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伤疤,让我们认出彼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象电影星球 Author 陆支羽
有人说,假如这世界上还有最后一点温暖,一定来自是枝裕和导演。回溯今年五月,当《小偷家族》登顶戛纳、是枝裕和捧起金棕榈奖杯的那一刻,我似乎更加懂得了这份让人感同身受的温暖。
正如导演自己所言,“参加电影节让我感受到一个希望,那就是电影具有把在某方面上对立着的人与人、相隔开的世界与世界连接起来的力量”。
作为当下日本影坛的中流砥柱,是枝裕和的珍贵之处正在于,他始终秉持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在最为熟稔的家庭戏领域中,细细打磨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正如他那个温暖的书名:有如走路的速度。
想来,这也是为何很多影迷在看过《小偷家族》后,都会不可避免地提到《无人知晓》和《如父如子》的缘由,但我相信这并不是导演的自我重复,而是始终坚守着观察这个世界的初心。
《无人知晓》
《如父如子》
印象中,是枝裕和曾抗拒别人说他是“新时代的小津”,坦承自己受成濑巳喜男的影响更大;甚至说,作为导演,他带着许多从大师那里拿来的DNA。但在经历过20多年电影生涯的浮沉后,是枝裕和其实早已越来越成为他自己。
从处女长片《幻之光》到《无人知晓》,从巅峰之作《步履不停》再到后来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等,显然是枝裕和真正薪火相传的,是日本电影经年累月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
尽管谁也无法确知,在当下漫改风潮大行其道的日本影坛,这股弥足珍贵的薪火还能流传多久;我只知道,这样的美学自觉,在曾经须臾辉煌的华语影坛早已散失殆尽。
继上海电影节在国内首映后,如今《小偷家族》终于正式在全国公映;盘算起来,上一部在国内上映的金棕榈电影,还得追溯到十五年前波兰斯基的《钢琴家》。而继前作《第三度嫌疑人》之后,又能有机会在国内大银幕看到是枝裕和,到底是值得击掌相庆的。
伤疤,让我们认出彼此
是枝裕和在某次访谈中说,创作《小偷家族》之初,有句话最让他心心念念,“唯有犯罪将我们相连”。无疑,影片中这座摇摇欲坠的房子、这个命运多舛的“被罚”之家,正是基于“犯罪”才被彼此捆绑在一起。
无论是骗取养老金,还是教唆未成年人行窃,在任何别的故事里,都注定逃不过严厉的道德审判,更何况这样的“犯罪”还是发生在律法严苛的日本。
但在是枝裕和这里,我们终究无法变成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只因电影中的每一个灵魂都默默承受着切肤之痛,纵使对命运无能为力,却依然努力地活着。
这也更让我相信,这个所谓的“小偷家族”尽管表面上看似以“犯罪”相连,但真正让他们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伤疤。只有那些伤疤的烙印,才是相互认出彼此的暗号。
回溯影片中安藤樱饰演的信代和小由里洗澡的那场戏,两人发现各自胳膊上都有着同样的伤疤,相视而笑,那一瞬间两颗心靠得更近。剪短头发、换掉名字的小由里,真正成为了新的“家人”。
在烧掉旧衣服的那一刻,小由里也终于艰难地告别了孤独而苦涩的过去。信代抱着小由里说,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伤害你的,而是会像我一样紧紧地抱着你。
火光映照着两个人的脸,仿佛有某种暗涌的力量,让两颗本无血缘关系的灵魂成为彼此慰藉的“母女”。想必,信代也正是从小由里身上的伤疤,看到了自己曾经同样无依无靠的孤独影子。
当年以《百元之恋》为更多影迷所熟识的安藤樱,这一次更当仁不让地祭出了迄今最佳表演,无论是那场偷偷的肉体欢愉,还是审讯室那场至情的哭戏,都闪烁着不带任何表演痕迹的角色光芒。在《小偷家族》这样一部群戏电影中能够不被掩盖住锋芒,着实难能可贵。
听得见烟火的房间
全家人一起“听”烟火,在《小偷家族》中只是一幕短暂的过场,却无疑有着戳中人心的点睛之妙。回想上一次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看见烟火,还得追溯到三年前《海街日记》中盛大的镰仓烟火大会,以及四姐妹穿着和服玩仙女棒烟花那场戏,在很多影迷心目中都是年度最美瞬间。
《海街日记》
而《小偷家族》中的这场烟火,对柴田一家人而言,并没有任何为自己绽放的归属感;简言之,烟火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由于被高墙挡住,他们只能从屋檐的夹缝间窥见忽明忽灭的夜空,只闻烟火声,不见烟火影。
从社会层面看,这就像是一个“见不得光”的悲伤隐喻,这群脱离原生家庭的被遗弃的人,唯有以如此卑微的方式彼此抱团取暖。但对他们来说,这刹那间的欢乐便足够铭记很久;即便只能“听”见烟火,也已然是命运给予他们的最大馈赠。
这我无法不想起那部拍于十四年前的《无人知晓》,四个被遗弃的、挣扎在饥饿与死亡边缘的孩子,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当然的痛哭流涕,而是如何在煎熬的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欢愉;零食、玩具、游乐园,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无人知晓》
说不出口的话最动人
即便冷静如是枝裕和,偶尔也会有不克制的时候,但这种情况在《小偷家族》中绝对不存在。不仅仅因为它所讲的是一个不被社会认可的非血缘家庭的故事,更重要的标识是影片中数次出现的无声的“对口型”。
柴田一家去海边游玩那场戏,树木希林饰演的奶奶坐在岸边,望着水中嬉闹的孩子们,用口型默默说了句“谢谢你们”。是啊,对于时日无多的老人而言,垂暮之年有人陪伴,或许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依”。
作为“是枝裕和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缪斯”,如今已74岁高龄的树木希林,无论戏里戏外,都难免对于死亡问题有所思虑。而《小偷家族》中的奶奶这个角色,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树木希林那潜藏内心的深海。
而奶奶最终的命运,正如《比海更深》中那段催人落泪的台词:“人生这东西很简单啊,活到这么大岁数,我也从来不曾爱过一个人会比海更深,奢求太多也注定无济于事。”
另外一次重要的“对口型”,发生在柴田一家分崩离析之后。“儿子”祥太和“父亲”柴田治在车站分别,尽管内心深处早已默认了父子亲情,但“爸爸”这个称呼,祥太始终还是叫不出口。直到上了公交车,看着随车拼命追赶的柴田治的身影越来越远,他才终于用口型默念了一声“爸爸”。
这一刻的泪目固然有煽情之嫌,但若是熟稔于是枝裕和以往的电影作品,我们不难借此追溯一番是枝裕和对“父亲形象”的惯性描摹。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如父如子》,相比野野宫父子俩从分岔小径慢慢走向和解的动人过程,更让我感同身受的其实是父亲自身的成长。
《如父如子》
原来,即使彼此没有血缘,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也是会相像的;原来,比血缘更重要的,是爱。如此看来,《小偷家族》中柴田治和祥太的父子情,无疑是对《如父如子》夯实的延续。所谓“做父亲的意义”,永远值得被反复斟酌。
比血缘更重要的羁绊,是爱
是枝裕和曾说,在2011年的大地震之后,他并不是很认可大家总是强调家庭羁绊的重要性,所以,他也正是想通过拍这个因犯罪相连的柴田一家来探讨这个问题。只因他相信,比血缘更重要的羁绊,是爱。
相比五年前《如父如子》对“羁绊”的牛刀小试,显然这次的《小偷家族》成为了更多元的一个“爱”的试验场,尽管依然不曾逃离家庭母题,却明显更放眼于社会层面。从这个角度看,这无疑是是枝裕和对自我局限的一次突破。
对于《小偷家族》的结尾,是枝裕和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解读,尽管残酷,但他觉得这是人物必然的宿命。他说,“警察处置非血缘家族成员、让他们重新回到原生家庭的方式非常冰冷。整个社会的处置方式都非常冰冷,即使这个家庭间的情感牵绊非常强大。这些角色都是原本已被我们这个社会所遗弃的。在片中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聚在一起,但我们又一次地崩解了这个家庭,我们再次地遗弃了他们。”
难免会有人责难,今年戛纳之所以把金棕榈大奖颁给《小偷家族》,其实是各方权衡下的中庸之举;但我以为,这种说法着实有失于偏颇。这枚最终抛向是枝裕和的棕榈枝,无疑是对他努力冲破家庭框架局限、进而探索社会命题可能性的莫大肯定。我相信,在经历过《比海更深》的失守和《第三度嫌疑人》的尝试之后,是枝裕和已然拥有更加“步履不停”的勇气。
作者| 陆支羽;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首发| 大象电影星球;编辑| 骑屋顶少年
背 着 “ 假 面 ” 看 伯 格 曼
迷 影 帆 布 包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75 折
这款“Possession"迷影帆布包,是我们独立设计的原创好物。优点:1.厚度12安,比一般帆布包要厚;2.两侧图案采用丝印,不易剥落;3.内侧有口袋,方便装电影票等。
大家可以戳“阅读原文”购买!75折优惠,72小时发货。优先下单的影迷,会送一枚精致的I Do书签,以及卡片,送完为止。买两个及以上包邮。
详情请参考:着魔!影迷必备神器,还差这款帆布包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