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可不是下半身电影,而是赤裸裸的当代寓言

德卡的羊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1


继戛纳金棕榈电影《寄生虫》火爆影迷圈后,我们终于又等到非常“大”尺度的柏林金熊之作《同义词》。但如果你只是冲着男主角的下半身看,肯定会错过很多更深层的惊喜。



巧合的是,《同义词》和《寄生虫》这两部电影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当代寓言性。因此,难免有影迷猜测,或许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大奖,也有可能诞生这样一部时髦的爆款。


金棕榈《寄生虫》和金熊《同义词》,都有着强烈的当代寓言性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已正式开幕,期待会有新的惊喜


回望年初的柏林电影节,《同义词》在欧容《感谢上帝》、王小帅《地久天长》等一众强敌的“包围”下脱颖而出,收获场刊最高分3.0,并一举夺得金熊大奖。而本片导演可能大家此前都不太熟悉,出生于1975年的以色列导演,那达夫·拉皮德。


柏林擒熊后的合影,左为那达夫·拉皮德导演


拉皮德导演之前的作品,分别入围过洛伽诺国际电影节以及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其前作《教师》在评论界有着不俗的口碑,还曾被好莱坞翻拍。而《同义词》仅仅是他的第三部电影长片,便能够斩获大奖,着实得益于过人的导演才华。


2011《警察》,曾获洛迦诺评审团特别奖


2014《教师》,曾入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


导演拉皮德出生于以色列,年轻时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随后去往特拉维夫读哲学,毕业后当上体育记者并开始写作。拉皮德去法国的理由与本片的主角约阿夫几乎一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逃避“以色列式的命运”。



他说走就走,准备时间只有十几天。落地后没有任何居留许可,等于是黑在了法国,靠打零工为生,因非法身份而不能签劳动合同,也就没有法律保护。影片中的男主角也是个从以色列逃到法国的人,他迫切需要由内而外地获得“法国人”的身份,故事便就此展开。



为了能够更精准地重现这段经历,拉皮德在选角时,并没有去找同时会法语和希伯来语的演员来装口音,而是把剧本翻译成希伯来语,在以色列找不会法语但愿意学的人。


男主角汤姆·梅西耶


当时还在读戏剧学校的汤姆·梅西耶,就是这样被他发现的。饰演约阿夫的梅西耶有一个看上去很法语的姓,因为他的父亲是来自法国西南部的犹太人。但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分开了,由生活在以色列的母亲带大,他几乎只会说希伯来语(英语比较差),但同样向往法国文化。



拉皮德并没有让梅西耶到法国去学法语,而是让他在以色列上两个月的课,然后就靠读法文书、看影视节目自学。整整一年期间,梅西耶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几个小时,看电视、听广播,更把法国电影从谷克多到新浪潮看了个遍。



在拉皮德看来,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因为男主角并不真正了解法国社会,他需要的只是具备象征性的法国,那个开放包容、自由博爱的乌托邦。从而,才能最终与真实的法国之间发生冲突。

 


这一点也是本片的核心要素,为了叙述最后的“决裂”,也就是出走巴黎,导演可谓费尽苦心,在故事细节上精心设计。电影开场,约阿夫洗澡时,放在屋内的行李遭人闯入盗走。他赤身裸体地追出屋子,却不知小偷是谁;求救无门的他,只能躲进浴缸继续洗澡。



次日,楼上的邻居卡罗琳发现楼下房门敞开,跟着男友艾米勒下楼查看,救了约阿夫一命。当艾米勒和卡罗琳将全裸的约亚夫带回他们家时,艾米勒说了句:“他割过包皮。”



割包皮这个细节便暗示着,即便是赤身裸体,约阿夫的犹太身份还是伴随始终。而艾米勒随即拿出一条内裤遮住,也预示着随后帮助他获得“法国”身份的故事走向。



身份、国族、语言、宗教、阶级、外貌、肤色等标签造成的隔阂无处不在。约阿夫也试图抛弃希伯来语努力地学习法语,他买来一本字典,认真学习字典上的“同义词”,并且在“美丽”的塞纳河畔怒斥以色列,因为他觉得法国巴黎才是理想之所。


男主角心目中的以色列:“哪个下流的、无知的、愚蠢的、污秽的、恶臭的、粗鄙的、可憎的、可恶的、可悲的、恶心的、恶劣的、愚昧的、狼心狗肺的国家。”


然而,在影片的后半段,他为了生存为了钱,还是要在这异国他乡被迫说出希伯来语,而且依然赤身裸体。



当他得知,如果跟法国女性结婚,便可能拥有法国国籍。于是,约阿夫便跟卡罗琳发生性关系,并且结了婚。但那一刻的他,终究还是逃不过赤身裸体。

 


纵观全片,唯一有裸露戏份的角色只有约阿夫自己。但这些裸露镜头却一秒也不曾有色情意味,每一次裸露更像是在展示真正的自我,一种迫不得已。而这恰恰是全片最讽刺的地方。

 


对约阿夫而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地想去除他的外国身份,无疑是作为对过往经历的一种报复或者疗伤。比如,为了能取得法国身份,他必须学会法国国歌,并理解接受法国思想。在课堂上,老师问来自各国的学生许多是非题:


1. 你的儿子喜欢男人,父母殴打他,对还是错?——错!

2. 在法国每个人都有思考和表达的自由,对还是错?——对!

3. 法国的道德准则仅适用于法国人,对还是错?——错!



学生们大多可以迅速地给出“正确答案”。但约阿夫的困惑恰恰在于,拥有“正确答案”不就代表这一切背后还是有一套必须遵守的规则吗?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自由,终究要受限于群体。群体思维往东,人们为求自保只能往东;群体往西,只好也往西靠。约阿夫逃离不自由过往,投身于他以为的“自由”,但其实却是进入了另一种不自由与不对等。其实,这世界上哪里有真正自由的土地呢?

 


电影尾声,约阿夫终于认清现状,打算离开巴黎。他想向艾米勒道别,但他家的大门对他深锁,许久的呼唤也不起作用。他是否在家,无人知晓。最后他意图撞开大门,但不管他怎么冲撞,大门依旧坚固不为所动。在一次次的反复中,这个故事最终走向结束。



从两人的首次见面,彼此间没有“门”且约阿夫是赤身裸体的坦诚;到片尾处,他衣着整齐隔着一道门,我们看到的是分明跨不过的界线,看到的是人与人因着思想、语言、选择、身份、阶级、爱恨而构架起的高墙。



另一方面,本片的视听系统也在不断为这个故事增添色彩:跟随镜头的视点变化,男主在街头走动时,运动镜头的快速切换;特定场景下剧烈晃动的手持,到拥抱女主后短暂的趋于稳定;以及在车身后突然的推镜头等等,似乎都在强调主角这种理想化的想法的不真实,以及主角与巴黎之间的“隔阂”。



这是一个非常哀伤的故事。没有母语没有国别没有过往,人无法为人;但即便有母语有国别有过往,人也无法活得自在开心。世界注定是不完美的,无论身在哪个地区或国度,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同义词”,这注定是个无奈的事实。



非常推荐所有人都能更仔细地观看这部电影,除了最直观的故事,影片中还有诸多可供分析和拆解的细节等我们去探索。虽然有点破碎的叙事以及后半段略显无力的情节,注定它不会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但绝对是今年最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



作者| 德卡的羊;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致命神剧! 同妻、出轨、开放婚姻

叫座不叫好?缺席的是速激的灵魂

在乱世浪潮中,他刺下奇情与异色
真正进入神剧,才抵达心灵的颤栗
尺度美剧那么多,这部最有杀伤力
50岁的他告诉你,何为精分式演技
网恋见光死背后,是当代男女困境
你想自杀吗?活着比死掉更要勇气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