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金庸!武侠这个人,从此断去一臂
看死君:金庸去世,仿佛一个时代彻底落下了帷幕。这些年,我们已然听过太多这样的说辞,只是这一次更有种切肤之痛。即便我们很少有人能像金庸一样活到94岁那么长寿,但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都曾因为金庸笔下所缔造的江湖,而在无形之中仿佛被延长了好几倍生命。
试问,我们看过的金庸还少吗?哪怕没读过原著,从小在电视上耳濡目染的,便是不同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正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想起徐皓峰曾在对比金庸与古龙时,这样评价道:“金庸小说里的英雄豪杰往往是性格上不太成熟的人,这个对香港电影的影响就是,香港电影里的英雄、大侠都要回忆童年,保留着儿童的种种特征,这个是香港文化的特点,它的大众英雄一定要带着儿童的特质。所以金庸的人物也是这样,他实际上写的是幼稚的男性,是青少年。在武功形态上,金庸继承的是还珠楼主,他的很多武功其实是巫术或者神仙术,跟《神仙传》是有直接的血脉联系的。“
在这全民缅怀金庸之际,连印度影星阿米尔·汗都发博说曾读过《鹿鼎记》,可见金庸武侠世界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在外媒看来,“金庸之于中国,正如西默农之于法国、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这样的评价听似过誉,却也着实恰如其分。相比之下,拿金庸武侠小说与托尔金的《魔戒》、罗琳的《哈利·波特》或者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相提并论,也便不算什么稀奇事。
借此,看死君连夜找来几位小伙伴,聊聊他们心目中的金庸先生,以及他所缔造的刀光剑影、波云诡谲的武侠世界。这其中,有几乎看完了金庸全集的死忠粉,也有只看过电视剧的路人粉。而无论如何,金庸这个名字早已刻进我们所有人心中。正如他所言,“各有因缘莫羡人”;而此刻我很想补一句,“各有生死莫挂怀”。
集 体 记 忆 中 的 金 庸 先 生
大头马:睡觉到中途醒来,发现微信炸了,好几位朋友发消息过来说金庸去世。一时竟觉得还没醒来,想接着再睡会儿。然后打开微博,果然清一色是金庸的消息。呆滞半晌,竟说不出话来。脑中第一个念头是,三联版的金庸全套,只怕我更买不起了吧。
思来想去,不知该从何说起。无论是谈作品,还是谈这个人,该说的都说尽了吧。只能讲点情感。我看的第一部金庸,是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可能是小学三年级。后来家里电脑换成了Windows系统,能够拨号上网,便在网上读完了整部小说。接着,听说母亲同事有全套的金庸,便借来看。记得当时那位同事,还先小心翼翼地去征求我母亲的意见,怕这书对我来说太“成人”,得到准许后才借给我。我一个暑假便看完了。
从此之后,我的世界完全变了。金庸成了我人生观、价值观最主要的塑造者。这种影响,渗入骨髓。我记得20来岁时在网上交朋友,发去一封邮件,开头自我介绍便是,“我是读武侠小说长大的,一向习惯冒失的结交朋友。”前两天叫外卖,外卖员敲门,问“是XX先生”吗?问完,就噗嗤笑了。因为我留的名字是杨过。诸如此类细节不胜枚举。
从小学至今,这二十几年金庸是我随身携带(在Kindle里)反复阅读的最多的小说。所思所想每年都有不同,有纯粹创作技艺方面的认知的变化,亦有文化历史价值观多个方面的新发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金庸都会有新的收获。用金庸在《倚天屠龙记》末尾的注解来说,“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浮萍:在那网络还没有盛行的时代,多少人捧着武侠小说,做着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梦。若论侠骨,当推梁羽生,正邪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若论侠情,无过古龙,雁蝶为双翼,花香满人间;若论侠风,但看金庸,无武不名,无德不立。
金庸群侠不守旧迂腐,不会拘泥正邪之分而自困围城,但也不恣意放肆,不会冷眼看生死无常而无动于衷。相较于旁人笔下之侠,他们更有血有肉,更有成长转变,更有纠结困顿后明悟侠风的过程。郭靖关于杀人的魔怔,无忌关于四美的纠结,杨过关于恩仇的消解,狗杂种关于自我的认知。凡此种种,金庸群侠更贴近于生活,更像是平民英雄,也有自身的爱恨纠缠,也有迷茫的困顿无助。但如羽化之蝶,历尽劫波,终成大侠。
理想中的武侠可能是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但远山高大,风雨如晦,这尘世又怎能没有几分遗憾?一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黯淡世间多少泪痕红浥。这也是金庸群侠真实之处,悔了那便悔了,恨了也就恨了,爱过只是爱过。
因为真实,所以可以学到很多人生至理,可以明白许多世事,便如“狗杂种,你这一生一世,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字一书,一书多少侠客,江湖已远,只剩赫赫侠风。担得起这般侠风的都是半生累苦,但金老爷子也有任性调皮的时候。如越女那句“天……天下竟有着……这样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说的还……还要美!”,真真是可爱极了。
从前今后人们都知道,“金庸群侠”是江湖最动人的传奇。
剑雪浮生:秋凉如水的日暮,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毫无征兆的便驾鹤西去,恰与传闻中其早年的暗恋对象、小龙女原型、“长城三公主”之一夏梦(杨濛)的祭日同期。金庸武侠之于整个华文世界,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于从前的我,则是给了懵懂少年一个江湖的梦,可以在十五部小说间驰骋千年,且看这世事无常变迁:或红花豪情皆埋香冢,紫禁是非俱化蝴蝶;或烛影金蛇悍舞,英魂碧血枉凝。
或华山论剑遍折高手,大漠射雕数尽英雄。或身世悠悠拂袖去,白衫翩翩惊鸿来。或雪山狐影刀锋冷,佛面兰心古卷残。或倚天裂鞘分华夷,屠龙破军定江山。或白马啸风,或连城菊影。或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或啼笑鸳鸯,或白首太玄,或越女戏猿。或江湖推浪逐名利,琴萧调和争输赢。又或逐鹿问鼎辩满汉,鸟尽弓藏弃人间。而纵能花红百载,却终将管喑弦哀,到头来,不过是流年怅望,风月暗换。——这一切,仿佛今世初次的醍醐灌顶,悉晓众生疾苦的絮果兰因。教人日后面对这一世的惊涛骇浪,亦波澜不惊。
大澜:读武侠,不能只看招式。刀光剑影,人命如沙,几个回合,绝学成为杀人技,从而故事就变得单薄,人物干瘪,味同嚼蜡。
所以武侠的字里行间,要看到情,看到人世,这样,前者便成了侠义,后者就有了江湖。这是第一步,古龙、梁羽生都有了,无情的刀,多情的男女,以及对望或漠视的双眼,这通俗的玩意儿,就渗进了文学的妙髓。然而一步不够,需要另添一脚,马步才扎得稳。那一脚,是时务,是智慧,这一点,只有金庸先生具备。
读《笑傲江湖》《鹿鼎记》,总觉场面好,情节耐嚼。后来发觉,里头的智慧才是隐隐的伏线。好久没因一作家故去而感慨了,先生一去,武侠这个人,便断去了一臂。
荒原段塔: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并不是这样的。后知后觉我才恍然,只是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明白。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先生曾这样写道,那时的他,不幸失去了自己的爱子;世间之痛,莫过于此,才不忍多着笔墨。时至今日,金庸先生阖然离世,他留给我们的回忆又怎是一言两语就能道清的呢?
少年时,谁没有为“飞雪连天射白鹿”黯然神伤的记忆,谁没有为“笑书神侠倚碧鸳”豪情万丈的得意。曾经熬夜在被窝里两天读完五卷本的《鹿鼎记》后的疯狂快乐,第一次读完《射雕英雄传》后的英雄气概。不能忘,忘不了。但创造这个江湖的人,今天却和我们彻底告别了。无疑,金庸剧还会被不断地翻拍,新武侠还会继续层出不穷,但往后的这个时代终究是大不相同了。
世事之无常,沧海桑田之变化,莫过于小龙女所言:“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两天太阳出来,每片雪花都会变得无影无踪。到了明年冬天,又得许多许多雪花,只不过已经不是今年这些雪花了。”
十八岁岁不算成熟,开始工作也不算真的长大,世事再如何艰难,总还是有武侠这一片属于我们的乐土,得以挥洒少年志气。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两鬓白。查良镛先生,感谢你给我们的江湖。
回想《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而如今,夜深忽梦少年事,往日时光历历在目,才读懂这笔下的深情。倘若未来后辈们再读先生的作品,不知还能得感受几分。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或许,正如先生《神雕侠侣》所言:“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但如果只有一件事情偏要勉强的话,或许让先生再高寿几年,让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世道再老得慢一些。
锦衣夜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凡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70、80后的这一代,多少人曾或在被窝里、或在课堂书桌下、或在行路中,读阅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曾经带给我们无尽的热血沸腾和江湖奇想。
犹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本文学启蒙便是金庸先生80年代在大陆发行的《神雕侠侣》,买的第一本课外书便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而从小对我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作品,则是徐克导演改编的《笑傲江湖》。
金庸先生作为华人世界最大武侠IP的缔造者,这种文化的影响不单单对我,更为他所有的拥趸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书影音江湖天地。书里江湖,影里江湖,曲里江湖,都是曾经的梦,成为集体的记忆坐标,占据了最为浓墨重彩的那一笔。“笑傲江湖成绝唱,人间再无侠客行”,今日金庸先生仙逝,带走了我们的记忆,也带走了一代人的江湖。
县豪:在这名人不断离世的当下,我的心中早已无甚波澜;但当我看到金庸先生辞世的消息时,还是有不小的震惊。“二十世纪正在熄灭。”——在豆瓣看到的这句话,或许是对这条新闻最恰切的注解。
朋友说,她的金庸,都是初中躲在课桌下看的;我却不同。最深刻的记忆,是在外婆家。舅舅有一个大箱子,放在木床顶棚上,小时候,我总会搬个凳子,掀开箱盖,闭眼去掏,每次随尘埃落下的,都是一本金庸小说。山上独栋瓦屋的卧室里,天光一夕之间,刚好映出金先生笔下的刀光剑影、侠骨柔肠。木窗外,山风穿透竹林,青叶飒飒,细细长长的抖动,都被送到耳边。书里是江湖,书外也是江湖,我不动其中,只一页一页翻书。想来,真是再妙也没有的金庸。
金庸写江湖,但哪里又止江湖。金庸武侠,皆是《红楼梦》般的武侠。红楼万千荣华,终归败落坍塌,裹挟其中的,是一条中华文化洪流,服饰、饮食、人情、世故。同样,金庸武侠字字句句,都是家国儿女、深浓情仇;潜行其中的,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静水深流?
如今,这条莽莽苍苍的河流仍在,只是大河的源头,已经被时间永远地隐藏了,我们无法再与这一源头,进行深情的对话。试问从今往后,哪里还有人能写出诸如《天龙八部》这般恢弘的巨作?又有谁能再把握住绝情谷中的十六年,以及段誉跳下枯井的一瞬间?
工藤:金庸去世了,面对这个我最喜欢也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想说些什么,却又有些不知所措。大概我还没从那股强烈的悲痛中走出来,有那么一瞬间,心情跌到谷底,可那明明是和你生活不相关的人啊。
不!怎么会不相关?
我分明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是金庸的武侠剧填充了我的整个童年,乔峰、段誉、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等等,他们是多么鲜活的形象,多么有趣的人啊。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武侠,是江湖,是侠之大者。
我分明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幻想一个武侠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和最好的朋友行侠仗义,我们三剑客浪迹江湖,好不快哉。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梦想,是友谊,是惺惺相惜。
我分明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也特爱金庸,她说她最喜欢乔峰,特别男人。巧了,刚好喜欢金庸的我和老师意气相投。后来,在熄灯的宿舍打着电筒看完了金庸所有的小说。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疯狂,是执念,是少年意气。
我分明记得。大学时终于开始写武侠小说了,发表在古老的QQ空间里,写了一万多字的短篇,字里行间处处是模仿金庸的痕迹,但是我很满意,想着以后要写篇长的。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天赋,什么是致敬,什么是潜移默化。
如此种种,恍然如梦,但愿长醉不复醒,但愿梦里始终江湖。如今,先生故去,大梦初醒。我知道我长大了,但我会在心里留一隅,那里装着武侠江湖,装着赤子之心。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