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世界上最疼你的女人,只有她
吴念真说:“爱,人人都会说,但是一旦面临伴随爱而来的责任和道义,人,忽然就变得退缩懦弱了。”
在动不动就“用爱发电”的今天,我们常把爱挂嘴边,任其汹涌和泛滥,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爱并不只是三秒高潮的情绪表达,它也意味着责任与道义。
而母爱,恰是最完美的诠释标本,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母亲节”自带的仪式感才能意识到这点。
很多导演都拍过母亲,这决定了这些电影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私人色彩。观影过程就像在与他们共享回忆,关于盛夏的,隆冬的,关于温暖的、爱恨的,也关于挣扎的。
在今年的母亲节,奉上一份特别的“母亲节观影手册”,它或许会颠覆你对母爱的认知,又或许会让你更加亲密地拥抱这个把你从子宫带向世界的人。
1.《记我的母亲》
原田真人的《记我的母亲》似得小津安二郎真传,看起来平淡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作家洪作的母亲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在他年幼之时“抛弃”了他,这种怨恨是洪作无法解开的心结,也是他创作的某种原动力。
直到父亲病逝,母亲又患上老年痴呆,母子二人才迎来了和解机会。树木希林演绎的母亲具有多面向,固执而话唠,在颠来倒去的记忆海洋中努力寻找跟长子似有若无的连结。
电影将一切情感润物细无声于琐碎日常,并未大张旗鼓地歌颂母爱,也未把儿子对母亲的恨变成一出抓马。沉默,无言,真空是大多数时候的状态。在这波澜不惊的情感下,真情如茶后回甘,直击人心。
2.《黑暗中的舞者》
拉斯·冯·提尔导演的电影风格一向都惊世骇俗,无论是《女性瘾者》还是《此房是我造》,都挑战着我们对人性的看法。
这部《黑暗中的舞者》亦是如此,但在剖析黑暗面的同时,少见地透露出人性光辉。赛尔玛患有眼疾,并将这种疾病遗传给了儿子,赛尔玛充满愧疚,为了筹到足够的手术费,赛尔玛拼命打工,整个人生都像是在偿还一件债务。
而歌剧,是她悲惨人生的最大救赎,是微弱的黑暗之光。很难单纯用“母爱”去定义赛尔玛对儿子的情感,那是一种超越母爱的爱,是慈悲心、愧疚感以及天然母爱的混合体,是她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我想,感动观众并非拉斯·冯·提尔拍这部电影的原因,直视光明背后的黑暗,才能让我们脱离浅层次的情感煽动。
3.《镜子》
塔可夫斯基为《镜子》创造了一种专属语言,在复杂的语言迷宫包裹下,他如潮的记忆最终化作乡间的风、梦境的呓语。
电影让人有意无意想起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在其中,记忆以漫步者的姿态出现,而在影片《镜子》中,这些记忆的很大一部分便来自母亲玛鲁莎。
情感构筑非一日之功,在细水长流的岁月里,它方能堆叠起最浓烈的气泡,在塔可夫斯基的人生中后段尽情升腾。
但他又是羞涩含蓄的,不喜欢开门见山的表达,在缺失话语的镜头下,反而给够空间,比起喋喋不休的絮叨,这样用“意境”代替“语境”的风格更让人回味无穷。
4.《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这部电影中,阿莫多瓦颠覆了以往刻画母亲的常规影像,他透过变性人、艾滋患者、同性恋等边缘族群,展现母性力量。
曼尼拉的丈夫有一天把自己变成了女人,抛下一切彻底消失不见。而曼尼拉则独自抚养儿子十七年,直到一场车祸永远地夺走了儿子的生命。
电影在一开始就给故事赋予了如此悲剧的注脚。曼尼拉的形象,是自带高光的,即使是内里,也几乎没有脆弱的部分,面对命运的无常,她选择宽恕。在阿莫多瓦鲜明的镜头下,她的悲情与炽热交织成了一首女性的颂扬之歌。
母性出于本能的爱,是抵抗罪恶与病痛的良方,也是阿莫多瓦口中的救赎。付诸于爱,是曼尼拉与悲惨境遇的交锋方式,在恶的循环下,她用温柔的宽恕之心融化黑暗,抵达光明的边缘。在阿莫多瓦的奇情怪欲下,涌动的是母性的力量。
5.《我杀了我妈妈》
泽维尔·多兰惊艳世界的成名作,16岁就完成了剧本。是一次痛苦与温柔交叉行进的社会探索,关于孩子,也关于母亲。
杀死妈妈,这样耸人的片名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惨剧,而是一直蛰伏于主人公于贝尔的内心。黑白色调的运用则加深了于贝尔和母亲之间声嘶力竭的矛盾。一边是少年心中的怨恨,一边是过往回忆的参与叙事,在回忆中,母爱是美好的。
这样的冲突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沟通障碍,是造成儿子和母亲之间隔阂的导火索,拟态的犯罪意向其实便是沟通不到位的宣泄出口。
多兰在渲染母子关系的冰冻期时,采用的是与琐碎日常平行的方式。剥去了宣兵夺主的噱头,留下的都是极度真实的平淡场景。在不断的稳步推进下,矛盾爆发后迎来了暂时的和解。
6.《母亲》
大多数电影所刻画的母爱,都是偏向正面性的,温暖的部分居上锋。而奉俊昊的这部电影给母爱爱上了罪恶的意味。
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锒铛入狱,母亲孤独地为子争取平反。电影大多数时候,金惠儿饰演的母亲面容憔悴,在这样狼狈的状态下,潜藏的是她那颗坚强到令人心碎的心。
而在最后的时刻,奉俊昊颠覆了一切,母亲所赖以信任的事实基础轰然倒塌。看似坚固的母子关系在那一刹那瓦解,母爱的光芒被染上了罪恶的污秽。
传统的逻辑里,母爱是能带来光明的,是温暖的港湾,而在影片《母亲》中,奉俊昊抛出了一个令人胆寒的疑问:母爱都是值得颂扬的吗?他并不加以批判,而是用一场麦田独舞展现这疯狂又沉重的爱。
7.《母女情深》
这部拥有5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正如其名,展现的是真挚的母爱。这样滥情的主题已经被重复太多次,而这部片即使剧情老套,却在导演精妙的编排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下,令人不禁落泪。喜剧片的外核,却有着感伤的韵脚。
片中的母女没有生活在一起,她们的母女关系无疑是突破传统的,价值观的冲突,各自独立的生活,天壤之别的性格,看似疏离的关系实则是两颗彼此仅靠的心,面对感情的挫折抑或是病痛残酷的侵袭,他们互相拥抱,互相安慰。
这并非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在那场漫长的告别里,母女关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以另一种更动人的方式长存。
8.《天水围的日与夜》
许鞍华的集大成之作,2008年拿到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标志着港片步入了下一个阶段。
在许导流畅的运镜下,平淡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此娓娓道来,而这其中的主角便是鲍起静饰演的贵姐。她是家中的大女儿,她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看她穿梭在天水围老式公寓间,帮楼上的独居老人拿东西,日复一日,琐碎中尽是女性的温情与隐忍。
许鞍华用大量镜头描绘贵姐和儿子张家安的相处片段。一起吃冬菇,去便超买附赠优惠券的ok报,讲话有一搭没一搭,简单到不行的母子日常模式如流动的河水。
这其中,渗透的是温暖而朴素的情感,即使不如中环的摩天高楼那般靓丽却自带最纯粹的风景。电影里,母子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争吵片段,没有戏剧化的爱恨纠葛。生活,正是这样。
9.《妈咪》
这部电影同样来自加拿大电影才子则维尔·多兰,当年拿到戛纳评审团奖。与《我杀了我妈妈》一样,影片很大一部分探讨的都是母子之间的冲突关系,安娜·多尔瓦尔的精湛演出将这出微妙而剧烈的母子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兰描述了一种状态,潜藏在母子之间的暴力,随时能够瓦解彼此的纽带。但他又不知疲倦地从细节出发,将暴力之下的爱作为世界尽头的最终答案。
这部电影表达母爱的方式也很特别,中途运用颠覆式的1:1画幅及男主揭开屏幕的动作,似乎预示着黑暗尽头的光亮是母亲的爱,冲动、破碎却又深如大海。
10.《一个母亲的复仇》
电影改编自臭名昭著的“德里黑公车强奸案”,取材大胆,既揭发了人性之恶,也是一曲令人感慨的女性复仇悲歌。
母亲在女儿受侵害后,再度受到不公司法体制的暴力对待。最后的复仇是寻求正义的宣泄,也是母爱的极致表现。
但这样的复仇早在伤害发生时就注定是悲剧性的,在险恶世界横冲直撞的母亲令人感动而绝望,这样的女性刻画与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国情形成了某种反讽。
或许正是这样坚强的女性面谱,更进一步增添了故事的悲情意味。借用母爱去反映印度社会存在的司法不公、女性歧视等尖锐问题。最终“复仇”的设计,成了那把反抗之剑,深深刺向冷漠的社会制度。
除了以上推荐的这10部母爱电影之外,影史上还有太多关于母亲的电影。我们甄选了以下这些,供大家参考。祝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三块广告牌》
《东京塔》
《比海更深》
《步履不停》
《独生子》
《母亲》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
《楢山节考》
《狼的孩子雨与雪》
《伯德小姐》
《房间》
《在人生的另一边》
《母与子》
《我的母亲》
《情迷高跟鞋》
《再见列宁》
《圣殇》
《罗莎妈妈》
《山河故人》
《菲洛梅娜》
《塔利》
《弱点》
《焦土之城》
《晚安妈咪》
《心火》
《幸运是我》
《麦兜·我和我妈妈》
《亲爱的》
《找到你》
《妈妈》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漂亮妈妈》
《柔情史》
《两个人的芭蕾》
《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
《马拉松》
《蒙太奇》
《密阳》
《生日》
作者| ella;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