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呼吁完善空间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泰伯网 宋潇旸 | 撰文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7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智慧城市,设有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山东智慧城市试点数目最多为30个,其次为江苏28个,湖南第三为22个。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撬动万亿级市场。
伴随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各大企业密集发布相关新品。
近日在浪潮2019云数智中国行技术与应用峰会上,浪潮发布了智慧城市底座(Smart City Foundry )平台。智慧城市底座平台是以政务云和城市数据湖为依托,并通过城市物联网平台(CSP)、城市视联网平台(VSP)、城市时空信息平台(CIM)等构成城市感知体系,从而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提供服务。此后,浪潮云又发布针对数字政府打造的业务中台新品GOP,力图将数据服务融入政府业务,重塑业务流程。
01
融合空间数据需要专业队伍
浪潮着力打造城市时空信息平台(CIM),为浪潮发力智慧城市、塑造城市感知体系、做好政务服务打好“地基”。然而,这一看似基础的任务却并不轻松。
业界早已发现,大数据产业与空间数据产业正处于高速融合阶段。然而,无论是单纯从事大数据业务的企业,还是单纯从事时空数据业务的企业,与另一方的融合都存在一定技术壁垒。这绝非是大数据企业和地理信息企业基于单个项目开几个会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浪潮成立专门的空间信息团队之前,面对空间信息的处理也曾感到“为难”。而浪潮软件集团空间大数据产品部的使命,就是实现空间数据与其他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打造时空大数据城市底座。
浪潮软件集团空间大数据产品部总经理王善美向泰伯网介绍,很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公司尚未充分意识到空间数据的重要性。
王善美表示,空间数据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专业性,传统大数据多基于二维表格,空间数据则基于三维空间,二者运算和拓普方式完全不同。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去处理,很有可能对空间数据分析不够专业,而如果单纯根据项目外包,外包商往往只会完成甲方提出的临时需求,没有持续运营的概念。而传统地信公司想要基于大数据架构处理空间数据,也有一定门槛。
事实上王善美认为,空间信息数据与其他类型大数据的融合一定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团队来操作,而且融合的研究过程会很耗时间。通过以往的项目及研发经验判断,百人规模的团队至少需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磨合出融合两类数据的成熟解决方案。王善美表示,如果没有力量组建单独的团队,大数据公司和地信公司也可以基于项目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在这方面进行尝试。
浪潮之所以将空间大数据独立凝聚成事业部,就是先一步意识到了空间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智慧城市只有基于三维空间模型建设,结合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才能做到对城市变化实时监测、模拟,维护“城市数字人”的健康,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孪生城市。深度融入空间数据之后,浪潮的智慧城市数据底座才更具立体化,具备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基本条件。而把政府数据等大数据和空间数据结合起来深度分析,也将爆发出以往业内想象不到的应用方向和潜力。
02
从数据“保姆”变为数据“管家”
03
空间数据开发的“贝尔实验室”
04
呼吁完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
王善美表示,如果把政府数据和空间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深度分析会发现,有很多应用的方向和潜力是以往业内 “想象不到的”。但要真正发挥这些潜力,仍面临不少难题。
此前空间信息业态相对封闭,部分地信企业在空间数据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其他类型数据深入融合的方面仍需加强。找到应用部门对空间数据的实际需求,显然比自己“发明需求硬推广”更能适应新业态。
此外,目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仍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占用了大量资源和时间,而在空间信息技术深层次的挖掘,尤其是在空间信息底层技术研发上严重缺乏力量和资金。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力图减少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王善美认为,目前行政命令和文件力度已经足够,但执行过程中尚缺乏配套的基础标准,导致部分政策落实存在一定困难,若将底层标准夯实后再推进项目,将事半功倍。
浪潮愿意和业内企业联合起来,向监管部门建言献策,希望监管部门能在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对标准研究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也希望能够健全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渠道,双方积极协作,形成一个空间技术标准化评定的组织,大家共同制定标准,共同遵守。
同时王善美还建议,业内企业也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纵连横,形成规模效益,集合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跳出靠传统项目养研发的“怪圈”。
——【加群提示】——
泰伯高校教师群
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
泰伯青年大学生交流群
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
泰伯新闻通讯群
泰伯微信开白群
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
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福建建成首个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大放异彩”还需时日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