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比特颜军:产业开放迈出“加速度” | 年终策划⑨

神璐璐 泰伯网 2021-04-27

泰伯网 神璐璐 报道

Tryul 责编


革开放40年,航天产业在改革中腾飞,在开放中发展。

在这几十年来的航天时间表上,2018注定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架设沟通地月通讯的“鹊桥”中继卫星,发射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卫星组网建成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中法海洋卫星和海洋二号B星、对地观测的高分十一号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

天仪研究院在轨10星,九天微星一箭7星,国星宇航一箭6星;蓝箭航天发射首枚运载火箭、完成火箭工厂交付,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分别成功发射2枚亚轨道火箭……

无论是传统国家队还是商业民营队,今年都是出彩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发射次数首超美国,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

泰伯网就“改革开放40周年,产业化20年”的专题,对欧比特董事长颜军进行了专访。他回忆到,在航天领域的几十年,自己见证了中国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从零到一,从起步到飞速发展,从产业依赖到自力更生,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引领、资金支持,离不开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实干精神、奉献精神。事实证明,航天产业并没有令国民失望。作为一个塔尖上的技术,航天产业拉动了国家整个技术的发展和飞跃。

另外,他还聊到了民营商业航天、军民融合、产业融合等国内重大宏观政策的推进,为航天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与可能性。同时指出,不论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未来的航天产业,与老百姓结合度越强,发展会越快,企业才有机会生存发展下去。

<访谈>

泰伯网:请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2018航天产业的发展。

颜军:

如果用一个关键字总结2018年,我认为是“快”。

2018是商业航天发展比较快的一年。自2014年国务院60号文推出“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加国家空间技术基础建设”的相关政策后,国家在鼓励民营企业研制、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等,中国商业航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在这之后的几年,从发展的速度来说,是非常快的。

当然,不仅仅是商业航天,国家队的航天事业发展更快。今年,中国的发射量超越了美国,这也是我国的发射次数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创造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录。

泰伯网:您怎么看这一发展速度?

颜军:

快代表实力,没有实力快不起来。相比其它产业,航天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高技术挑战性的产业。快代表了一种规模经济,证明国家有能力进行研发,有能力进行投资,有能力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泰伯网:您通过什么契机进入航天这个领域?

颜军:

事实上,一直没离开过这个领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1985年3月就进入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工作,这算是开端。1988年10月,作为国际交流学者去了爱尔兰学习,研究模块控制及应用。1994年在加拿大创业,做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2000年回国创业,前十年一直在做嵌入式宇航芯片及智能控制,服务于民用航空航天领域;自2014年起,切入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研制运营,开启了卫星大数据领域,并布局GIS智能测绘的业务。

泰伯网:2000年回国创业,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颜军:

决定回国的时候是2000年,看好国内的巨大市场,也是国家在两个关键领域的发展布局:一是软件行业,当时国内对软件操作系统需求旺盛,尤其是控制系统等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求很大。二是芯片行业,全行业都充分意识到高端嵌入式芯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需求旺盛。当时,国家提倡企业及研发机构围绕这些领域搞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回来之后,我便一直在做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宇航芯片这两个核心的业务。

泰伯网:回国后,您选择在珠海落地,当时珠海的政策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颜军:

200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0年。当时珠海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小微企业的政策非常优厚,创业政策、企业税收、产业化支持的力度都比较大。这一点上,珠海当时比较有名,政府高额奖励创业人才。对于一个小微民营企业来说,成长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这些支持发挥不小的作用。

泰伯网:珠海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产业发展给予一定支持和自主性。在您看来,整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对航天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颜军:

改革开放40年,航天产业在改革中腾飞,在开放中发展。不论对国人还是世界来说,都创造了较为辉煌的成就。北斗、载人航天、探月、通讯、高分工程等,应该说是创造了瞩目的成绩。在这一影响下经济水平得到发展,科技实力也获得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层面,航天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航天产业是国家工业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地,从中央的角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角度,一直在鼓励大家发展航天产业。“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总书记提出来之后,航天人也没有懈怠过,一直沿着国家的战略规划往前走。整体的大环境,对于航天产业的发展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86年在国内工作时,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一年多。那一年,几位资深专家提出来的863计划,这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的863计划初期可能是100个亿的专款,大约有40个亿用在了航天事业,也就是用了专款的40%用来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产业并没有令国民失望。作为一个塔尖上的技术,航天产业拉动了国家整个技术的发展和飞跃。可以说,航天产业对其它工业,不论材料工业、计算机、软件、无线电、电子等产业,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一层面讲,是一个拉动效应。航天产业是比较耗资的,但投资这个产业是值得的。就像当时阿波罗登月,投了几百亿美金,它产生的效益是1:7的收益,相当于一年数千亿的收益。在这个角度,航天产业对于国家的发展效益也是差不多的。综合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各种层面,包括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对地观测、高分系列等各类型的航天工程,做得还是非常优秀的,令国人自豪。

泰伯网:在您看来,国外航天与国内航天产业发展存在哪些方面的区别?

颜军:

美国、欧洲等国家,在航天的部分产业上,国家层面不再进行投资,作为补充,引导民营企业来做某项空间基础建设。一方面降低费用,另一个是加快速度。从这一层面讲,欧美的商业航天发展的路线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国内的航天产业一开始都是国有的,2014年国务院发出60号文,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加国家空间技术基础建设,参与商业航天建设和服务。这个60号文的发布,为国内航天突破原有机制、赶超国外商业航天模式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个60号文,我们现在看到有蓝箭、星际荣耀等火箭公司,欧比特宇航科技、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长光卫星、九天微星等做卫星的公司。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中国商业航天是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的。

泰伯网:2014年政策放开距今已有几年的时间了,您如何看待商业航天这块的发展?

颜军:

商业航天会越来越好,实现健康成长。商业航天已经过了“造概念”的阶段了。毕竟,一开始大家并不太懂这个行业,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需求,的确难以定位和决策。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在进入了“市场导入期”,大家开始关注卫星发上去之后能不能带来显著的效益。大家对投资效益的意识开始提升,这昭示着商业航天发展必将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泰伯网:回顾航天产业发展几十年来,国家和航天人投入了诸多心血。对于这几十年来的产业发展,您有何切身感受,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

颜军:

航天事业发展这几十年,我参与了部分型号任务的服务,提供宇航电子及芯片的设计服务;近几年,自己做卫星星座设计研制,然后把卫星发上去,提供卫星大数据服务,这是个令人难忘、深入理解的过程。

一直以来,感觉航天行业是个神圣的行业!小时候,当我国第一颗卫星上天,是1970年东方红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在太空翱翔的时候,那会儿刚上小学二年级,觉着祖国很伟大。卫星上天之后,对国家来讲,整个航天产业的序幕开始拉开。在此之后,我1985年进入航天参加工作,参与型号研制,看到航天在各个领域的布局发展。这些亲身见证,感受到我国航天产业前进的坚实步伐。

航天产业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力更生、不断创新、挑战极限的航天精神。在自力更生方面不管是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还是运载火箭本身的设计、制造,卫星的设计制造,核心的元器件、部件,包括能源系统,都是自主设计、研制,完全达到了自主可控的境界。航天人从不缺少创新精神,从来都是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一定不带着遗憾上天。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一点,我感觉我们应该向航天人学习。

另外,从国家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北斗、通讯、高分、遥感等的布局来看,是非常全面和到位的。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家有一帮聪明人在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划、计划。当初如果没做这些事情,也就没有中国航天产业的今天。航天产业发展有一群实干的人,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强健队伍。当然,现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这支队伍。在我看来,有这么多人参与航天产业,不论国家队还是民营队都将获得比较大的成就。

泰伯网:近年来,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形态。在您看来,目前航天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产业内外融合具体是怎样的状态?

颜军:

产业发展离不开融合,航天产业是典型的行业融合的领域。

以卫星为例,从卫星制造业来看,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荷载、数传系统等。卫星平台,保障卫星按照预定姿态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如果进行对地观测,就需要相机这个卫星载荷;有了平台和荷载,还需要一个数传系统,负责把数据从太空传输到地面接收站。以上这些要素,一个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全部自己做完。术有专攻,需要合作,需要融合。

从卫星服务行业看,卫星大数据返回地面,单单“010101…”这些数码流,本身并没有价值,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本身要牵扯很多行业,比如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比如从0级到1级、2级、3级等数据的处理,期间可能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及处理算法。随着数据的越来越多,像欧比特现在每年接收天上7颗卫星的数据,一年地面接收站就接收3000TB的数据,靠人工处理肯定是不可行的。但欧比特原来没有专门处理卫星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这种情况下,需要和搞人工智能算法的专家及机构结合,对卫星大数据进行处理应用。

泰伯网:那么,航天产业怎么进行这种融合呢?

颜军:

因为航天产业的很多优势资源、人才、产业、核心设施、核心技术及服务都在国家队手里,商业航天的发展初期,民营企业仅在部分领域各有优势,但缺乏系统性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具体的措施:“要在技术、产业、设施、人才等方面走开深度融合路子,努力使太空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全军前列”。军民融合,一个方向是从国家队向民营企业流动,另一个方向是民营企业向国家队输送力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现阶段,航天产业发展如此迅速,和这一指示有深刻的关系。

泰伯网:目前的军民融合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颜军:

国家非常重视,企业非常积极。从个人角度来讲,目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好机会,至少各方都有这种需求和渴望,国家政策也鼓励融合。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可能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指导性的文件,对各行各业进行规范性指导,对相关服务的采购进行明确。这样,各公司据此可以对自身业务进行布局。

当然,企业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政府层面。政府的市场需求是有限的。目前,产业的发展要研究:可以给最终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泰伯网:当前国家经济呈现下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请从您个人的角度谈一谈行业发展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发展困境。

颜军:

经济下行,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现象,感觉全球的发展状况都有压力。

经济形势不好,企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会面临人才问题。优秀的人才比较珍贵,经济形势越不好,对人才的渴望程度越强烈。因为我们需要创新,只有产业的创新,才能活下去。经济下行会影响人才的进入,人才不进入会影响产业创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市场上有一种通病,比如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在寻找相关人才的时候发现:第一,大学专门学人工智能的很少;第二,如果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其待遇可能使得企业难以负担。这可能短期内会造成一些困难。但目前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会去寻找一些应对措施,比如股权鼓励,通过回购公司股份,把股份奖励给人才。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经济下行由此带来的股市下行,对公司的影响比较大。很多时候,股市并不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本身净资产较高且盈利能力很好,但整个公司的市值反而没体现出公司的价值,这是个挺遗憾的事情。

泰伯网:请您从个人角度,分析、预测未来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

颜军:

未来的航天产业,与老百姓结合度越强的领域,发展会越快。像北斗,与老百姓需求结合的比较好,所以这方面发展得比较快。

真正看规模的话,商业航天可能是比较看好的。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容量是3300亿,其中商业航天达76%。商业航天可以在整个航天产业中占比3/4,可以看出,商业航天的发展规模是巨大的。

再具体细分,遥感行业,即对地观测行业是发展比较快的。截止到2018年4月份,全球有大概1980颗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占了661颗。从这个数据看,对地观测卫星将是一个大头。不过目前来说,应用有点脱节。虽然遥感卫星发射很多,但遥感数据还不像北斗导航卫星一样应用得那么贴切老百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年终策划改革开放40年·空间信息产业化20年


精读

再生长 | 泰伯智库发布2018最具投资价值企业TOP30

国资入局合众思壮,郭信平或成“二号首长”

2019,对商业航天的四个期待 | 社论

穹顶之下:警用无人机“嗅”到政策曙光

三调遭遇“碰瓷” | 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