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真的掉队了吗? | 新基建专题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高晓松说:“全中国我最喜欢的一个城市,选十回,每回我的答案都会是——广州!”温暖的、舒适的广州或许是一线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那个,但这座美食之都的“温吞”感,也引发了广州“活力不足、创新不够”的质疑。
2020上半年,重庆GDP反超广州。
“广州掉队一线城市”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甚至有人说,未来一线城市的格局将是“北上深渝”。重庆发展速度的确快,但广州,真的掉队了吗?
一次引发争议的超越
2019年GDP数据公布时,“广州掉队”的声音就已经不少。数据显示,当年广州市GDP总量为23628.6亿元,重庆市为23605.77亿元,几乎将要持平。而追兵成都、武汉、杭州等与广州程度总量差距也大幅缩小,广州已成一线城市“守门员”。
当2020年上半年“广州GDP总额为10968.29亿元,比重庆的11209.83亿元少了241.54亿”的数据公布时,类似看法达到了一个新的热潮。
相较这些年飞速发展的深圳,广州此前的确存在政策优势不明显,对先进制造业、科技产业布局不够超前,民企创新力相对较弱等现实问题。但广州真的掉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广州的经济数据不如人意,疫情要负主要责任。
相较重庆,广州制造业参与者更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当重庆制造业陆续复工的时候,广州的制造业主力军还未返岗。此外,广州还遭遇了第二次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复,虽然很快就将其控制住,但也导致包括广交会在内的诸多重要展会转为线上,对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二季度经济数据的成功反弹,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重庆虽然短时间内超过了广东,但GDP增速不能代表城市综合实力。从各种权威榜单来看,尽管相较北京、上海,广州相对优势已不明显,但与深圳仍有一争之力。而重庆在营商环境、影响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广州仍有较大差距。
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中,广州营商环境指数高居全国第4,重庆却只排在第16名。在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排名中,香港、上海、北京处于Alpha+(世界一线强城市)第一梯队,广州与深圳同处Alpha-(世界一线弱城市)范围,而重庆则被评为Beta(世界二线城市),相较广州仍有两个“台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0》报告中则显示,广州综合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超过深圳,且在智力资本和创新(与北京并列第一)、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文化与生活、可持续发展等多项指标上排名靠前。重庆则并未进入综合排名前十。
从经济增速来看,广州2019年实际增长6.8%,超过深圳的6.7%,北京的6.1和上海的6.0,也超过重庆的6.3%。对于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具有优势的一线城市来说,这一数字已经相当可喜。
但正如前文所言,同一城市中的不平衡,拖了广州的后腿。
城中村承载了广州的历史,但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却让它们很难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承载大量基层群众的生活和梦想。改造,已势在必行。
广州正在打造“1+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即《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和多个城市更新政策配套指引。
近日,《实施意见》已通过广州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未来3年,广州将对83条城中村实施改造,近5年,183条城中村将完成改造。今年年底,全市将完成83条改造城中村的基础数据摸查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前,33条已批复改造实施方案的城中村基本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其余50条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城市强调高标准规划,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老旧小区向智慧型转变,构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
“如何推动城市建设进入‘智慧+’的新阶段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未来的城市建设,不仅是修路、造桥、建高楼,更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9月14日,广州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保森在广州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应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成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正在推进一场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大规模融合。
2019年6月,广州和南京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要求以工程建设项目三维电子报建为切入点,在“多规合一”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此后,广州市住建局牵头推进试点工作,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托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和广州市“多规合一”管理平台,支撑广州市CIM基础平台的建设。
日前,广州CIM基础平台已初见成果,住建部印发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也参考了广州、南京等地经验。
创新思维正在逐步改变这座以美食、舒适著称的老城,有人用“鲜猛”一词,形容此刻相较以往更能拼搏、更有朝气的城市现状。
全面改造城中村,只是广州近期的大动作之一。
今年7月30日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列举的一系列举措,将在2022年内渗透到生产、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发挥投资乘数效应,摆开广州数字经济这盘精妙棋局。
广州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建成全国智慧充电设施的标杆城市。
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 “智桩”“智园” “智区” “智链” “智轨”......是广州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 “创新型智慧城市”的各个分支,这也是《计划》中最具吸引力的愿景之一。广州将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广州共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236个(不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高达3690.9亿元。
9月初,科技部致函广东省政府,支持广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广州智能化进程将再度加速。
科技新城、区,将是广州数字经济梦想的出发地。
日前,《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又一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该项目位于广州黄埔区,距广州中心城区35公里,占地面积178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建成区面积的15%,建成后将容纳60多万人在此生活、工作。
今年3月,广州天河智慧城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天河高新区)。这是继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的第二个省级高新区,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
同样承担粤港澳科技创新重任的,还有去年8月广东启动建设的第三批省实验室。其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将按“两点布局”模式由广州、深圳联合共建。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透露,广州已明确在穗大学大院大所大装置,特别是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高等级研究院,全面向深圳开放,与深圳的技术产业合作。
今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创新集群百强,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目前,广州与深圳已从专门工作、绿色通道、政策协调、督查督办、信息反馈、对口指导、资源共享七大方面建立起特事特办机制。
广州与深圳的交互正在加速,城市文化也正在交融,广州正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力和锐气,深圳则在不断加深城市底蕴和人文关怀。经济体量超过2万亿的两座特大城市联手,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精读》
⊙重磅 | 新版《测绘资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实施在即⊙中国低轨星座被剧透?卫星产业跑步进入工业化时代⊙独家 | 树大招“空”,地产商也有一个航天梦?⊙用卫星解决农村贷款难?遥感技术深入阿里泛自然资源体系⊙留住商业航天,北京推千亿级重大航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