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要目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23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96家,非核心期刊56家,集刊62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6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7095位作者的244392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法学研究】
1.律师会见权40年:变迁、问题和展望
张兆松;罗薇(5)
2.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若干问题探析
彭辅顺(14)
3.反腐败视角下刑事发回重审制度考察
马康(26)
4.被害人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以H省Z市两级法院司法适用现状为样本
张素敏(32)
5.智慧司法的实践与探索
石颖(40)
【侦查学研究】
6.侦查讯问的法治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郑海(51)
7.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侦查取证研究
任惠华;周晗(60)
8.林业领域职务犯罪调查标准细化与路径指引
徐海军(68)
【犯罪学研究】
9.我国社区矫正机构设置探析
刘强(76)
10.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的正当性根据
郭虹(88)
11.非法集资犯罪打防对策探析
——以S省D市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实践为例
张宝清;卢子钦(96)
12.网络黑客犯罪的趋势与防范对策
明乐齐(104)
13.腐败犯罪的性别差异性实证研究
金鸿浩;李凌(114)
【治安学研究】
14.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及治理对策
张建伟;宋菲;党文修(123)
15.中国传统礼仪对维护社会治安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李梅(130)
16.新中国治安治理结构演进路径解析
伏佩宣(137)
【公安管理研究】
17.内陆城市暴力恐怖犯罪防控警力资源布局的再构建
——以C市为例
倪春乐;陈嘉鑫(146)
18.平衡理论下的警察法治建设
张春峰;马聪(154)
【法学研究】
1.律师会见权40年:变迁、问题和展望
作者:张兆松;罗薇(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律师会见权自1979年初步确立以来,历经40年不断发展完善。当前律师会见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察法》下职务犯罪调查期间的律师会见权亟待完善;办案机关随意扩大会见许可范围,影响制约律师会见权;会见权的内容不明确,会见中律师执业风险大;看守所硬件设施不足,律师会见服务滞后;立法上缺乏救济程序和可操作性。为了强化对律师会见权的保障,建议明确规定职务犯罪调查案件的律师辩护权,进一步明确律师会见权的内容,继续改善看守所硬件设施与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对律师会见权的保障作用,重视阻碍律师行使会见权的制裁性立法。
关键词:律师会见权;刑事诉讼;监察法
2.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若干问题探析
作者:彭辅顺(湖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为主导、采用多种违法犯罪手段逐步实施、实现侵财目的的犯罪,其侵犯的法益应表述为“必要法益+选择法益”。其中,侵犯财产权的必要法益具有构成“套路贷”犯罪与否的定性功能;侵犯“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选择法益是在行为符合“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标准的基础上判断“套路贷”犯罪主体是否恶势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手段并用型“套路贷”犯罪的数罪处断,应将法益标准与数罪关系结合起来考虑,即首先应根据“套路贷”犯罪侵犯的必要法益对个罪进行分类,然后再考虑个罪之间的数罪关系确定处断规则,从而作出择一重罪处断或数罪并罚的选择。
关键词:“套路贷”犯罪;多手段并用;法益;恶势力;数罪处断
3.反腐败视角下刑事发回重审制度考察
作者:马康(中国纪检监察学院)
内容提要:反腐败工作的法治化迫切呼唤规则的“程序之治”。刑事二审程序的发回重审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缺陷,并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出现新的弊端。通过对刑事二审程序进行规范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考察,并经过历史梳理发现,发回重审制度需要法解释以外的制度改进。充分考虑我国刑事司法传统,并在充分借鉴域外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的标准应当采用“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定。
关键词:反腐败;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
4.被害人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以H省Z市两级法院司法适用现状为样本
作者:张素敏(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当前,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地位明显得到提升,但对被害人参与该制度权益的关注和保障却明显遭到忽视。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尚存在被害人普遍参与不足、参与方式规定不明、诉讼权利无法保障等问题。这极易导致司法机关权力滥用,影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置初衷和适用效果。基于此,在正视被害人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困境的同时,需要让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重新回归,赋予被害人明确、具体的诉讼权利,区分案件类型分别规定被害人的参与方式及路径,规定被害人权利受侵害后的救济途径,并对被害人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
关键词:被害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困境;出路
5.智慧司法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石颖(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内容提要:智慧司法是司法领域的科技革命,亦是司法信息化建设以来步入的新阶段,呈现出了司法的新业态体系,并渗透于智能辅助办案、互联网法院建设以及司法管理等具体范畴中。较之传统的司法模式,智慧司法在生产正义的方式变革、司法公正的无限接近以及审判质效的科技提升等方面彰显出了巨大的比较优势。但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包括理论层面的司法智慧缺失问题、技术层面的算法问题与司法数据量、质、效问题,以及实践层面的智慧司法决策模型构建限度与司法责任的承担等问题。对此,需要通过发挥智慧司法的工具性与辅助性价值、加强对智能技术应用的规制、构建算法决策审查与校验机制等具体举措予以应对。修正智能科技的发展轨迹,使其按照人类理性的预设目标发展,探索出真正符合中国司法实际需要的智慧司法模式。
关键词:智慧司法;人工智能;算法;司法数据;互联网法院
【侦查学研究】
6.侦查讯问的法治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郑海(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当前侦查讯问存在的困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侦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刑事案件侦查对侦查讯问过度倚重的现象,这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侦查工作应当在过程与结果双重价值下运行的要旨相背,导致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出现心理偏激和行为失范,更是案件“诉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侦查人员应当确立“审讯的功夫应在审讯之外”的基本观念,才能充分释放侦查讯问的法治效能。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侦查讯问基础;侦查办案思路;侦查途径选择
7.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侦查取证研究
作者:任惠华;周晗(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在犯罪时间上具有特殊性和突发性、犯罪地点上具有流动性和区域性、犯罪对象上具有不特定性和广泛性、犯罪行为上具有非直接接触性和传播性。取证过程中,具有主观故意难以证明、犯罪对象难以穷尽、取证时空受到限制、侦查主体取证能力受限等难点。此类犯罪侦查取证应在确保安全、遵循法治、全面及时、科学灵活等原则的基础上,既要注重技术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要重视传统取证手段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无接触取证的优势,综合多渠道证据来源,同时注意收集间接证据以及加强取证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传染病;公共安全;侦查取证;侦查措施
8.林业领域职务犯罪调查标准细化与路径指引
作者:徐海军(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当前,林业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发展态势。随着监察委员会调查、检察机关起诉、法院审判新机制的建立,对林业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模式必须进行检视。在调查标准上,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细化罪名与立案标准。在调查路径上,要实现主动型调查,建立和完善调查机制,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使用司法会计检查和鉴定技术方法,实现“由证促审、证供互动”,不断提升调查能力,进而提升打击林业领域职务犯罪的效能,形成对该类犯罪的高压态势。
关键词:林业;职务犯罪;调查指引
【犯罪学研究】
9.我国社区矫正机构设置探析
作者:刘强(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社区矫正法》中的“社区矫正机构”尚没有明确释义。建设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机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社区矫正试点试行中机构设置的利弊,做好顶层设计。鉴于目前的机构设置尚不成熟,建议在中央和省级将监狱和社区罪犯管理机构合并,在县级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取代司法所,直接承担对罪犯的管理职能。以司法所为主的执法管理模式不利于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可根据需要下设分支机构,但管理范围需打破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界限,隶属关系向省级垂直管理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机构设置的精简高效,为扩大社区刑罚适用范围搭建好平台。
关键词:社区矫正机构;县级专门执法机构;垂直管理;刑罚执行一体化
10.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的正当性根据
作者:郭虹(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与正当性根据。从现实背景来看,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既是因应国际国内反恐现实需要进行的针对性立法,也是对世界经验的回应;从刑事政策考量,坚持“以严为主”、“打早打小”的反恐刑事政策,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在要求的体现,也是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反恐协作的重要表现;从理论来源看,风险社会及其风险刑法观为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提供了现实和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省察,二元行为无价值论为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提供了证成的理由。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早期化介入;理论根基;正当性根据
11.非法集资犯罪打防对策探析
——以S省D市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实践为例
作者:张宝清;卢子钦(山东警察学院经济犯罪侦查系;东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
内容提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无序创新、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之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相对滞后,导致利用传统方式和互联网进行的非法集资犯罪集中爆发。此类案件大多涉案金额和未兑付资金缺口巨大,受损群体庞大、诉求多样,案件刑民互涉、法律关系错综交织,且侦查取证周期长,追赃挽损难度大,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及风险外溢传导,涉众性、风险性、涉稳性特征突出。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审视S省D市公安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当前非法集资犯罪的打击挽损、维稳处置、源头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重点从理念思路与责任担当、法治保障与科技助力、打处治标与源头治本三个维度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非法集资犯罪;打击挽损;维稳处置;源头治理
12.网络黑客犯罪的趋势与防范对策
作者:明乐齐(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违法犯罪不断凸显,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异常猖獗。其中,网络黑客攻击行为的出现,严重搅乱和干扰了互联网的发展,给网络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各种黑客组织、黑客群体和黑客者胆大妄为,肆意传播攻击技术和手段,广泛进行论坛经验交流,免费提供下载黑客软件工具,明目张胆地在网上出版黑客杂志,疯狂地进行网络攻击,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环境,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侵犯公民的财产利益。因此,严厉打击黑客入侵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黑客;犯罪趋势;打击防范
13.腐败犯罪的性别差异性实证研究
作者:金鸿浩;李凌(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学术界一直以来有“女性清廉论”和“女性腐败论”等争议。基于9238个贪污贿赂犯罪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性别因素不会影响腐败金额,但对贪污犯罪女性犯罪嫌疑人会显著增加其犯罪次数,对受贿犯罪女性犯罪嫌疑人会显著减少其受贿次数;同时还发现对女性犯罪嫌疑人更容易使用非逮捕措施。对此,应当从中立视角来看待性别对腐败犯罪的客观影响,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应当对女性干部有所“疏漏”,对男女腐败犯罪行为应平等使用强制措施,加强女性职务犯罪特征研究,以提升腐败惩治和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女性腐败犯罪;贪污贿赂;性别差异;腐败预防;实证研究
【治安学研究】
14.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及治理对策
作者:张建伟;宋菲;党文修(山东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系)
内容提要:电动自行车凭借轻便、灵活、价廉和易于驾乘等优点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S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但是与之伴随的不文明驾驶、车辆超标、交通事故频发、责任认定困难和赔偿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对S省7个市的调研,了解了当前该省电动自行车管理中交通秩序管理、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防范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相关部门应出台加强和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具体意见、措施、方法,推进地方立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引导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营造畅通安全、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治理对策
15.中国传统礼仪对维护社会治安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作者:李梅(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作为制度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虽然早已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中断,但作为其内在精神追求的礼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以礼义、礼俗的形式仍顽强地存活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如何继承曾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在仍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礼仪文化,以此来化解当下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需要在汲取先人智慧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礼仪的现代性转换,建立当代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充分发挥礼仪在完善个人道德修养、和谐社会关系、凝聚民族精神、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功能。
关键词:传统礼仪;道德;社会治安;和谐社会
16.新中国治安治理结构演进路径解析
作者:伏佩宣(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治安学院)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安治理结构经历了“磁斥结构—磁吸结构—耦合结构”的演进路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各治理结构呈现出其所特有的治理逻辑和基本特征。从认同性、社会自主性、公共性、参与性四个方面对三种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来看,未来治安治理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在很大程度上同国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的耦合治理结构相吻合。
关键词:治安治理结构;磁斥结构;磁吸结构;耦合结构
【公安管理研究】
17.内陆城市暴力恐怖犯罪防控警力资源布局的再构建
——以C市为例
作者:倪春乐;陈嘉鑫(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西北边境反恐力度和成效的进一步显现,暴恐势力开始采取迁徙式恐怖活动策略,导致我国内陆地区在反恐战略中的重要性凸显。C市是大型内陆城市的典型,其存在的反恐警力资源布局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反恐警力资源布局存在分布平面化、功能预设单一化和布局常态化的问题,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警力资源布局体系具有必要性。要深入认识警力资源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城市自身特点打造警力资源布局的立体框架,合理调整和优化警力资源布局,通过重新建构城市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的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内陆城市防控暴恐犯罪的成效。
关键词:城市反恐;警力资源布局;警力结构优化;“排队论”
18.平衡理论下的警察法治建设
作者:张春峰;马聪(浙江隆智律师事务所;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平衡理论本质上体现了法哲学研究模式的新发展,它既属于认识论范畴又属于方法论范畴。以平衡理论为前提研究警察法治建设需要从警察法治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警察权入手,理清二者的关系,并对平衡理论下警察法治建设的前设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目前法治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警察立法的建议,创新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警务活动程度,加强对警察行为的制约与监督等。
关键词:平衡理论;警察权;创新侦查机制;公众参与;制约与监督
-END-
责任编辑 | 李泽鹏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