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法学》“环境法典编纂专题”栏目文章汇编

编者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北大法律信息网现隆重推出《当代法学》2021年第6期“环境法典编纂专题”栏目文章汇编,陆续推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系列最新成果,敬请期待。更多内容,请登录(www.pkulaw.com/journal/)查看。








作者简介:吕忠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对环境法典编纂条件是否成熟以及技术方案的论证提出明确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编纂环境法典的迫切需求,环境法治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困境形成编纂环境法典的内生动力,环境法学研究所达成的学术共识奠定编纂环境法典的理论基础。环境法典编纂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恰逢其时。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理论研究,应深刻把握环境法典的逻辑体系与核心价值,厘清民法典与环境法典的关系;准确把握环境法的领域法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典的核心价值与基础概念;深刻把握环境法的体系开放性特点,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总则—分编”结构,妥善处理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关键词:环境法典编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典基础概念;环境法典核心价值


目 次:

一、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二、在厘清与民法典关系基础上确立中国环境法典基本属性

三、以“适度法典化”方式进行中国环境法典编纂

结语








作者简介:汪劲,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中国民法典的编纂成功取决于民法完备的民事单行法体系、潘德克顿体系的方法论和民法的私法属性等因素。构建中国环境法典框架体系一方面需要借鉴民法典框架体系创新的理论和结构模式,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构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所面临的环境法体系的广义性、环境法法源的广泛性、环境法律关系的多重牵连性和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复合性等中国环境法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固有问题。编纂中国环境法典应当采用“总则—分则”结构作为法典框架构造的基础,明确将适度法典化、提取公因式和衔接单行法律适用规则作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将中国环境法典框架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定位于总则编、污染防治编、自然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和生态环境责任编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环境法典框架体系;“总则—分则”结构;污染防治;自然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创新
目 次:一、中国环境法典框架体系构建的创新需求二、构建中国环境法典框架体系的创新方法三、中国环境法典框架体系的构建结论








作者简介:竺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环境法典的编纂已提上议程,法典的编章结构设计方案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首要议题之一。环境法典的结构是立法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法典调整范围的直接反映,是立法技术的最终呈现。比较可见,境外环境法典结构大致表现为以环境治理过程为主线、以生态环境要素为主线、以环境治理过程为主并辅以环境要素等三种构建思路。借鉴境外有益经验,我国未来的环境法典可采用“总—分”体例下的混合结构模式,以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更高层次的“核心要素”抽象并贯通分则编,并以生态环境责任单独成编来支撑法典的完整架构。
关键词:环境法典;编章结构;比较研究
目 次:一、环境法典编纂中结构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二、境外环境法典编纂结构模式探析三、境外环境法典编纂结构对我国的启示结语


-END-

责任编辑 | 吴珊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陈海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规范构造与法典化表达

“环境法典的编纂”专题推荐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104

陈海嵩:我国环境监管转型的制度逻辑 | 法宝推荐

吕忠梅:中国环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选择及其展开 | 东方法学202106

杨朝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诉因检视——以“生态”与“环境”的辨析为中心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05

王利明:《民法典》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亮点

秦天宝:我国流域环境司法保护的转型与重构 | 东方法学202102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