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院士:以人为本,智慧城市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 高端访谈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未来15年,工作对象的智化、工作支撑的智化、工作环境的智化都将是革命性的,谁能在这三个方面领先,谁就能在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设计等方面领衔世界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接受泰伯网专访时表示。
国土空间规划标准
须保留地方弹性
吴志强将规划师比作指挥家:“优秀的规划师不一定每一门技术都最为精通,但一定要学会团队协作,要懂得倾听和沟通,就像指挥家把不同乐器组合成美妙乐章一样,发挥不同学科所长。”
“城市规划是一门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涉及多种学科的复杂科学,边界一直在延伸。培养优秀的规划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个人学不同的专业,这是最佳的方式,但这种优秀人才比较难得。另一种,就是各种专业的人才在同一个团队中配合工作,这也是现在最常见的方式。”
从城市数字化,再到城市智慧化,重复建设、碎片化、低效率、难运维等问题仍然存在。吴志强却用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当整个智慧城市的构架和技术围绕人来开展,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吴志强表示:“现阶段各个地区出现的不同问题,多数源于智慧技术的构架没能围绕解决每个人的个体痛点。技术的迭代、遴选和组合往往是以其本身频率推进,而不是以城市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哪里能吃到便宜、味道好的饭菜?怎样住的最舒服?孩子应该在哪里读书?这些才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切实关心的问题。”
“回顾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十几年我们会发现,纯粹从技术上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会非常困难,因为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往往技术铺垫下去还没能贯彻到应用中,新技术就已产生,将原有技术迭代掉了。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中不同主体工作、生活中的痛点构想,将需求细化、拆解、整合,再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效果会好很多。”
“城市规划是一个有‘暖度’的工作。” 吴志强强调。
“马路上的斑马线、小区里的配套设施,这些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城市配置,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规划人为了服务人民构想并落实的。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仍然应该将对人文的关怀作为城市发展和自我迭代的动力。”
“科技和人文就像是社会发展的‘两只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城市创新这个共同的作品。” 吴志强进一步解释:“一个好的创新产品,必须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必须要兼顾考虑科学和生活。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社会,而脱离了科技,很多设想也无法实现,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一些业界人士将城市规划表述为“一把手”工程,认为领导决策将推动城市发展的看法,吴志强并不认可:“各地主管领导所学专业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了解城市规划。优秀的规划师,应该发挥自身所长,做好领导决策的科学支撑,而非等领导决策之后再落实。”
“过去,城市规划这门偏人文的学科只有感觉,缺少数字,有了数字之后,很多复杂系统的内容都可以发表,将诞生大量公式和原理。未来,城市科学将像经济学一样,每个人都能通过数字和公式了解城市发展规律。”
吴志强介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10大基本背景,即:
10. 区域计划和城镇群落协同。
基于这10大背景吴志强预测,2035年城市置顶技术将围绕区域城镇群落、能源、水、建造、大气、生物、城市智能、安全防护及城市联接9大领域的108项技术展开。其中,实时虚拟环境建造监测技术、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城市类脑技术、无人驾驶城市智能公交技术等,都与城市感知能力及时空数据密切相关。
“智慧这一概念首要就是可感知。”吴志强表示:“任何生物假如是不能感知的,都是最低等的生物。假如城市没有感知,就不能称之为智慧,而只是单纯的系统。因此,城市走向智慧化的第一步就是可感知。”
“正因对城市感知的需求,可以看到我国时空数据技术演进非常快,在这一领域,我们国家已经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过去空间信息是一年一测,现在已经迭代到每分钟、每小时,数据的颗粒度、密度、频度、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
“‘孪生’是将真实世界反映到虚拟世界。但做规划需要看到过去,也预测到未来,需要适度想象和推演。这些并不是一个完全镜像的数字世界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超越它,在其之上做更多的工作。”
吴志强表示:“正如获取到海量时空数据并不值得沾沾自喜,而是要用这些数据去诊断城市最重要的特征,总结规律,发现并解决问题一样。大数据只是一种原料,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发动机’,使数据拥有直接服务于人类需求的能力。”
“未来15年,工作对象、工作支撑、工作环境的智化将是革命性的,谁能在这三个方面领先,谁就能在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设计等方面领衔世界前沿。”吴志强总结。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精读》
⊙知卓&泰伯研究院:地信从边缘到中央,机会在下沉产业⊙李德仁对话李兰娟:基于北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网络空间精准管理”替代封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之迷:服务一体还是技术一体⊙WGDC 2020首日,透露地信的几个趋势⊙合肥,“赌”出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