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门持续放开,外资大潮临近商业航天

神璐璐 泰伯网 2021-04-29

泰伯网 神璐璐 | 报道

Tryul | 责编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提到,鼓励外商投资商业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生产,运载火箭地面测试设备、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民用卫星设计与制造,民用卫星有效载荷制造,民用卫星零部件制造,星上产品检测设备制造,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民用卫星应用技术等。

01

航天是我国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

事实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自1995年首次颁布实施以来,已历经七次修订,最新的一次修订正在进行中。

回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史,俨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7年底,为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对外资企业执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2001年我国加入WTO,2002年国家对指导目录做了相应修订。2004年,为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目录进一步调整。2006年春季,美国金融机构的基本面开始暴露出问题,并于2007年传播到欧盟、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该指导目录也进行了相应调整。2015年至今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新常态的重要拐点,指导目录于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做出陆续修订。

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当时我国给予了外资很多优惠政策和条件,再加上我国大量相对低廉的、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我国投资。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基本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外资在竞争中受挫并开始撤离中国市场。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现阶段更加需要高科技方面的资本合作,虽然我们更鼓励外商来投资,但对外商的筛选也有更强的针对性。其中,航天领域的开放贯穿外资产业目录(1997—2019年)始终。可以看出,作为国家的重要科技力量,航天产业的开放、发展尤为关键。

02

卫星领域的开放对产业而言是重大利好

谈及这一开放态势,航天专家黄志澄表示,国家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开放是持续性的,是希望不论40年前还是今后都能保持开放的姿态。它符合我国改革开放整个大的规划。

黄志澄指出,我国商业航天的早期,开端于长征火箭的外国卫星发射业务。1999年,美国抛出《考克斯报告》,以“中国可能借发射卫星机会对美国航天技术进行刺探”为借口,全面禁止美国卫星出口中国,同时也禁止中国火箭发射和美国有关联的卫星。在此之后,我国为很多国家研制过卫星,比如巴西、委内瑞拉等。也就是说,虽然民营航天从2014、2015年开始才慢慢发展起来,但商业航天并不是从此才出现。从这一角度来说,国企仍是商业航天的主力,一直以来国家队都在通过卫星发射商业合同的形式与外资进行着合作。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航天上市企业中,属于国有航天体系内的航天科技等19家上市企业2016年度的海外总收入约为15.3亿元,占上市企业海外总收入的26.12%,其余15家上市企业的海外总收入为43.4亿元,占上市企业海外总收入的比例为73.88%。

不得不说,2014年底国务院60号文件发布,航天商业化的思路逐渐清晰。自此,“硬科技”领域的民营商业航天在资本层面表现颇为抢眼。

去年,某航天融资后估值数十亿。公司的战略合作总监肖杰用“行业利好”肯定了这一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他看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营商业公司与国外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扫清障碍。具体来讲,目录中提到的卫星设计制造与卫星通信,涵盖了该航天的两方面业务。

不过,肖杰指出,目前放开的是“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是偏制造,而不是服务。从真正意义上来说,遥感和通信都没真正放开。对于通信来说,开放不仅涉及到行业利益,更涉及国家安全。由于轨道和频率资源有限,电信业务资质种类也比较多。目前通信方面,对内资企业都没完全放开,更何况外资企业。截止目前,英国电信公司,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我国电信牌照的国际运营商,获得两项业务许可——中国全国性 IP-VPN 许可证和中国全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许可证。

只能说,我国民营商业航天这块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表示,这是个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对商业航天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态度。从资金方面来说,不论是直接引进的外资还是因为外资进入间接带动的资金进入,都会带动卫星部件生产、制造、应用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技术层面,同样如此。天仪研究院与国外航天企业建立了持续的联系,丹麦Gomspace公司作为天仪研究院的供应商,以色列Spacepharma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等。

事实上,航天航空领域的外商投资、合作在以往就有。据了解,空客等在中国有很多代理商,进行数据服务代理等。

位于阿根廷的初创遥感卫星公司Satellogic已于去年11月份宣布在北京成立办事机构,随后将成立中国公司,以拓展中国业务。

长光卫星公司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韦树波表示,虽说外商投资在以往就有,但这样的政策发布,外商的投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或者相关的实体化运作机构会进一步设立。这种政策环境下,可能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圈。因为这个盘子会越做越大,势必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资本涌入更多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会使行业大浪淘沙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这一层面来讲,商业卫星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

杨峰指出,无论国内其它卫星公司还是天仪研究院,都将是一个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守各个国家的法律和国际公约。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经验和教训,这需要及时调整合作方式、公司的发展战略等。总体来说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是政策的指引只能作为一个助推器、加分项,并不能作为公司的发展动力。若想实现长足发展,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提高公司的自身能力。

03

火箭领域暂未涉及,但航天开放趋势不变

不过,从目前的开放清单来看,外商进入商业航天的领域集中在火箭地面设备、卫星以及零部件、星上设备制造等,对于火箭制造、发射等几乎未涉及。

黄志澄认为火箭开放比较困难,包括火箭的发射。因为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可以制造火箭、制造卫星,但是涉及到发射,没有实现全产业链民营化,包括导航、监测再到卫星的测试和遥感等,很多都是要依托军方航天基础设施。导弹和火箭都是两用的,既可以发射卫星,也可以变成导弹。从这一层面讲,任何国家都会考虑国家安全。除外,根据联合国1967年制定的空间条约的规定,任一国家对其在外层空间的所有行为负有国际责任,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公司发射卫星、火箭等,所在国家要负责的。总而言之,开放与保证安全是一对矛盾,这个需要平衡处理。

他指出,航天领域的整体趋势还是进一步开放,具体进展可能是逐步的。

现阶段,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商业航天的发展,包括《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等。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据了解,我国预计在2020年建设载人空间站,相关消息去年已经发布。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欧空局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载人航天探测方面的合作。同时,邀请世界各国参与利用中国的空间站来开展舱内外搭载的相关试验工作。

很多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都说过,从太空俯瞰地球,是没有国界的!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GPS信号周期性异常将至,国内定位厂商广受影响


精读

智慧城市:刚需成就“BIM+GIS”商机

2018业绩预报:地理信息上市公司利润遭谋杀

国家发改委下文:鼓励外商投资地理信息、商业航天、自动驾驶等领域

专栏 | 徐颖谈《流浪地球》:科幻是在科学逻辑下的合理想象

政策模糊,遥感摸石头“出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