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欲与丑闻!美国新闻界大佬是如何倒台的
在上半年北美电视剧集播出的激烈竞争当中,各大电视平台均有着相当不俗的表现。其中限定剧/迷你剧甚至达到空前高涨的热度。HBO的《切尔诺贝利》、Netflix的《有色眼镜》、亚马逊的《好兆头》、Hulu的《恶行》、Showtime的《逃离丹尼莫拉》等等一系列兼具质量和商业性的作品占据了荧幕。
《切尔诺贝利》
《有色眼镜》
《恶行》
而下半年伊始,Showtime便顺势推出一部规格、题材都足以吸引眼球的短剧《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该剧的拍摄水准和演员发挥都相当稳定,很可能是下半年最优秀的短剧,甚至可能是今年演员表演最具质感的荧幕作品。
剧集《最响亮的声音》改编自美国作家Gabriel Sherman编写的人物传记《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 in The Room),该书的副标题则是“声名显赫而又大话连篇的罗杰·艾尔斯是如何建立福克斯新闻网,及如何分裂一个国家的”(How the Brilliant,Bombastic Roger Ailes Built Fox News--and Divided a Country),顾名思义,该剧的核心人物便是罗杰·艾尔斯(Roger Ailes)。
罗杰·艾尔斯
1940年出生的罗杰·艾尔斯是美国著名右翼电视新闻网“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他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便将福克斯新闻打造为整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网,福克斯电视台的发展之迅速堪称业界的奇迹。
2016年,艾尔斯因性丑闻曝光以及多起性骚扰官司事务缠身,同时受到公共舆论的猛烈抨击,被迫辞去了职务。第二年被发现在家中惨淡去世,人生落下帷幕。围绕在这位电视新闻界响当当的“大人物”身上的争议直到现在仍未停止。
该剧《最响亮的声音》总共划分为七集,每一集均以具体年份命名(1995、2001、2008、2009、2012、2015、2016),通过回溯梳理这七个年份里罗杰·艾尔斯的具体事迹,剧集向观众展现了这个位高权重的业界独裁者的隐秘生活和电视新闻圈内的真实生态。
罗素·克劳扮演罗杰·艾尔斯
1995年,任职CNBC首席执行官的艾尔斯因遭到重大投诉而被上级解雇,NBC方面同意支付给他一笔不菲的解雇费。但艾尔斯并不在乎解雇费的多少,他唯一的要求是NBC方面能够解除对他的竞争禁令。
在NBC即将与微软公司合作推出微软全国有线新闻网的前情下,NBC高层担心经验丰富的艾尔斯会跳槽到对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他的要求有所顾虑。在艾尔斯保证不会跳槽CNN后,NBC才同意取消对艾尔斯的禁令。
从事电视行业三十余年,艾尔斯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能人,退出CNBC之前他早就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获得职业自由的他和媒体界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计划联手打造一家能与微软有线电视新闻网相竞争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新闻”,并计划一年后面向全国推出。
鲁伯特·默多克
为了能在一众有线电视新闻网中拔得头筹,福克斯新闻必须保证与微软有线新闻网相近的时间开播。在紧张进行的建台工作中,艾尔斯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和巧言令色,吸纳了自己在NBC时期的优秀下属和业界的著名新闻人,同时在短期内成功地培训、筹备了一批能够运营电视台直播的新人。这些都足以佐证艾尔斯强大的管理和规划能力。
作为一家豪无观众基础的新台,艾尔斯对福克斯新闻的受众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划。眼光长远的右翼分子艾尔斯认为,福克斯并不需要覆盖所有的观众群,而是要对症下药地去守住它的观众:保守派。保守派占了全美近半的人口,只要赢得这部分观众的支持,福克斯新闻就能够稳居全国第一的收视率。
艾尔斯认为,在大多数民众已经对媒体感到消极,甚至不信任的年代,要彻底赢得保守派的支持,就必须播送保守派人士想要看到的“新闻”。作为本应该持中级态度的新闻媒体,为维护商业利息,福克斯选择了它的政治立场,放弃了新闻报道的理性客观性原则。
2001年是美国遭到挫败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轰动全球的重大恐怖袭击:9.11事件。数据显示,9.11事件的伤亡人数达到近3000人,财产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这起事件使得国际形势进入了更严峻的状态,也是恐怖主义全球化的标志。
此时的福克斯新闻早已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有线新闻网。在9.11事件发生的当天,原本应该如实报道新闻内容的福克斯却在艾尔斯本人全权的控制下煽动舆论。为了收视率,电视台不惜放出未经证实的消息,播放世贸大厦职员跳楼的惊悚画面。
随后,福克斯新闻便不出所料成为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网。但好景不长,艾尔斯和福克斯新闻在不久的将来便遭受重创: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成功,民主党代表的左翼势力上台。
尽管奥巴马成为美国第44届总统已是定局,福克斯新闻还是不留余力地抹黑和打压,甚至拿奥巴马的中间名“侯赛因”大做文章,恶意造谣奥巴马是穆斯林、仇恨白人……奥巴马和白宫对福克斯电视台的行为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击。
尽管年事已高,艾尔斯对福克斯新闻台的独裁统治却愈加地收紧。他利用自己职权方便,多次威胁电视台的女性工作者,逼迫她们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甚至成为自己的性奴隶,对待周遭的电视台职工总是非常暴戾。
以“美国小姐”身份走红的格蕾琴·卡森(Gretchen Carlson)是福克斯新闻的早间新闻女主播,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她打算参与其他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但艾尔斯明里暗里地挫伤格蕾琴,甚至将其调到收视率低糜的午间节目。
面对艾尔斯长期的种种打压和骚扰,格雷琴决定奋起反击,暗中收集各种证据,并最终于2016年7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此之后,艾尔斯迅速被爆出多起性丑闻和性侵犯指控,最终被迫辞职。“美国小姐”出身的格雷琴不但并未屈服于强权,反而以身作则地反驳了大众对美丽女性的刻板印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由于2016年艾尔斯事件的轰动效应,给予了在影视行业工作的女性们巨大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艾尔斯东窗事发的第二年,彻底轰动全球的哈维·韦恩斯坦丑闻得以曝光于世,这把女性职场平权运动(me too)的火焰才得以从好莱坞燃烧到全球各地各职场中来。
哈维·韦恩斯坦
剧集《最响亮的声音》保持着相当高的制作要求,首播集的编剧便请来了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原创剧本的《聚焦》导演兼编剧的汤姆·麦卡锡坐镇。摄影、剪辑也非常出色,演员配置上本剧更是邀请了一众出色的电影演员。
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出演了罗杰·艾尔斯一角,而为了达到形象上的吻合,罗素·克劳展现出作为好莱坞职业演员的超高素质,增胖到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来是其本人的地步,气质与过去扮演的那些正面角色完全不同。
面对剧中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表演不过关的演员可能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住,但罗素却在这种高密度的面部情绪捕捉的状态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细腻且到位。他的表演对整部剧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今年荧幕上最好的、不输《大小谎言》中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
娜奥米·沃茨、“泰迪熊”塞思·麦克法兰、安娜贝拉·沃利斯等常年亮相大银幕的熟面孔,也在本剧中有着可圈可点的表演。
尽管《最响亮的声音》一剧聚焦的是罗杰·艾尔斯1995年到2017年的事迹,但它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罗杰·艾尔斯罪行的揭露和讨伐,剧集同时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现实反思,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新闻媒体的质疑。
福克斯新闻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是出了名的“反奥巴马派”电视媒体,它致力于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奥巴马本人进行嘲讽和攻击,姿态几近偏执下作。但其他新闻媒体真的就完全秉持公正、客观和无政治立场的态度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了收视率而引导性地、断章取义地播报新闻,甚至恶意捏造虚假的新闻,这在各国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当中实属屡见不鲜的情况。观众获取新闻资讯的真实性往往需要打上问号,新闻媒体的价值、道德操守正在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
上半年的《切尔诺贝利》向观众还原了苏联核事故发生的始末的同时,告诫了人们要勇于追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明晓真相之于历史的重要意义;而《最响亮的声音》向观众揭露罗杰·艾尔斯这位新闻界的独裁者的恶行时,也在警惕观众切勿盲目信从于新闻和未经证实的所谓“真相”。只有拥有独立思考、判断的意识,我们才不至于被虚伪的假象牵着鼻子走。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深度解读《寄生虫》中的阶级问题
这部电影过誉了么?我不这么认为今敏这造梦机器,依然活在光芒中
命脉相连!这样的处女作令人惊艳40部电影挤爆八月,但没几个能打
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名单
这部很“流氓”的电影出自北京导演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