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中国10多年的美国人,今天揭开了中美电商的恐怖真相
中国商人李老板说,“美国政府开始发钱后,第二天我们就看到了销售额的增长。”
《中国制造外交的兴起》
说起何伟,做电商的人可能不认识,但是在媒体圈,他可是鼎鼎有名的存在。
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国记者,他长期给《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纽约客》供稿。
他的当代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奠定了他在中国非虚构写作领域的泰斗地位。
2011年,他因为长期报道改革中的中国,拿到了美国跨境领域最高奖项之一“麦克阿瑟天才奖”。
如今40多岁的何伟,仍旧活跃在观察中国、向美国人报道中国商业社会的最前线。
去年8月,国际著名杂志《纽约客》发布了一篇何伟的文章,标题叫《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在这篇文章中,何伟以大学里的菜鸟驿站、菜鸟无人车为切口,向美国人科普了中国是如何通过减少接触来控制疫情的。
最新消息是,3月15日,《纽约客》即将刊印他的最新文章《中国制造外交的兴起》。
在这篇最新文章当中,何伟谈到了新冠疫情、中美电商、贸易摩擦,对中国商人以及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
从成都到浙江,何伟看到了疫情之下中国出口商品类型的变化——
比如卖旅行箱、旅游小饰品的生意不好做了,但是口罩、瑜伽垫、充气游泳池的销量则很不错。
两位候选人的宣传横幅、棒球棒的销量,同样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美国黑人男子被警察跪压致死之后,中国商家则陆续收到了来自美国警察支持者和黑人双方的旗帜订单。
很显然,几乎在美国发生的任何事件——抗议、封锁、刺激计划——都会立即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产生经济连锁反应,给中国商家带来商机。
政治家希望设置贸易壁垒,但是市场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2020年,李老板的亚马逊销量上涨了15%,中国的出口贸易则整体增长了近1.9%。
一位亚马逊员工告诉何伟,她觉得中美做生意的思维模式很不一样。
美国人喜欢给品牌说故事,让消费者产生依附感,中国商人则先考虑卖货,再考虑做品牌。
没有品牌,中国人怎么把生意做大做强?
一位给亚马逊做咨询的专家说,中国人扩大商业规模的方式不一样,他们不仅扩大产品线,开拓新市场,还会简单的在同一个地方售卖完全一样的东西,但是用不用的牌子。
这样做,可以在电商平台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幻觉中谋利。
除此之外,节省成本也是中国商人的拿手戏。比如特朗普的旗帜,90x150 cm的尺寸,会被缩减到88x146 cm,所有东西都削减2%的材料。
用字面意思的方式说,中国制造商正在想办法从特朗普身上挣钱。
当然,部分中国商人如今也正在学着给品牌讲故事。比如李老板,去年注册了一个叫做Pemily12的商标。
Pemily是宠物和家庭的合称,12代表12个月=1年=永远,Pemily12的意思就是,我们和宠物将永远是一个家庭。
在李老板看来,向美国人销售宠物用品,将是一门大生意。狗用假睫毛就是李老板打算尝试的新产品。
何伟对中国的观察还在继续,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商业的观察视角,有时候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问题和机会。
如果这篇文章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关注;对于跨界电商生意,你有什么想法,欢迎进群讨论——
商务合作请联系QQ/微信:288133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