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转型“撞上”疫情,回款压得测绘地信企业喘不过气 | 调查

芽茶苏 泰伯网 2022-12-1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疫情催化、加剧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撰文 | 泰伯网 芽茶苏

编辑 | 鹿野


“企业工程款回收难、现金流紧张、日常经营困难......新项目竞标更激烈、中标难度更大、中标价格更低.......”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部五省地理信息企业座谈调研视频会议上,“回款”这一令人忧心的问题,再度成为行业讨论的中心。

从传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升级至深入各产业的空间数字化服务,地理信息产业正在经历前景广阔,但过程艰难的转型时期。而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则为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地理信息产业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多方原因导致的回款压力,成为了压在地信企业头上的一把“刀”。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难,一拖三四年


“收款特别困难!”

数家企业在与泰伯网沟通时反映,部分项目的回款周期超过两年,甚至长达三到四年。

“现阶段,测绘地信企业的主要客户还是以政府为主。而客户的支付能力,直接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某地信企业负责人赵来向泰伯网表示。

对于测绘地信这样一个“靠政府、吃项目”的领域而言,遭遇疫情的这三年可谓困难重重。

疫情叠加对外环境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承压,这让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原本就较长的付款周期被一拖再拖。

“受疫情影响,最近三年各地整体的财政情况都不太理想,政府资金的拨付节奏整体放缓。”某地信企业副总张平也向泰伯网表示:“体现在项目上,就是预算降低、合同约定付款周期增加,甚至到了付款节点也无法按时支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

“这也与项目本身的性质有关。类似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下文简称‘三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下文简称‘农经权’)等测绘地信项目,本身周期就比较长,付款周期也较长。同时,项目推进过程中还会面临各层级干部的岗位调整,前后的工作交接在涉及付款时手续非常复杂,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回款周期和难度。”

“收账正在成为一些企业最困难的问题。”西北某测绘企业相关负责人李亮向泰伯网表示:“我们公司目前应收账款可能还有一到两个亿,当年回款能达到1/3就算很好,收款周期基本在三到四年左右。”

“在疫情之前,经济整体增长较快,公司项目比较多,还可以维持一个比较正常的节奏运转,回款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小。但疫情影响市场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萎缩也导致‘多测合一’等工程类新项目减少,加上旧项目过长的回款周期,企业虽然还能生存,但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经营压力。”

回款不仅影响了测绘企业,也影响了软件平台企业。

某知名地理信息平台企业业务负责人向泰伯网表示:“项目是一直有的做,但是回款太慢,这是个具有普遍性的情况。”


企业内、外承压


对于测绘地信企业而言,“回款难”是个老话题,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反映过情况。

2019年4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曾发布通知,就农经权项目拖欠账款情况展开统计调查,短短十余天内就有百余家企业上报。

数月后,国务院启动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也于2020年7月正式出台。

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回款问题,特别是三调等大型项目,虽然项目周期本身较长,但最终回款情况普遍较好。但一些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由于疫情冲击,回款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整体而言,由于有政策和专项资金的保障,三调回款还不错。拖欠比较严重的还是农经权、房地一体等项目,部分地区已经完成的项目回款还不到50%,尤其是我们做的华南某省6000万的项目,回款情况非常差,严重影响企业运行情况。”赵来介绍。

李亮则表示:“从区域而言,回款情况与当地经济情况有关。此外,县一级回款难情况尤为突出,省、市层级相对较好。”

2022年7月5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召开了中部五省地理信息企业座谈调研视频会议。据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官方信息,与会企业反映了疫情对地信企业业务的冲击,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

从外部看,疫情让地方经济受损,政府对已开工项目付款能力减弱、新项目预算减少,一方面导致企业工程款回收难、现金流紧张、日常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导致新项目竞标更激烈、中标难度更大、中标价格更低,业务不连续。

从内部看,疫情让人员流动受限、出差时间变长、项目工期延长、成果无法正常交付、项目成本增加、利润总额下降、对人才吸引力下降,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正如与会企业所言,地信企业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但疫情并非导致现状的唯一因素,而是催化、加剧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测绘地信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但性质也更加向着“基础工具”转变。

产业变革将划分圈层的“墙”彻底击破,地信技术延伸到了以往无法触及的领域,但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也更加多样。面对更加复杂的应用需求和更加复合的角色定位,以往沉淀十数年的经验不再适用,不少地信企业一时难以适应,仍然在老的“套路”里打转。

要求救,更要自救


地信产业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的老问题一直没能充分解决,传统业务领域的新项目一旦减少,行业“内卷”就变得更加激烈。

“国家级的大项目往往存在周期性,三调完成后,近期测绘类的大型项目就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石岩表示:“但是,实景三维建设对企业的资质、技术和经济实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参与其中。”

“对于类似实景三维这样的项目一般交给当地勘测院,但我们所在的地区勘测院可能存在一些顾虑,往往不会选择本地同行承接分包。”李亮也表示。

实景三维的“高门槛”,使得多测合一项目成为同质化竞争的重灾区。

“‘多测合一’之后,重复测绘现象大大减少,这也意味着一部分不合理的业务领域消失。而近期房地产市场的遇冷,也导致多测合一项目萎缩,盘子变得更小,竞争压力自然增加。”

赵来表示:“目前地信、测绘领域还没有形成特别突出的龙头企业,多数企业量级差距不大,而且具备强烈的区域色彩。一些热门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低价竞争往往导致有能力的企业拿不到项目,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我听说过某个项目,预算90万,最后中标的公司报价竟然只有9万。”资深从业者阿凯也向泰伯网反映过同样的情况。

针对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国家近期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对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倾斜。地信企业也通过协会等渠道积极反馈,希望能推动测绘项目收费成本标准更新,寻找更多融资渠道和信息,加强与主管部门的交流,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合力。

但是,求救不如自救,地信企业想要真正脱困,仍需依靠自身努力。

“保证服务质量是基础。”张平表示:“一些大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部分项目也存在价格偏低的情况,但是,我们必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通过提高精度、提高效率降本增效,这将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同时,我们也通过内部的研发,在细分领域中挖掘有特色的业务机会,这也需要对产业的深度理解和挖掘。”

“我们也在努力转型。”李亮表示:“传统业务正在朝智能化测绘赛道转变,我们也需要向着智能应用的数字化场景中靠拢。加大科研投入、融合创新驱动、整合组织结构等都是必要举措。”

“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要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他表示:“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宜盲目扩张,要积蓄能量,伺机待发。”

WGDC2022地图开发者星球,顶尖开发者将共聚于此,探究地图相关技术,炫出最亮眼的技术成果,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battle一下!】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深度 | 科班王广华「接棒」陆昊,业界期待的“部委级大项目”何时到来

《精读》

布“空天地网”, 水利“大年”已至 | 深度三调成果能否解决“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难题 | 调查毕业季叠加裁员潮:测绘地信毕业生“灵活就业”追踪 | 深度无人驾驶渗透率加速,L3自动驾驶有望合法上路|造车进化论“缺钱”,实景三维冲向蓝海前的最大关卡 | 实景三维观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