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治传播研究
点击上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可订阅哦!
本所师生会议留影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浪潮相互激荡,凸显国际政治传播的现实诉求与理论短板。把握时代脉搏,从政治传播视角思考局势变迁、激发理论创造、促进学术的实践品格,势在必行。由此关照出发,以“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传播”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近日在京成功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全体师生鼎力支持。
所长荆学民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政治传播视角指出这一概念三个层面的本质特点:经济的对接、相通,文化的对话、相融以及政治的对抗、相触。并进一步强调,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如何在经济强大、文化厚重中实现政治引领,也即实现从中国特殊经验走向世界普遍规范、用“一”引领“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应有之义,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关键之处。
本所副所长白文刚副教授与本所硕士生赵洁同学以“以俄为师:建国初期新中国对苏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1949-1953)”为题在分论坛发言。本所教师苏颖老师就“制度分析:比较政治传播的一种理论路径的探索”一题做分论坛发言。除此之外,本所博士及硕士十多人积极参会学习,为会议加油助威。
本公号现将会议基本情况转载如下,以促中国政治传播的学术交流、真知共享。
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
在京举行
“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的到来,感谢你们分享真知灼见!”12月2日下午,在优秀研究生论文颁奖、论坛志愿者荣誉证书颁发环节结束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落下帷幕。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的学者及院系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单位的业界代表、少量各高校研究生共六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传播”这一主题,展开务实的讨论。
2日上午8点半,论坛开幕式如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罗自文教授主持开幕式。在致辞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教授介绍了2017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共同组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情况,以及对于该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期待。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的“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始终紧跟研究前沿,积极回应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今年的论坛主题“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传播”既立足于学科特色,也反映了高度关切当前国家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重要议题、并力图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解决方案的努力,这也体现了社科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处长王大良教授介绍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改革情况以及近年来中青院在推进科研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中青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优化科研环境,积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校内外科研合作。在学校改革后,科研处也及时召开了教学科研工作会,研讨如何按照中央深改组为学校的新定位,进一步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主责主业。未来,中青院将着眼党的青年工作大局,承担起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的使命,把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根本定位,聚焦团干部教育主责主业,创新办学方式,努力为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和共青团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王大良肯定了在中青政时期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和“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未来论坛能够越办越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教授表示近年来,政治传播多样化的实践发展也带动了学术研究的热情,政治传播研究持续升温,通过持续举办政治传播研究专题学术会议、运营“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公众号、加强政治传播研究课程等多元化的方式,为专家学者和年轻学子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机会,以求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学术共同体提供更多的知识积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专业支持”。
在主题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唐绪军,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教授、所长荆学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外国新闻史研究会副会长赵永华,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理事长白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秘书长韦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邹军分别以自身研究方向为基础,围绕我国互联网内容建设的顶层设计即“四梁八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传播话语建构、新全球化时代的政治传播理论重建与路径重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突破路径、伊斯兰媒介形象建构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认知和态度、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的重构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观点。
2日下午,三场分论坛同时举行。其中两场分别围绕“互联网、全球化与国际传播新秩序研究”、“中国的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研究”主题展开,另有一场圆桌论坛汇聚了学界和业界专家,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分享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务实、聚焦、真诚的学术讨论特点。
此外,本论坛还特设三个研究生专场,分别围绕“国际政治传播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国的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研究”、“‘一带一路’传播专题研究”主题展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1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遴选,在现场发表了学术报告。来自复旦大学的王震宇和中山大学的唐嘉仪、刘依林分别获得本次论坛优秀学术论文硕士组和博士组一等奖。
会议结束后,大家在论坛专属微信群里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感谢主办方为政治传播研究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跟着论坛学习四年了,每年都是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极大促进了自我成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祖昊如是说。参加第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时,祖昊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如今已是高校教师。
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执行。政治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个以研究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为政治传播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心现有学术委员10人,专职研究员16人,兼职研究员25人。
(本文转载自“政治传播研究”微信公众号,感谢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