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老炮儿沙文灏:“地信产业要垮”是一号谎言
「
导读·本文涉及以下内容:
① 要对客户具体业务有实实在在的理解,在具体业务改善中导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
② 地信行业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在根本性的商业原则上没有多少人能够反省,想想自己是不是可能错;
③ 地信行业要找的答案不是今年的答案,而是未来五年到十年的答案。
」
泰伯网 郭晶晶 报道
Tryul 责编
“GIS不是人们所担心的夕阳行业,相反,它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沙文灏
2018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平静的一年。
大到国家机构改革、中美贸易战、中国税改;小到马云宣布退休计划,刘强东深陷强暴疑云,都对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企业开始收缩开支,准备“猫冬”,期望能够熬过这一波的资本寒流,迎接下一个发展的契机。
地理信息行业在经历了国土资源部改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被撤销等一系列不利消息之后,凭借着“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得以苟延残喘,但是僧多粥少,仍有大批的地信企业面临着资金链即将断裂的窘境。迫于生存压力,不少地信企业开始积极的寻求转型之路。
BAT成为了寻求合作与转型模式的首选,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发展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特别是近年来三家巨头在高精度地图领域所展开的激烈博弈,更是让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从业人员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但是就如泰伯网专栏作者李振宇在《目睹GIS二十年兴与“亡”:已彻底融入IT》一文中提到的:“在我国,GIS应用带着较深的测绘烙印,‘空间化=地图化=测绘化’的传统思维将GIS应用的天花板拉低。在数字化时代,GIS混的风生水起;互联网时代,GIS基本缺席;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GIS陷入困境……世界变了,GIS却仍在固守。”
已经习惯了TO G模式的地信企业想要和互联网经济巨头融合,谈何容易?
对此,具有多年地理信息行业经验,已跻身全球顶级战略顾问行列的沙文灏则认为:当前地信企业要生存,只需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收缩(降低成本)+转型(开拓业务),比谁跑得早,跑得快,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今日中国,昔日日本,前车之鉴或可借鉴
作为载誉归来的地信专家、全球顶级战略顾问,沙文灏对于中国当前经济环境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今日的中国与二十年前的日本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不论是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还是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寻求转型的地信行业,相同的是当时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都已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期;不同的是,日本最终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败下阵来,经济发展陷入了“消失”的二十年,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才刚刚开始。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人均GDP刚刚达到了GIS行业应用的出发点。所以GIS不是大家所担心的夕阳行业,相反,它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巨大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80%的社会活动是和地理信息相关的,中国具有5亿以上的互联网活跃人口,百万人口的城市有近百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迅速崛起,新型制造和尖端制造的不断创新,这些都与GIS相关,所以我觉得过分的担心反而是不必要的。”沙文灏表示。
他以日本为例,指出,日本的地理信息产业起步比中国早,在经历了日美贸易战的打击和影响之后,历经改组,形成了现在的管理体系。如今,日本的陆地测绘工作主要由日本国土交通省下属的日本国土地理院(GSI)负责,地方没有自己的测绘机构。而日本的国土交通省是统管日本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日本国土地理院是日本测绘法确定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相当于中国的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日本的国土地理院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半官方、半学术性质的机构,但是日本地理信息行业的产值却随着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组建,增长了五倍。由此可以看出,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影响,而是积极的影响。而且中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机构设置肯定要比日本的复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自然资源部融合了此前国土资源部以及相关部委的部分职能,机构设置的原则与日本有相似之处,就像日本的国土地理院在国土交通省下发挥它地理信息的作用,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对象。”沙文灏表示。
未来之路,从点到三维的转变
针对国内地信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沙文灏提出了GIS行业三维化的想法。他指出,地理信息行业最大的潜力在于它的数学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任何应用都是基于数学。当今社会最为高端的数学应用莫过于金融和测量,但是金融的数学模型远远没有测量的数学模型来的复杂和高深。数学为测量带来了无限的潜力,但是遗憾的是传统GIS没能够突破本身的局限,始终在原地踏步。
“这就好比我们以GIS为原点画了一个圈,由此产生了GIS软件、GIS工具,做地图,我们在圈子里做的非常专业、非常高深,但是外面的人看不懂我们在做什么。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向产业的三维发展突破。”沙文灏表示。
沙文灏进一步指出,GIS的三维化发展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
第一步,扩展宽度,也就是拓展业务范围的领域。地信企业可以先了解政府的需求,这种了解不是被动的等待政府的政策出台,而是要参与政策的制定,这是TO G的模式;也可以参与商业企业或者机构的战略制定,这是TO B的模式;
第二步,增加长度,做产业的价值链。做软件的企业,可以想办法去做解决方案,然后结合业务切入点的一些工具或者器材,把这个价值链做长;
第三步,要做深度。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潮流,但是很多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还是传统的方法,对于地理信息应用的挖掘是很薄弱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企业发布相关的产品和研究方案。
针对这一步骤,2003年,沙文灏在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GC)上曾经提出了地理语义(GeoSemantics)的概念,是指通过对地理的一些规则分析,掌握人的行为取向、商业行为取向和政策行为取向的方法,这一概念也可以应用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深度挖掘中来。
事实上,沙文灏在日本工作的20年间也曾经历了日本地信行业从TO G到TO B的转型期。由他主导,为日本政府开发的“不动产税务评估系统”开创了超大规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挖掘的先河,为当时的日本政府65%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数据分析精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但是在向TO B转型的过程中也曾遭遇18个月没有销售业绩的困境,却最终缔造了“啤酒与纸尿片(从行为观测触发商圈分析)”以及“花王AIS系统(从商圈分析触发生产到物流的解决方案)”等诸多业界神话,并被载入教科书。
【对话】
泰伯网:沙老师,有人说“啤酒与尿布”的营销案例最早发生在美国,可追溯的报道是1998年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沃尔玛的 “啤酒与尿布”案例,这和您说的案例是一件事吗?
沙文灏:
是一件事。
泰伯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被盗用了吗?
沙文灏:
具体不清楚,要问《哈佛商业评论》。我只对自己的案例比较了解。
泰伯网:您是哪一年做的这个案例?我记得您说过是为一家啤酒商做的,对吧?
沙文灏:
是某品牌啤酒的总经销商。引起争议本身也是好事,看看哪个场景更合理。
泰伯网: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和地理信息挂钩的要素有哪些?
沙文灏:
商圈分析(人口组成的家庭结构和收入,购物的交通手段,住房条件等)。
泰伯网:据您了解,国内外有没有在这一领域转型成功的地信企业?
沙文灏:
日本地信行业内的公司几乎都在做商圈分析,都很成功。
一个案例,在中国有多少人会真的去探求一下背后的故事和逻辑呢?没有的,凭借本能是多数人的选择。
泰伯网:在国内好像没有看到做的很成功的企业,是因为刚起步吗?
沙文灏:
与较为成熟的日本商业社会相比,我们恐怕更不善于深入分析和逻辑思考,因为分析太枯燥、思考太痛苦,不如看看《延禧攻略》什么的来得轻松。累了一天,有多少人愿意坚持分析和思考?现代资讯如此发达,其实要了解什么都并不困难,但如果不愿意没时间没兴趣,就没办法了。
诉诸本能和直觉是大众最刻骨的品质,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部分。
泰伯网:传统地信如果想要向商圈分析转型,需要哪些条件?
沙文灏:
需要有对客户具体业务的实实在在的理解。在具体业务改善中导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就是自己也去卖啤酒和下车间,到客户业务的现场去深入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泰伯网:但是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商业环境,用户不会预支调研费用,这对于地信企业来说会有比较大的经济负担;其次,国内企业大多没有这样的意识,市场培育还需要时间。对此,您怎么看?
沙文灏:
可以先做免费的案例,客户大都认为会有效果,才会付费。市场是非常诚实的。
其实,地信行业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而且是在根本性的商业原则上,没有多少人能够反省,想想自己是不是可能错。以商业环境不好来推卸责任,也是人之常情。
也可以从小的案例开始做,但是不做是学不会的!
泰伯网:采访最后,你想对国内的地信企业说点什么?
沙文灏:
地信行业要找的答案不是今年的答案,而是未来五年到十年的答案。这个答案能找到,地信公司就可以继续,如果找不到,只能坦然接受时代的结束。
“从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最残酷的一个规则,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规则。商业人士的信念是:“不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地信行业的未来变数巨大,风险巨大,深不可测,要么认怂,要么不服。
如果不服,就勇敢地尝试!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高精地图公司DeepMap再获6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跻身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