全名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22年生)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的父亲是一位法西斯军官,母亲却是反对墨索里尼的农妇。出生于小资家庭的他,却厌恶他自己的出身,反倒对底层人民抱有同情。他是著名的无产阶级左翼,同时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因同性恋被开除党籍。起先他是意大利的著名诗人、作者,为费里尼《甜蜜的生活》写过台词,是贝托鲁奇(《末代皇帝》导演)的偶像。



就是这样一位经历忐忑的人,终于在他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39岁)拍出了他的处女作——《寄生虫》。《索多玛120天》则成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拍出他的“死亡三部曲”的首部的三个月后,在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夜晚,他被一男妓用棍棒击杀(三十年后,转化口供,称为三个南方口音的人所做)。他的死也被称为“死亡模仿艺术”。在他死后,宗教方面开始驱逐邪灵,但文艺界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并称他为“圣 皮埃尔 保罗”。



分析一部电影,不能忽视电影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追溯当时的时代氛围也可以为电影分析找到注脚。首先,60~70年代有三个重要的背景事件。一是巨大的“生育潮”,二战时期的青年真正稳定下来,生活质量的上升,使得全世界都开始了生育的大潮,以此带来了人口的激增。产生的就是由于年龄差距所引发的价值冲突。这种现状直接孕育了下一个背景事件,也让人们首次研究新青年由于无权无势进入消费性社会的现象。


第二个时代背景是新左派的诞生,由于人口增加所导致的价值观的革新,再加上三M(马克思,马尔库斯和毛泽东(文革期))的影响,由此产生新的左派思想。而帕索里尼就是其中之一。本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看一下帕索里尼的左派政治主张。



三是越战事件,这场由美法参与发动的战争对西方的影响不可小视。一方面,这场战争激起了对与战乱的思考(导演转移到二战,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再是各种运动的兴起,美国的嬉皮士,欧洲的摇滚运动等文化事件。在这三个时代大背景下,结合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影响,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了。


最后说一下片长的问题,影片原长140分钟。为了影片节奏,帕索里尼亲自删减了25分钟才作为正片审批发行。所以完整版为115分钟,DVD版为112分钟,而那25分钟至今下落不明。最长版本现存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



疯狂的权力寓言

 

帕索里尼的影片与小说最大的不同是,他更改了小说的时间背景。导演把这个故事从18世纪搬到了二战时期的萨德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也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墨索里尼体制中最后的苟延残喘,墨索里尼在被希特勒从意大利王国的囚禁中救出后,他在意大利北部小城萨罗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这个仅仅存在18个月的法西斯政府,却有72000人被屠杀,40000人被肢解,更有无数的人被送去集中营,大量妇女被奸污,少年被鸡奸。正是由于这段真实的历史语境,才能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政治的邪恶面目。



电影中的主教、法官、总统和公爵,分别代表着宗教神权、现代法权、理性政权和封建势力,在加上卫兵所代表的暴力机器。这就形成了人类权力形式的全部架构。当这些权力交缠在一起产生的丑恶行径,再加上他们的政治属性,就成为了对法西斯政权的完美重塑。电影也从另一种视角描绘了这种政权的残酷。



在电影开始时,四个人分别以女儿相互嫁娶的形式,形成了血缘和婚姻上的双重保障。他们以此结盟形成团体来进行各种苟且之事。而所代表的也就是国家权力之间以丑恶关系来行残暴之事的相互包庇。


放在历史中看,当年二战三个战败国,无一不存在这种权力的纠缠。权贵四人的隐喻就是对高度集权的法西斯主义的嘲讽,各种力量的交集也最终造成了片中人或现实中被侵害人的难以忘却的悲痛回忆。


在结盟之后,这四个人开始授意官兵们搜寻各个少男少女,并且是极有条件的进行挑选。片中就有一位因为牙齿残缺而幸免于难的幸运儿。在这有两层喻意,一是对外而言,萨罗共和国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合法政权,他们对于少男少女的抓捕寓意为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对侵犯国的疯狂掠夺,对资源的不停榨取。



二是对内而言,萨罗共和国内的所有人均与被侵犯者有着相同历史文化根源,均是意大利人,且萨罗的执政人还是前合法政权的领导。从这个角度看,对于青年人的迫害就成为了描绘法西斯政党对本国人民的残暴,如果加入(如卫兵)就成为了施暴者,反对甚至不加入就会被迫害。历史中德国人很大的比例是纳粹党也说明了这个事实。


与传统反战电影不同的是,帕索里尼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结局,即便是大部分禁片都用温馨结局消解电影画面上的不适感。在最后的一个片段中,违反他们四人规则的人被处于蜡烛烧灼、割舌、绞死、挖眼、割头皮、烙铁等等酷刑而死。权贵四人则都处于高处并坐在椅子上用望眼镜观看。



正是这样的结尾方式,让电影有了展现法西斯政权真实执政过程的意义。这使得电影不在以反战胜利这样的标准商业普通结局让观众对那种历史铭记,而是以直接展示法西斯政权的残暴行径,以此来激发观众对于战争和政府权力等问题的思考。


另一处高明的地方是,当我们抽离出时代背景时。电影中的四人团体就形成了现代西方政权的缩影。这就使得萨罗共和国成为了一层布,有这一层是单对法西斯政权的批判,没了这层布就成为了对现代政府的讨论。这种讨论主要是落脚点是集中在由政府权力所建立的社会规范上。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隐喻不只是政治力量,还有神权、法理、封建势力,所以对这种权力制造的社会规范是全面讨论的。



电影中,有暴力机器加持的四人制定规范对青年人进行迫害,直接点明了现代体系所制造规范对青年人的影响。从影片开始对他们的要求绝对服从,到后来的性控制、吃粪便以及违反后的惨烈死法。无一不是抱有对青年人深刻体会的对年轻人或其他年龄段压迫性的绝望体现。中年有权阶级出于维护各自利益的打压和迫使他人服从规则这种现象,即便是放眼现在,最依旧存在。



解析《索多玛120天》下:电影深处的人性探讨

 

除了剧情中延伸的现代西方权力问题外。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力量的深刻影响。导演帕索里尼有了更大的主题诉求空间。所以当我们对电影剧情下的意义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看见。在身居高位和教育养育的权贵中关于人性竟然如此丑恶。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宗教竟然逐渐走失方向,以及各种因为发展出现的新社会问题。

 

撕开文明外衣下的人性

 

帕索里尼在《索多玛120天》中,用整体架构的演变过程来讽刺权力的过去与现在。用整个故事走向来描绘人类在去除文明后的人性探讨。在全片这种极致的艺术塑造方式中,导演用一种阶段渐进的方式抽去文明的包裹。使得只展现历史倒退中的人性缺失的景象,用这种刺痛观众的方式来迫使观影者反思。


在对施暴者四人的刻画中,除了不可抹掉的他们极为残暴的手段,还有就是他们的高等教育程度。他们在羞辱玩弄完那群人后的讨论中,用尼采和波得莱尔的学说来解释被侵犯者的行为,用撤特·波皮的罗马书信和达达主义来佐证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而随后出现的则是他们唱着污秽的歌曲及对墙上现代主义壁画的特写。



这时,导演帕索里尼用这一场景的戏来使得文明与残暴行径相统一。一方面提出文明可能会塑造出如此可怕的人的问题,又点明了文明这一层虚伪的面貌以及高等学识下下流的面目。


在平行递进的剧情结构中,导演除了序幕以外,共设置了三个叙事圈层。第一圈为“肉之圈”,主要有两段剧情,一在午餐上士兵奸淫了一位少女,还与部长发生了关系。第二圈为“粪之圈”,主要是当由妓女引发出权贵对粪便的迷恋后,公爵当场拉出了粪便,让其中一位少女直接吃掉。还迫使囚禁者自食自己的粪便并当做晚餐的唯一食物。第三圈为“血之圈”,权贵中三人异装与同性结婚,当晚发生告密者,引发一系列的违规者。第二天权贵四人在房中欣赏这处决他们的变态场面。



在这三个圈层叙事的过程中,导演用此过程进行了一个文明丧失,历史倒退的演变。当那群少男少女逐渐习惯裸体,并会取悦权贵四人之时,他们的需求成为了仅存的为了活下去。这种类似于史前人类的生存状态,使其展现出脱离文明约束的暴力冲动、原始欲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状态的情景。


而在前半部分中,权贵四人既是施暴者也是暴力的承受者(他们也食粪便,且食那群少男少女的),也让观众有了一种矛盾体代入感,即在真实的困境中,被迫参与施暴的思考和受虐的煎熬,再加上对受困人的同情,让观众有了对人性的彻底认识。



在暴力凌辱和刻意伤害中展现出的人性,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压迫之事,而是单纯的为了自我愉悦和其口号目标所创立规则的暴力执行和残忍迫害。当权贵四人观看囚禁者的死亡过程之时,人类正处在史前荒芜时代,没有准则和文明道德的约束。他们没有自我安危和感情的顾虑,有的是权力的维护和自我的乐趣丑恶的实现,这种人性的变迁也正是丑恶的迁徙。



在被困者的身上,为了自我生存而不惜抛弃道德感的行为,也显示了为了活下去的人性之恶。从起先一人的只想过得好点而告密说有人私藏照片,再到后来人的告发同伴和黑人女仆发生性关系。这一系列的告密使得人性之恶在蔓延。虽然在影片中有可以体谅的原因,但这种现代生活中潜在的可能也让人不寒而栗。


在结尾中,当人性逐渐消失之后的景象是,两个卫兵在电台的音乐中跳舞以及询问对方女友的问话。不光是导演对文明丧失后人类逐渐适应的无奈描写,也是对那外面有人正在死去,而屋内却正常如往的辛酸描绘。这种事不关己的做法,正是迈出了丧失文明、人性渐失的第一步,即失去与人相交的必要和不信任。


结尾的另一个对象是女钢琴家的跳楼死亡。分析女钢琴师的形象就可以看出,她是本片中唯一保有良知和残存人性的人。从她在权贵三人异装婚礼上对囚禁者的解围,到最后的跳楼也意味着人性的消失和被困者的灭亡。而她也可以作为与权贵四人持平的权力之一——艺术。她的死也证明,单纯失去文明的残暴时代是不需要艺术的。



电影其他方面的隐喻

 

电影中妓女是一个独特的象征,它既有政治层面的意味,又有人性深处的肮脏,所以我们单独进行分析。



在政治体系中,很难想象的是,在萨罗共和国这个权力构架中,妓女能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从妓女讲故事引起权贵们的行动,很直白的证明了当一个政权的行动出自“妓女”们的话语,实施是因堕落的欲望之时,产生的所有迫害,承受的还是人民,毁坏的则是新青年。并且从一定角度上讲,当淫乱之事在一个政权中尤其是上层中蔓延时,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权力约束不足和执政能力底下。



在人性中的体会,则是对于人类性冲动的毫无掩饰,以此造成的就是道德感的消失,仅以个人需求为来由的行动。还有一个细节是,妓女在电影中讲的均为男女之事,但片中与权贵四人发生肉体关系的仅有男性(囚禁者婚礼中有一位女性除外)。而根据导演自我的性取向来看,这绝对不是对同性恋的嘲讽,而是对于残忍让别人承受不同于自我恋爱观与性取向的辱没描写。



这其中的人性残忍之处,才是心惊的。在妓女的讲述中,故事都是与有地位的人发生的(将军、律师、官员等),也是对虚伪上层阶级的实力嘲讽。


电影的四个段落,借用了但丁《神曲》的四个章节:地狱之门,变态地狱,粪尿地狱,和血液地狱。因此电影的结构十分规整。这部批判宗教的书籍与电影的联系加上导演以往作品的内容,让本片有了宗教方面的解读。


另外《索多玛120天》是导演帕索里尼的“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与《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相对应。因此电影的母题来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这部讲述,在灾难来临之时,男男女女去城堡避难,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闷的书,为电影提供了剧情的展开方式和宗教的解读方式。



在吃粪便午餐的那场戏中,我们从固定镜头中很惊异的发现,这种构图方式,竟和《最后的晚餐》有很大的相似处。不同的是,耶稣的位置变成了穿婚纱的男子,这个转变体现了权贵对青春活力肉体的崇拜和迷恋。



另一处不同是,原画中的食物是面包(代指耶稣自己的身体)在电影中变成了少男少女的粪便。这里除了对他们身体的掠夺,还有就是对他们所信仰的神的亵渎及的上帝的奴隶。在后来告密事件中,他们又互为犹大,成为了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相似命运。


前面的场景是权贵对于他们宗教局践踏,而后的婚礼则是对他们宗教的宣告灭亡。在婚礼中,总统是并未与别人结婚的,他以一种特别的装扮来为其他三人主婚。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总统的服饰有着很大的寓意。



总统头上的葡萄藤象征着酒神狄奥尼索斯(希腊神话中认为)本人,肩膀上的金牛则是另一位享乐至上的农业神牧神潘(《潘神的迷宫》里的那家伙,希腊,罗马神话中人物)。不同的是婚礼的饮品不是酒,而是粪便。


在这场意味鲜明的宗教仪式中,导演用另一个隐喻讲明了一件事。在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母亲是珀耳塞福涅(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所以他有新生的能力。这个西方其他神话体系宗教仪式的场景说明了,权贵们不光践踏了他们的信仰,还用不同于他们信仰的方式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上帝”。



在后来的血液地狱中,那些充满仪式化的纳粹行刑和端坐在高处用望眼镜观看的权贵四人也说明了,他们最终成为了掌管一切的上帝。不光控制了生死,还掌控了信仰,同时拥有了地狱手段。这样撒旦和上帝的结合,导演运用一个邪教形成的过程,在基督传统中完成,除了讽刺之外的现实意义也不言而喻了。



最后再说一点,即片中吃粪便的社会意义。这种恶心的行为阐述的是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在当代发达的环境中,青少年每天都用垃圾食品,肮脏信息来喂养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以此来完善自我,并制造更多的来创造本身群体所谓的“文化”的死循环。也不顾这是中年权势团体的控制,改变控制他们的故意为之。这样的社会意义,虽然表达极致,却直白深刻。


电影在拍摄上,导演多采用的是固定视角,因此而来的全景、远景也让影片有了画面的全面性和对称性。构图方面的规整、仔细且色调的粗粝感都使得电影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冷静记叙来拍摄。这种没有加感情的拍摄方式,虽然冷酷,但也让人寒心的现实直击观众。


这种让观影者与画面直接面对面的做法,也让电影有了更大的力度。而且温和的配乐方式,也很好的反衬了这种剧情。



不论如何,电影在越来越向观众妥协,寻找商业上的力度,却忽视艺术上的水平时,各种恐怖、邪典、色情及暴力元素都只成为了勾引观众的一种手段。再也没有导演为此注入深刻的主题,以及各种途径解读的途径。即便导演用如此极端的艺术方式,那也是为了让我们“参与”进这场事件,以此让我们思考权力、人性、文明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意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作者| 云计算11号;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皮皮丘;转载请注明




 同 名 小 说《 敦 刻 尔 克 》中 文 版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8 8 折 预 售



作为描写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典之作,同名小说《敦刻尔克》中文版即将上市。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详情请戳《看“敦刻尔克”之前,先读同名小说》!




【 近 期 热 文 】


性爱与死亡,岛国最前卫导演趣谈

郭柯:我拍的不是慰安妇,而是人

这部重口味悬疑片,没过审太可惜

 这位老戏骨,演活了鬼城版老炮儿

双性传奇:我既是男孩,也是女孩

13 位志愿者眼中的FIRST青年影展

诺兰大神的11部作品,你最爱哪部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