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钱”,实景三维冲向蓝海前的最大关卡 | 实景三维观察

泰伯网 2022-1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实景三维观察 Author 墨子苏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成本,是实景三维建设不可绕过的重要话题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景三维建设正在加速铺开。

去年起、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各地实景三维相关招标公告频发,金额从数十万到数千万不等,内容涵盖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影像统筹、三维数据管理、基础测绘规划、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等,“钱途”看似一片大好。

但在泰伯网与各参建单位沟通时却发现,在奔向蓝海之前,“缺钱”仍然是拦在实景三维市场建设之前的最大难关。

在地方政府层面,不同地区的财政差异意味着实景三维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铺开;在市场层面,实景三维的价格体系尚未培育成熟,应用场景也有待进一步明确,资金未能实现充分流转;在参建单位层面,面对实景三维的需求缺口,研发创新需要投入的大量时间与资金也让不少企事业单位为难......


投入的差异,建设进度的参差



伴随《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的印发,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甘肃、黑龙江等多个省(区、市)相继发布“十四五”基础测绘(测绘地理信息)规划方案,均明确将实景三维数据生产及更新、时空数据库建设及维护等工作列入。

但除新型基础测绘试点省市进展较快之外,各地实景三维建设的进度并不一致,需求、技术、应用、经费都在影响着实景三维的规模推广。归纳总结后会发现,处处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政府部门是实景三维建设现阶段的主要采购方。这也意味着,各地财政资金的情况与实景三维的投入直接挂钩。”某省级测绘相关单位负责人李乐(化名)向泰伯网表示。

据多名业内人士介绍,除国家统筹类项目外,各地实景三维建设单元均按照省、市、县三级推进,建设标准、技术培训等工作由省级统筹,项目经费的财政投入由省、市、县分级负责。而全市范围动辄千万甚至过亿的实景三维建设经费,让不少地区的建设动力打了折扣。

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增值税留抵退政策及国际形势等多方面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增加,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31个省市地区除部分能源型省份外,财政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财政收入水平,也直接反应在实景三维等项目的推进情况当中。

“实景三维建设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推进,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项目,各地对实景三维项目的投入往往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对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招投标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据泰伯网不完全统计,从招标方属地来看,南方开展项目相比北方要多,开展项目较多、较早的省市普遍经济水平相对更发达,投入前4位的省份GDP排名也在前4位。

正因如此,在试点省份选择试点城市的时候,城市需求和资金投入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

以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滨州4个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城市为例,济南、青岛本身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已经有较多经验储备,且经济实力雄厚。而相较济南、青岛,临沂、滨州虽然在相关领域经验稍弱,但应用需求强烈且资金准备相对充分,因此也入选了试点城市。

“不仅是实景三维,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更新,本身就与地方经费有关。”

另一省级测绘相关单位负责人王明(化名)也表示:“我所在的省份,每年只有3000万左右的基础测绘经费,所以省域数据采集和滚动更新频次都比较受限。而市、县一级的经济情况和行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相对较弱的地区,连基础测绘和更新工作保障都有难度,实景三维建设就更加难以推进。”



需求与缺口,市场尚未形成闭环




成本,是实景三维建设不可绕过的重要话题。

实景三维是对一定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空间,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产品,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

上海市测绘院首席专家顾建祥向泰伯网介绍,地理实体既解决了地理信息的唯一性问题,也解决了信息关联承载体的问题,让各类经济社会数据和动态感知数据能够通过地理实体相关联,并融入实景三维当中。

因此,实景三维建设需要充分重视地理实体建设。相较于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实景三维的建设要求、技术难度和资金投入都大大增加。从招投标情况来看,实景三维相关的大型项目数量正逐渐增多,千万以上项目不断涌现,其中以“实景三维青岛”项目额度最高,高达1.7亿元。

据青岛市勘测院院长助理、信息工程所所长孙为晨介绍,青岛市各个政府部门对实景三维存在明确需求,因此,实景三维青岛项目自建设初期就频繁与各部门沟通、对接,最终采用一次建设、动态更新、多方兼容的模式,边建设、边应用,目前已为20余个部门的40余项工作提供了实景三维技术或者数据支撑。

同时,青岛市勘测院也承担了当地CIM基础平台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结合实景三维青岛的高精度三维场景数据建设完成了上合 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

李乐表示:“虽然集中建设、一次投入反而能够大大降低整体投入成本,但真正有能力、且有意愿一次拿出大几千万甚至过亿元投入实景三维的城市,目前仍是少数。边建设边应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可能更适合多数地区的情况。”

据某业内知名企业业务负责人白夜(化名)介绍,并非所有城市都能提前做好部门统筹,且清晰的梳理出各部门对实景三维成果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并非所有城市都能理清各部门在CIM、实景三维建设过程中的权责以及对接流程、标准。

白夜称:“现在都要求一个城市只能建设一个统一的空间信息底板,但自然资源、住建部门、大数据局以及其他智慧城市的统筹部门,都有牵头建设空间底座的权利。个别城市由于权责划分不清,部门间沟通、融合并不顺利,还可能导致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业务‘打架’。”


成长的阵痛,实景三维仍需时间



不过,归根结底,高昂的建设费用和尚不明确的应用场景及投入回报,才是实景三维尚未能大规模推广开的关键。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开明向泰伯网表示,现阶段,实景三维还没有变成一种日常业务管理可用的技术手段,大部分应用仍然停留在演示阶段,只在规划、建筑等少部分领域做到了深度应用,并且还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操作。

应用问题也与投入产出比相关,实景三维的精细化程度越高,花费也就越大,应该如何把握实体化、部件化的精细程度,合理平衡需求和成本,都需要深入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技术、产品体系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正如徐开明所言,虽然业界已经涌现出不少针对实景三维的创新产品,但仍然缺少对海量多源数据自动综合处理的技术。面对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庞大数据量,需要人工干预的工作量过大,大大提高了时间和成本的投入,不利于实景三维大规模推广。

围绕实景三维这一话题,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谈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而为了支持创新,参建单位势必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这也为包括体制内外的参与建设的事业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孙为晨介绍:“参与建设以来,我院从算力中心到相关软硬件,再到参与的技术人员水平,都经受了相当严苛地考验,还会面临非常多新的需求。扎根实景三维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建设单位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还需要有情怀,才能够坚持、长期投入。”

同时,资金不能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更要依靠市场的良性循环。

白夜表示:“目前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从事数据生产、开发的企业,都已经闻到实景三维的‘味’了。但真正去做应用开发的企业很少将三维运用到系统软件当中,二维业务系统仍然是主流中的主流。这既源于经费的紧张,也源于业务应用的习惯和需求。”

“老生常谈的回款问题也仍然存在,这也是不少单位难以坚持投入创新研发的原因之一。毕竟,发展固然重要,但也要先生存下去。”白夜表示。

孙为晨也表示:“实景三维的发展需要软、硬大环境的配套,目前面向公众版的产品尚未形成完备的价格体系。”

实景三维的高技术含量,也为市场实现了一次“筛选”,有能力参与到其中的企业仍将是少数。李乐表示:“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同时也是对行业的洗牌,一些弱小的公司可能甚至没有机会分到这块蛋糕就将被淘汰。”

实景三维是一项长期项目,需要自上而下的长远考虑、系统统筹和市场培育,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阵痛”。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终将形成新的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市场格局。但在这之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实力,熬过“缺钱”的最初阶段。

(封面图片来源:人民网,李昊洋摄)

【WGDC2022实景三维创新峰会,将探讨面向数字孪生的实景三维建设思考、中国实景三维市场研究报告、实景三维总体实施方案相关解读等议题,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报名】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在太空,自动驾驶还有一条赛道 | 造车进化论

《精读》


打开应用,实景三维建设迈入新“考场” | 实景三维观察自动驾驶赛道,地方政府正在成为主力选手 | 造车进化论上海市测绘院首席专家顾建祥:实景三维要好看,更要好用、管用 | 实景三维观察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开明:测绘地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 | 实景三维观察6亿大单,遥感做起摄像头的生意?| 深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