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清
来源:电商头条(ID:ecxinwen)
近日,知名网红李子柒又出现在了热搜上,不过这次她的热搜并不什么好事。
3月6日,消费者王女士在食用李子柒螺蛳粉时发现,粉里面居然出现了烟头。吃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这么火的牌子还会出现这种问题,王女士很放心地吃了几口,结果发现是烟头后,感到非常恶心。
遇上这种事谁还吃得下,有的人再也不想买螺蛳粉了。更何况是大网红的牌子,因为信任和喜爱才购买,最后却恶心到了自己,王女士感到气愤和怀疑也是正常。
王女士将这件事情反映给客服,客服提出可以优先退款并送一份芝麻藕粉。但王女士已经无法相信这个品牌,所以要求连同这份芝麻藕粉的赔偿一起折现,最终赔偿77元。
之后,王女士还将螺蛳粉里发现烟头的事情拍成短视频,发布在了自己的个人抖音号上。
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就在3·15国家消费者权益日这天,王女士发现,自己抖音上的这个视频被人投诉,禁止播放,系统通知理由为“被权利人投诉涉嫌侵犯名誉权”。
王女士怒了,自己的消费权益受损,寻求赔偿,进行曝光,又没有捏造事实,为什么反而还被“倒打一耙”?
她认为,李子柒一方投诉自己“污蔑造谣”封禁视频,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李子柒公开道歉并撤销对那条视频的投诉。
但是,李子柒品牌客服中心否认了这件事情,声称公司并没有进行过这种操作,后续会进行调查核实。
很快,李子柒投诉消费者曝光旗下产品吃出烟头这件事,也登上了网络热搜,引发了普通消费者和李子柒粉丝们的争论。相对于商家而言,因为商品信息的不透明,消费者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而一旦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维权有时候就会变得困难。就像这次,偏向消费者群体的网友们站在王女士这边,认为李子柒作为一个大IP,不仅没有做好旗下产品的品控,还反过来投诉消费者,态度傲慢。而李子柒的粉丝们则另有一套逻辑:王女士发出的视频只有烟头发现后的场景,并不是吃出的时候录得,自己故意放进去污蔑李子柒,也不是没有可能。另一方网友认为:理赔就这么点钱,王女士有必要吗?而且发现烟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有其他消费者投诉同样的问题。马上又有粉丝反驳:一个两个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工人不小心,这么多人遇到了,那肯定就是有竞争者整她,要么就是有人“眼红”“酸”。各有各的说法,王女士也不可能从收到螺蛳粉的时候就专门录一个开箱、开袋、吃出烟头的视频。这样争吵下去,王女士的诉求很快就会被时间和网络信息吞没,而李子柒方面又有千万粉丝护持。
去年9月,还是螺蛳粉,有消费者居然从里面吃出了刀片!这要吃下去可不仅仅是恶心的问题了。对此,李子柒品牌方也提出,可以优先退款并赠送一份藕粉,但遭到拒绝。之后这件事情引起了网友关注,李子柒官微却发文表态,称这件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恶心抹黑行为”,并已经报警。受害者很快回应,自己愿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保证自己句句属实。这下李子柒品牌方没话说了,但舆论并没有因此倒向受害者一边。因为取证困难,再加上螺蛳粉出现刀片实在是夸张,网络上不少人觉得是消费者“自导自演”,或者是有心人故意在网络上进行抹黑。不管怎样,事情最终如何解决,不得而知。不过,李子柒螺蛳粉的名誉,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其实,从黑猫投诉上的问题来看,作为李子柒品牌旗舰店卖得最好的产品,螺蛳粉收到的投诉和质疑也是最多的。除了烟头、刀片,还有人投诉螺蛳粉配料有问题,有人吃出了各种奇怪的东西:虫子、橡皮筋、头发,等等。对于这些投诉,李子柒一方和很多支持她的网友们都认为,是有人故意泼脏水。但这么多丑闻,难道全都是黑子所为吗?一方取证难,一方矢口否认,各执己见,争来争去,最后基本都成了“罗生门”。不管真相如何,消费者们都必须看到,即使是网红品牌,其卫生安全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在购买时,不能因为是自己喜欢的网红就掉以轻心。其实,近年来,随着内容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兴起,对于网络上走红的产品,或者KOL推荐品牌,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这些网红食品良莠不齐,但因为“网红”两字,质量问题往往会为消费者们疏忽。连李子柒这样的大网红品牌,都出现了频繁的安全问题,那平台上那些包装简陋、环境嘈杂的三无产品,质量就更加堪忧了。前几年频频爆出的网红食品质量问题,多少让爱吃的消费者们长了教训,对于那些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三无产品,吃货们已经学会去如何去分辨。而对于像李子柒这样的网红品牌产品,粉丝们出于信任,以及品牌方的形象声誉考虑,往往不太会去质疑其卫生安全问题。这也是在丑闻爆出之后,粉丝们各种“阴谋论”的原因。“有人故意黑李子柒”“肯定是有人眼红啊”,类似的言论,却无法使所有人信服。网红就能保证她的每一件产品质量都合格吗?更何况,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这类网红品牌,都是代工生产。李子柒家的螺蛳粉,已经证实是代工生产,她家的其他产品,像藕粉、红油面皮、红糖姜茶等,也都是由不同的代工厂生产的。即使是某些知名零食品牌,别看它们走的是高端零食的品牌路线,大部分产品也都是代加工的。仅仅是因为品牌溢价,同样的产品,贴上它们的包装就能卖得更贵。代加工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很多优势,比如减少生产成本、节省相关流程、让产品快速上市。对于品牌来说,可谓一劳永逸。代加工生产的食品,因为需要同时生产不同商家的产品,厂家为降低成本,有可能偷工减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生产与销售的分离,商家无法介入整个产业链和生产链,产品质量难以把控。可见,这种模式的风险系数确实很高。消费者维权的代价也很高。像以上吃出“烟头”和“刀片”的案例,因为吃出的过程取证艰难,品牌方可以轻松否认,消费者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自认倒霉。所以,有时候也不要太迷信所谓的网红,选择口碑好、价格实在的品牌,性价比可能会更高,也会少一些后顾之忧。推荐阅读,请直接点击下文:
脏手捏皮蛋,口水排骨熬粥……曼玲是如何成为Top级外卖粥店的?
拼多多超越阿里,马云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你看不上的生意有多赚钱?靠着2元一支的笔,这家公司做到市值700亿!
“彩礼贷”未平、“墓地贷”又起:暴露金融行业一个致命问题!
《华尔街日报》专访陈磊:拼多多会继续补贴,努力成为十亿中国消费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