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屏!爆红后陷造假疑云的“一亩田”回来了,获新一轮融资!

2017-02-09 米龙谷

你还记得那个曾经屡上头条,风光无限的农业B2B电商“一亩田”吗?“85后屌丝逆袭”、“红杉资本疯抢”、“估值暴涨”、“千亿交易额在农村市场”等激动人心的字眼,让一亩田的“知名度”迅速飞升。

 

但从一炮而红到一片质疑,板砖齐飞,却也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就从云端跌至谷底,相继被曝出数据造假、大幅裁员等负面新闻,在这场风波过后,“一亩田”随即沉寂。蛰伏一年后,再度出现在众人视野的一亩田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云峰、真格、易贸等。

 

本轮最新融资的完成,意味着“一亩田”一年多来的调整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认可。一亩田创始合伙人顾铭表示:“一亩田已经从2015年的地推模式快速切换到线上模式,开始‘立足产地’,今天的一亩田是一家慢公司,因为身处一个慢行业,一亩田要做的是一个有耐心的公司。”


  

一夜爆红、造假迷雾和裁员门


“一亩田”成立于20118月,是一家主打农业的B2B信息服务及交易撮合网站,提供农产品价格数据、供应和采购对接服务、农诚通和诚信供应商等业务。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也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1985年出生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两次均以失败告终,亦曾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

 

2011年到2013年9月,一亩田主要靠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

 

据一亩田公开发言整理,它们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

 

“一亩田”先后于2013年12月获得红杉资本中国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7月获得光信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到2014年8月,一亩田推出线上大宗农产品贸易订单系统。

 

“一亩田”初露头角,源于邓锦宏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正是这次演讲,让一亩田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2015年7月末,随着《南方周末》对“一亩田”的深入报道被广为传播,“一亩田”一夜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红杉资本为抢签,快速打款几百万美金;目前员工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公司估值一月一涨...要知道,就连淘宝,也不过还处在农村刷墙的“低级水平”,也就是说,BAT都还没有搞定的农村电商,一亩田却要抢先一步了,如何不叫人拍手称快。

 

在一片叫好声中,很快却有人发了不同的声音。质疑主要集中在一亩田网站的数据显示上:一亩田官网显示的“采购部分”数据中,报价数据颇为诡异,譬如“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谁那么精准,非要购买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网友质疑,107万吨洋葱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有心者还发现,仅2015年6月20日至2015年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99亿元,完成订单65602笔,日均3.2亿元。

2015年7月30日,一亩田在北京召开紧急发布会,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版本更新期间的测试数据,是产品Bug,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官方还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并没有造假。

 

同时,也不断有投资人和媒体人站出来为一亩田背书:


曹毅是一个投资人,他是这样说的,“我亲眼见证一亩田的交易额从0做起,艰难探索,几千几万前行,当一天做到100万日交易额,邓同学激情万丈喜极而泣,创业两年摸爬滚打终于探索到正确路径。在他楼下畅谈到深夜,用互联网改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使命,他的坚定和内心的慈悲深深打动我;过去一年马不停蹄跑了全国大大小小农业县近百个,产地服务团队解决无数个农产品滞销积压问题;这一年团队壮大到几千人,在农村、在城市批发市场,每天处理大量供求匹配和交付服务。邓同学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创业者,不修边幅、租房子住,全身一股泥土气,能参与到这样一个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创业革命之旅,是我莫大的幸运。”


陈小华是58同城的副总裁,他说一亩田=好公司。

 

李明远是百度副总裁,他说:这个社会太病态,骗子和喷子都比做事的人多成百上千倍。当少数人做事的时候,骗子看谁都是傻子,喷子看谁都是骗子。不要怕人说。


尽管一亩田“喊冤”,但这次发布会依然让人疑点重重,其正面回应的数据质疑并不多,更多是在晒行业内意见领袖如何“力挺”,员工如何辛苦,引出诸多“不服”。

 

造假风波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话题热度的消失而平息。2016年8月27日,一亩田传出突然裁员1500人与投资方撤资的消息,次日传言被证实并见诸媒体,一个被辞退员工致信媒体,爆出一亩田如何刷单造假,称为完成交易额,一亩田的员工都是“自产自销”,做虚假交易,一来完成了销售任务,二来还有奖金,何乐而不为呢?

 

针对裁员撤资传闻,一亩田在8月29日正式对外做出回应,称裁员是因业务调整以及地推团队存在严重销售违规行为。并表示公司正常运营不存在资本方撤资行为。经媒体求证,红杉资本也表示,并未进行撤资。

 

一亩田在声明中称,从2015年6月份公司开始着手调查地推团队中得严重销售违规行为,已经有员工因为业务违规至违法程度被移送司法机关。并称将继续进行组织结构优化。

 

从大红大紫到一落千丈,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一亩田,渐渐归于沉寂,以至于很多人都恍惚它如今是否还存在。


  

蛰伏一年的“一亩田”都做了什么


在那次风波之后,邓锦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亩田创始合伙人、一亩田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观察到,2015年上半年的邓锦宏很有野心,敢想敢做,想快速做大规模;但下半年野心变成决心,在风波之后很快调整了业务模式,建立了包括合伙人制度在内的新的决策、执行和组织机制。

 

2015年8月之后,一亩田将经营战略调整为轻运营模式,强化了在产品、技术、运营方面的投入。在业务调整上,一亩田确定了三个立足点:一是定位撮合交易,二是做好产品,三是成本聚焦。“我们要将时间成本、财务成本聚焦到一个关键点上,打穿打透,实现单点突破,才能让资源高效使用。”

 

对于一亩田来说,此次新的定位,实际上是从过去参与农产品交易的重模式脱离出来,明确轻模式的定位,也将现阶段可能的自营要素抛开。


(“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

 

目前,一亩田已经围绕着撮合这个中心,搭建了买卖信息、行情、关系、交易(指的是用户有交易意向之后的流程)、社群等产品。不同的产品可以为用户带来各自的价值,而这些产品又能够自然形成一个产品群,这是一亩田关于产品的基本逻辑。在高海燕看来,互联网产品的成熟和丰富能够自然的留住线上用户,而产品丰富后所形成的产品群,一方面可以为B端用户带来更多决策、办事的工具,增强平台黏性,推动用户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还具有单一窗口化这一特性,能够使用户在平台上使用工具的同时,促进买卖和贸易关系的达成。

 

如今,一亩田的重心已经逐渐回归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聚焦打造促进农产品交易的互联网产品群。近一年多来,一亩田已开发出买卖商机、价格行情、交易撮合、用户关系、生意社群等互联网产品群。据介绍,目前在一亩田平台上共有12000种可交易品种,是全国农产品电商中品类最全的平台,产品来源地涉及2100个县。

 

一亩田的调整还有决策管理上的变化。“此前我们的决策基本都是我这个CEO来做的,会比较片面,在公司变大、负责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视角来帮助做判断。”邓锦宏说。

 

2015年8月后,一亩田建立起由五个创始合伙人组成的决策层,负责对战略方向、业务模式、立项、重要人力资源、成本方案等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决策后,再交由CEO实施。

 

“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公司在方向明确、轨道校正、发展速度等三方面保持合理均衡的高概率化。”邓锦宏说:“创业公司不能避免犯错误,要的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尽管一亩田目前只专注农产品交易撮合,但从更长远看,高海燕表示,一亩田不会永远做撮合这件事情,而是通过撮合效应形成用户规模、沉淀用户习惯以后,去建立新的交易场景,促进传统交易场景的线上化转移。此外,还有可能创新创造更多农业服务市场的机会,从而构建出一个农业主题的线上多重贸易市场。


“既要管理好自己的野心,也要管理好公司的节奏。”1985年出生的CEO邓锦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显得特别“老成持重”。

 

“一亩田原来的模式操之过急,这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成本压力,也挑战了公司的管理能力。”一亩田总裁顾铭认为,农业B2B领域更需要打磨好的产品。在一年半前的那场风波过后,他带领技术和产品团队开发了新版APP,更加强调线上的资讯信息和交易撮合功能,而不再是线下的农产品交易支付功能。


  

农业电商的未来在哪里


这两年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下,观念改变、设施推动、应用促进三股力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农业用户开始线上化,一亩田自然也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

 

农业互联网这个“冷市场”正在变热。2015年年底以来,一亩田启动了“村晖行动”和“盗火者计划”,推出了“合作社500强推动计划”“乡村互联网推广大使”“产业链峰会”等活动,用各种形式和场合对合作社、种养大户、经纪人、经销商、返乡创业青年开展手机上网、线上买卖、农产品电商的培训。

 

互联网正在给农村人树立一个新的起点,农村电商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业机会,比如农产品贸易的创新机会、塑造新的个性化品牌、创造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农业服务业等等,这些都是围绕农产品可行性的机会。


 新生态

 

说到一亩田的商业化问题,高海燕认为:“在农业电商撮合平台领域,一亩田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亩田成立了5年半的时间,商业化可以说是瓶颈点,也可是说是创新点。100万用户的时候、300万用户的时候、500万用户的时候,800万用户的时候,商业化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始终小心翼翼的在平衡用户规模增长、用户体验的维护、商业化变现的关系。在现阶段,用户规模依然是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对于商业化,“一亩田”团队有很深的考虑,将今后的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把农产品撮合做到单点打透,开展一些流量变现的商业化。将用户规模做到500-700万后,再去考虑第二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2、第二阶段开始考虑延伸到一些周边服务,如物流、农资、金融等,但前提是用户规模的量级要实现目标值。2017年一亩田的用户规模目标是700万。

 

3、第三阶段就是从长远来看,当一亩田用户规模达到千万级别后,再去考虑一些其他的商业化路径。如产业链的连接等。


我们都希望农业越来越强、农民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美。不过,当你的视野范围内,某一家农业企业突然暴得大名、数据亮瞎眼时,你应该保持理性的怀疑。如果这家企业可以经受得住农业常识的推敲,商业逻辑也成立,那么,你就真诚地为他拍手叫好吧。


本文综合自网络资料,米龙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米龙谷(ID:digzone)

* 米龙谷尊重版权,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版权人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

真实的创业有多难 | 2016创投圈乱象

“伪”创业公司 | 他35岁公司做到350亿

昔日老大三次出局 | 康师傅市值缩水背后

又一跨国巨头解散 | 获千万投资却搞砸项目


投稿邮箱:joyce@minigee.com

BP投递:xiangmu@minigee.com

广告/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nigee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