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昆汀都看哭!这部恐怖片能成为新邪典吗

小飞侠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1


看死君:谁都很难想象,凭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名声大噪的瓜导,他翻拍的《阴风阵阵》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回想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阴风阵阵》遭遇口碑两极,有人说审美很可怕,有人说几乎超越原版,也有人说瓜导恐怕已经走火入魔。后来,我们又听说,昆汀看完后,感动地哭了。(文末福利)



作者| 小飞侠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早前《阴风阵阵》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后,一直争议不断,烂番茄程度直降到62%,场刊评分位居倒数。首映场大部分影评人/记者的第一观感,除了不适应就是一头雾水。坦白说,这一次导演卢卡·瓜达尼诺在两处让人跌破眼镜,一是个人风格,二是原作改编。

 


2018版的《阴风阵阵》之所以引人注目,也是因为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于影迷来说,1977年的《阴风阵阵》是意大利“铅黄电影”的一座高山,无论摄影构图、风格设计,都让这部主打情色暴力的意大利Cult电影,成为高度凝练的艺术化类型经典。

 

1977版《阴风阵阵》


瓜达尼诺在初期宣布这一项目时,虽然曾有质疑声,但总的来说还是看好的。影迷们对瓜导的信心来源于去年大热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但从剧情角度看,其实那仅是一部很普遍的关于初心萌动的糖水片。

 


所幸,瓜导打造成了非常具有个人烙印的佳作,整体视听语言不仅呈现高度统一的风格化,在许多转场上也处理得让人眼前一亮。可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先天的小格局,其提供的发挥空间远不能满足瓜达尼诺。


 

新版《阴风阵阵》破除原版《阴风阵阵》的铅黄风格,理念上加入了更多个人对政治、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认知。能力是否能驾驭野心这点上见仁见智,但从艺术创作魄力来看,还是值得赞赏的。

 


1. 新与旧

 

在新版《阴风阵阵》正式面世前,瓜达尼诺邀请了许多电影圈的重磅人物提前观影。老版《阴风阵阵》的苏茜饰演者杰西卡·哈珀看完曾说过“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恐怖电影”。号称“阴风阵阵”粉丝的昆汀看完,更是激动地抱着瓜达尼诺,阿基多本人也是对这次改编持肯定态度的。



a.电影本身势在必行的破与立


熟悉旧版《阴风阵阵》的朋友大概都不会忘记影片中极具个人风格的构图美学。孔雀绿、血腥红、宝石蓝、土姜黄,高饱和、强色差的冲击下,被电子迷幻音乐烘出浓艳妖冶的异色世界。



原片在符号隐喻上也大量使用三角形、拼色地板、彩绘玻璃、镜子、窗户等元素,用幽森诡秘的呼吸节奏慢慢推向结尾的高潮。在最后的女巫献祭场景中,正邪之间的对峙在猩红、宝蓝、明黄的大色块中纵情炸裂。

 


可以说旧版的《阴风阵阵》达到了视听语言高度艺术风格的极致,也可以说是意大利铅黄电影的顶峰。



所谓铅黄电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后,官能上更为激烈的剧情电影,囊括惊悚、情色、恐怖、虐杀、神秘等题材,热衷于描写具有死亡美感的场景,大多改编自黄色封面的小说,所以被称为铅黄电影( Giallo Film),其实说白了就是意大利邪典。

 


由于过分倾向官能性形式化的艺术表现,这一类的邪典电影(包括阿基多的《阴风阵阵》)在主题上都没有太多追求,故事剧本单一并且人物动机非常薄弱,可能看完全片都没有办法提炼出具有统辖功能的主旨。

 


从这一点看来,至少卢卡·瓜达尼诺还是非常有想法的。瓜导曾经在三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提到,翻拍《阴风阵阵》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13岁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时,就被片中的情景震惊了。那时我就开始想当导演,在笔记本海报上画脑海中的‘阴风阵阵’。”

 


既然阿基多的版本业已达到了个人美学风格的顶峰,无论是谁去重新再造《阴风阵阵》都不可能追随老路。除了沿用“女主角一心从家中到舞蹈学校求学,不料误入魔窟,经历数起诡异恐怖的失踪,在层层抽丝剥茧中,渐渐发现藏在学校底层的女巫祭坛”这条主线外,无论构图美学、主题剧情,瓜导都必须只能用自己的理念重塑《阴风阵阵》。

 


b.论文式的电影结构


在新版《阴风阵阵》中,影片还是沿用明显的三层结构来层层深入,片中分设六个章节加一个尾声来完成整体结构铺设,与老版相比,导演还铺设了另一条与主线对应的“虚线”,现实的“虚”和虚构的“实”构成互文。



有人曾形容新版《阴风》是瓜达尼诺的《母亲!》(达伦2017年电影),但是从结构设计而言,瓜导在立意上比达伦更加落到实处,并且在影片结构上用并行的线索,给到观众足够的暗示。



影片一开始就给了观众暗示,失踪的年轻女舞者帕特里夏的求救。女主角苏茜(达科塔·约翰逊饰)从美国千里迢迢来到冷战时期的西柏林,继而被舞团团长布兰克夫人(蒂尔达·斯文顿)选中,进入一个现代舞团。



影片用大量直白的快速蒙太奇,暗示人物精神状态的破碎与冲突,大量简单直接的镜面构图展示人物处境。

 


苏茜初到舞团时,镜头从空间中渐渐抽离。女主第一眼瞥见大堂镜中镜的装饰,无形中突出了这栋诡异建筑现实与概念上的复杂结构,与人物置身其中的环境位置。



另外,当苏茜正式被舞团录取后,小伙伴莎拉第一次出场,二人面对面站在镜前,画面用斜角正反打构图展现人物交流,同时通过对焦展现二人的处境差异。莎拉的深焦处理突出镜中成像,与苏茜浅焦处理突出现实人物的对比,镜头内变焦使得人物设立的立体感跃然纸上。

 


从第一、二幕表面正常却弥漫丝丝诡秘的现代舞团,到第三幕便早早揭开外壳展示其暴力血腥的一面,在经过第四、第五幕沿着谜团线索的追查中,最后在第六幕进入女巫祭坛血腥糜腐的内核,像一头血肉模糊黏腻的肉瘤在地底深处伸出触手吸食新鲜活血。



层层深入表面线索叙事看似与老版相似,实际上,瓜达尼诺却添加了一条隐藏主线,通过表象女巫祭坛的隐喻,“欲擒故纵”地引诱观众思考影片内核。导演在片中设置了两条线索,首先是时间背景设定在1977年,也就是“德国之秋”的动荡时期。冷战对峙东西德对立,故事发生在极为混乱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局势中。

 


第二条线索是心理治疗师克伦佩雷尔博士的家庭,在二战纳粹爆炸中失踪的妻子,一直是博士生命中的疑团和伤疤。导演以点带面,映射整体社会氛围的动荡不安。将现实意义中的社会形态和影像呈现中的女巫魔窟,彼此扭结在一起,形成影片中独特的美学风格。



2. 舞与巫

 

新版《阴风阵阵》颠覆最大的其实是美学风格,和阿基多浓艳妖冶重色调撞色的美学相比,其实瓜达尼诺的阴森是带有法斯宾德的气息的。瓜达尼诺剥离了旧作的俗艳和情色意味,反而打造出一副灰化阴冷的色调空间。

 


离开了旧版的浓艳重彩,瓜达尼诺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柏林,除了意识形态的对峙博弈之外,柏林冬季的阴沉冰冷也是本片的主氛围,片中高大的建筑没有了旧版的拼花地板和彩绘玻璃,取而代之的是更有颗粒感的粗粝装饰和高大楼房,以此承托出空荡荡的空间中渗人的心理动态。“红”和“女体”少了一份官能上的刺激,反而像被柏林冬天的寒冷冻成冷酷和恐怖。

 


最明显的改变是用来体现影片巫性疯狂的舞蹈,在人类学中巫与舞从来就是相通的两个领域,片中有两场舞蹈是最能让人将眼球死死盯在银幕上的。一场作为影片的中场转折点,画面用两个房间的不同舞蹈场景的对比切换,实现“优雅”与“暴力”的刺激冲突。

 


在舞蹈房里,苏茜终于第一次尝试了领舞的角色,在极具力量和侵略性的肢体语言中跳着带有一丝邪魅的舞蹈,“砰”地一声落地动作。镜头切换,场景切换到楼下布满镜子的房间,前领舞奥尔嘉的肢体,跟随苏茜舞动的方向,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翻打、折断、扭结。



恐怖骇人的扭曲状态,像一个被折断废弃的破布娃娃,在肢体被折断的视听,恐惧感被镜子的映像无限放大。

 


镜头来回切换,苏茜的迷人的舞蹈与奥尔加的尖叫声和骨折的清脆声中交叉,在优雅的舞蹈中暴力愈加恐怖。仿佛是一个腐烂血腥的肉瘤在吸取,当女体被利用完最后的血肉,魔爪便钳住更有诱惑力的新鲜肉体。

 


在影片末段的高潮舞蹈群戏中,飞溅的器官和鲜血烘托出女巫祭坛让人反胃的糜腐,在冷战柏林的灰色、棕绿色背景下衬托下尤为明显。影片中段还有一场年轻舞者们的群舞,女孩们身上舞动的红色流苏红色,像喷涌飞舞的血液。影片的场景完全摆脱铅黄电影的情色刺激,女巫们的身体没有任何肉欲的意味。



中性的女体在表象骨与肉的呈现上,反倒表现出古老巫咸祭祀中带有力量感的诡秘仪式,与血淋淋的收尾形成动作视觉上的情绪推进,用舞蹈来呈现思维扭曲巫化后的物化,将毫不相干的巫舞和政治,炼造出影片的内核。



3. 现实与超自然


新版的《阴风阵阵》中不乏带有政治隐喻、意识形态的线索提示,这也是让大多数观众无所适从的地方,明明已经给出了提示和线索,却难以摸出影片能够证明女巫邪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的实质证据。

 


在笔者看来,瓜达尼诺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德国之秋”、“劫机暴乱”、“纳粹后遗”,而故事的所在地——柏林的选取也饶有冷战时期的政治趣味。如果从显性主线和隐性主线的对比来看,影片开头的左派先锋青年示威,对二战后民主德国体制的不满,不正是影片中的门诺派女主脱离原生家庭,投入对自己口味的环境中吗?

 


片中苏茜的身份设定为俄亥俄州的门诺派家庭,影片在“尾声”部分点出了苏茜和母亲关系的破裂。这一具有宗教意识形态的背景交代,某程度上暗示观众,苏茜在意识形态上和原生家庭的破裂,并且因为自身的邪魅气息才会和柏林的舞团一拍即合。

 


所谓左派先锋青年,大部分不都是自身的激进和愤怒,舍弃原生社会的价值体系,试图在另一体系中寻找“伊甸园”的过程。号称清洗纳粹遗毒,促进社会改革、进步的激进左派,却偏好劫机、暗杀等残忍手段,不正是表面优雅艺术的舞蹈团体,地底下却极尽残忍。



长期以来,纳粹大屠杀被曲解为形而上的集体无意识疯狂,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用物化的宗教式意识形态恐怖,试图告诉人们,这种潜意识下的恶魔化都是共谋的结果。所有激烈的政治运动,无论左右,建基于意识形态的洗脑,政治极端和宗教狂热又有何区别?

 


从新旧两部《阴风阵阵》来看,阿基多版本的高级,是建立了意大利铅黄电影艺术性的标杆,在文本上三个层次的构建和诡异浓烈的美学设计上,推高了恐怖电影整体的高度。但从电影的价值内核上看,1977年的《阴风阵阵》没有建立一个可以统辖全片的形而上的价值导向。

 


反观新版《阴风阵阵》,在笔者看来,瓜导根本无意于在再去打造一个阿基多式的女巫世界,反而从意识形态上将影片内涵拓宽。在社会宏观高压下形成的扭曲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控制,是影片的最为核心的驱动内核,反而建立起更为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逻辑。



瓜达尼诺将恐惧感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大环境上,以超现实的手法展现。社会大环境的恐惧和影像中个体的失常,形成对位的互文关系。恐怖片在某个程度上来看,最为具有反社会因素,恐怖的滋生于社会整体痛感,以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超现实的表现都是来自于现实,可以从形而上的社会价值中找到现实依据。

 


严格讲,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并不能算作惊悚片,非要下一个定论的话,新版的影片更趋向于社会恐怖,诚如编剧大卫·卡加尼希所言,影片中披着女巫的现代舞团不过是一个幌子,导演在翻拍中搅动了更大的恐惧漩涡,而并非惊悚悬念。



在设置戏剧疑线的同时,导演在表象之下埋一条更深的主题线,对应嵌套的结构的确更像《母亲!》的手法。可以说瓜达尼诺是抱着极大的野心,去重新创作带有其个人内核的《阴风阵阵》。

 

《母亲!》


虽然阿基多的版本在高度提纯的官能刺激中,更容易达到嗑药后颅内高潮,但瓜达尼诺明显地赋予了这场恶梦更丰富的解释,通过大量快速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挖掘出噩梦根源的潜在焦虑。像是揭开灌脓的伤口,随着黄脓流出的,还有痂皮掩盖住的真实。



在表达上来看,瓜导明显地带有个人意图,穿插在叙事中间的场景定格或多或少都透露着社会恐怖的信息,收音机中的时事新闻,报纸上的诡异图案以及餐厅桌上印有“Terror”的杂志封面等等。

 


但从作品的整体完成度来拆解分析,导演似乎在表达手法上难免有些着急,过多的概念式植入,将女性主义、巫文化、纳粹、冷战、拉康精神分析等概念过于频密的镶嵌其中,导致作品在后半部分失去主基调,剧情分支过于破碎独立导致整体坍塌。



尤其是苏茜最后的身份反转,也失去了人物塑造关键的弧光,“苏茜即魔女”这一设定也让前面的铺垫难以成立,文本上不能自圆其说,正是该片让人在这两个多小时内越看越不耐烦的原因。

 

 

影迷福利想看这部电影,请后台回复“阴风阵阵”即可入手。


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无马不自由!盘22部“有马”的电影

争议不断!绿皮书能问鼎奥斯卡吗

双性无奇!女友变男友,能接受吗

网飞抄袭创意?请别睁着眼说瞎话

狂热而孤独!只有他敢这么拍电影

限制级神剧!这是杀人最变态境界

第 76 届美国金球奖完整获奖名单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