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 学术会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习与探索 Author 学习与探索

【来源】学习与探索扶持青年学者成长 推动新兴权利研究第六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类权利的演进也出现了某些新的特征。对这些新兴权利在概念和理论上如何把握、在实践中如何应对,不仅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而且也已成为当前法学研究的热点。为厘清新兴权利的诸多法律问题,扶持青年学者成长,深度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在成功举办前五届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2019年8月24—25日,由《法学论坛》《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方法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中国刑事法杂志》等12家期刊联合主办,学习与探索杂志社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六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出版社等期刊媒体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征文作者代表,围绕转型社会的新兴权利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副总编郭叶女士应邀参会并担任点评嘉宾。


  开幕式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郑莉主持。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冶、学习与探索杂志社主编张磊、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康敬奎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杨冶副书记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和期刊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法学专业的特色,希望“三海一核”学科建设领域中的相关新兴权利问题也能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关注,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张磊主编代表杂志社主办的两本期刊——《学习与探索》和《黑龙江社会科学》向会议代表致意。她指出,青年学者是学术期刊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学术共同体发展的中坚力量。“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这一系列学术活动,以其独具特色的共同策划、共同审稿形式,以及公平公正的选稿用稿机制,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了与权威学者、期刊编辑展开对话的新型学术交流平台。这与该刊一以贯之的办刊理念极其吻合。《学习与探索》愿意与在座的专家学者、期刊界同仁协力共进,为培育青年法学研究人才、为繁荣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进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康敬奎主任首先回顾了“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共同体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代表学术共同体合作期刊对所有参与者和支持者表达了谢意。他强调,“新兴权利”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创建主旨一是扶持青年学者成长,二是推动该领域深入研究。通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吸引近千名学者关注和参与此领域问题研究,许多青年学者通过这一平台迅速成长起来;该领域研究也由当初的碎片化及零散状态逐渐趋于相对集中和系统化,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相关理论探讨日益向纵深发展,问题的边界和定位逐渐清晰,并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新兴权利”研究学术共同体已初具雏形。他同时指出,虽然“新兴权利”研究学术共同体取得了些许成绩,但还缺乏实质性的突破,最大的问题在于还不能很好地应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而使我们在“新兴权利”这一专业研究上有实质性的融合,期待“新兴权利”专题研究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得到数据库和广大合作单位及各位学者的更多支持,也期待“新兴权利”专域平台早日面世。


  围绕征文主题,研讨会分设六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人工智能”由《法学论坛》副主编吴岩主持。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春梅、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胡元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解正山、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储陈城、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子逊、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刘佳等六位征文代表分别就《格里申法案》的机器人私法定性、机器人权利、机器人的法律人格,以及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和对人工智能的反垄断法规制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薛虹教授、《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石磊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发表了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未来发展的独到观点和见解。


  第二单元“人格权”由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常务副主任沈丽飞主持。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崔丽、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少飞、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汪潇、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曦等四位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基因人格权的创设、理论证成,基因编辑人人格和基因编辑技术下的族群发展权,以及侦查机关收集使用公民定位信息等问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支振锋,《求是学刊》副主编李宏弢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基因技术将带来的法律上的问题等方面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精彩的评析,使与会代表对这一前沿研究领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三单元“新兴权利的一般理论”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学学科执行主编刘明昭主持。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张钦昱,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孟融,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张建文,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国栋,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叶深分别围绕新型权利之检讨与义务之勃兴、政治国家如何回应新兴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新兴权利保护方式的贡献与局限、行政许可是否创制新型权利、集体权利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华东政法大学陈金钊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魏治勋教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任瑞兴编辑分别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点评,从文章的主题、逻辑结构、谋篇布局等方面,既指出了每篇文章的特色,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具体建议。


  第四单元“信息权”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王博编辑主持。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毛牧然、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钱继磊、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勇、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敬力嘉、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延舜、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谢登科等六位代表分别就互联网时代的、作为新兴权利的、区块链背景下的个人信息权保护和个人信息界定,以及企业信息权、企业数据和电子数据的应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李晶晶、《东方法学》编辑孙建伟分别从新兴权利如何产生、个人信息如何界定,以及文章的选题和论证等方面对本单元文章进行了精彩评析,并进一步指出了对于新兴权利基本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社会权(一)”由《江汉论坛》李涛编辑主持。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蓝寿荣、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者洁、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刘久、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小余、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张冬分别就宪法上的休息权、住房反向抵押权、公众核安全权、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和基于发展权理念的知识产权运营框架等社会问题阐述了观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胡玉鸿、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副总编郭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魏新编辑分别对本单元的每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从文章的立论、论证的理论基础到数据资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第六单元“社会权(二)”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主编秦卫波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卓、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张牧遥、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迪、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刘赫喆等分别就税收筹划权、地下空间使用权、环境事务公众参与权、行政合同中公众的缔约参与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那力教授、《思想战线》罗刚副主编分别从国际视角、公众参与权的规范表述,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和题目提炼等方面对以上文章给予了精彩点评。


  大会闭幕式由学习与探索杂志社主编张磊主持。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姚建宗教授从会议特色和研究期待两个方面对大会进行了全面系统、令人振奋的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有六个特点:第一,研究主题有了新的拓展,主要体现在设有“人工智能”专题,体现出我们对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互动的高度关注。第二,研究的主题不断深化,比如说对人格权的研究,本次会议集中从基因编辑的角度入手。对于社会权、信息权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原有研究主题上的进一步深化。第三,研究的视角有相当大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种新的思维。比如张钦昱老师从义务角度来看权利的问题,孟融老师从政治国家的角度去谈新兴权利问题,刘叶深老师从权利内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都是对原有研究视角的突破。第四,实践指向非常明显。比如罗勇老师的区块链、李延舜老师的互联网企业隐私政策、郑曦老师对有关侦查领域的研究、谢登科老师对有关勘验领域的研究等,实践指向都非常明显,这些研究也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第五,所有文章延续了前几届会议的共同思路,即问题导向,而不是学科区隔。问题导向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谈同一个问题,而不再是纯粹讲部门法、法理学,将法学和其他学科尤其是科技进行整合,比如有关区块链的文章体现得更加明显。第六,初步展现出正常的学术争鸣、学术批评以及学术反思的一种学术生态。在人工智能这一单元中,有一些老师明确认为机器人可以作为主体,也有老师认为不能作为主体,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争鸣,恰恰是现在中国法学界特别需要的一种氛围。在此基础上,姚建宗教授又从五个方面谈了对新兴权利研究的期待。第一,要坚持一种实践进路。霍姆斯大法官曾经讲“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们怎样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和法律实践中归纳问题,提炼我们的研究主题是特别重要的。中国法学已经超越了通过一种正当化路径的演绎方式去做新兴权利的正当化论证的阶段,我们需要从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提炼问题。第二,要坚持交叉学科的特色,包括法学内部的交叉,包括法学和非法学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也包括法学和理工科领域中各个学科的交叉。像类似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研究主题,我们法学学者可以提出问题,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思考,这可能比我们自己去重新学习那些理工科的知识要更好一些。第三,我们的权利研究应该回归思想,还是要找到我们权利生存的最初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讲,从不同的层面去探讨权利的基础特别重要,这个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第四个期待就是在理论上能有所提炼。我们现在不要去把重点放到权利数量的扩张上,而要放在权利质量内涵的提升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去探究权利生存和演化的内在逻辑,尽可能总结其中的经验。这样一种总结要克服我们整个社会现实当中权利诉求的泛化和任性,让权利诉求回归理性。而这个理性也要从个体理性张扬逐渐向公共理性的方向前进,这才是今后我们权利研究能够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五个期待还是要重整学术争鸣的生态环境。真理是越辩越明的。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们法学界的学术争鸣相当活跃,但是从那以后基本上没有多少争鸣,实际上我们的学术非常多,学术成果的产出非常丰硕,但是我们的学术思想越来越薄,越来越贫乏。没有争鸣,没有反思,没有批评,这样的学术就走不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重塑或者重整学术争鸣的生态环境。当前中国法治的基本走向,最大的思想制度核心还在于我们对权利的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权利也好,新兴权利也好,和我们一样都是要不断地成长和进步的。


  大会总结后,下届研讨会承办期刊代表《江汉论坛》李涛编辑和三峡大学法学院黄利红副院长分别发言。最后,张磊主编代表12家主办期刊再一次感谢参会作者、学者、专家等同仁同行对新兴权利学术研讨会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感谢承办方团队辛勤周到的服务,期待明年三峡大学再见!



责任编辑:李泽鹏
审核人员:张文硕
往期精彩回顾
百万法律人都在用的北大法宝详细介绍!第五届“新兴(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第四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第三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更多内容


欢迎扫码获取法宝介绍和试用



OUR VISION

爱法律,有未来

为法律人打造美好的工作体验

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

北大法宝学堂法宝智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