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学历小工起家,一度遭黑帮追杀,如今身价1804亿超马化腾

2017-03-01 米龙谷

干货

案例

人物

热点

深度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敲钟上市,作为国内快递业的老大,它的上市引来众多资本的青睐,CEO王卫的个人财富也迎来了大跃进。

 

而也就在2月28日,顺丰的股价再次涨停,股价达到 66.80 元,若按照目前的股价看,其总市值达到 2794.70 亿,王卫身价达 1804 亿元,超越了马化腾的1650 亿元,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富豪,离马云只差一个涨停板! 

 

从穷小子到如今这个庞大的快递王国缔造者,王卫成了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传闻马云曾数次约王卫遭婉拒,约到他将获得1000万美元佣金,就连同行业也对其知之甚少,表示看不懂他。但最让人意外的是,王卫并没有显赫的背景,相反,他的身上,折射出小人物的励志传奇。

从“老鼠会”到“快递王国”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随家人移居到香港居住,但全家在香港的生活过得相当困顿。高中毕业之后,王卫没有继续升学,十几岁就开始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小工。

 

平淡而艰苦的生活,没有让王卫失去方向,在偶尔经过码头的时候,王卫洞察一个“商机”他发现珠三角地区常常需要香港的货物,而两地的货物往来当时还建立在“货船捎货”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如果做到系统化、体系化的话,利润空间将很大。

 

于是,王卫做起来了码头捎货的业务,专门替企业运送信件给珠三角地区。

 

没想到生意出奇得好,王卫向家里借了 10 万块钱,拉拢好几个兄弟一起拖着背包和拉杆箱从香港往珠三角送货和信件,他们被当地人成为“水货佬”。

 

王卫开始做快递的1993年,另一家快递巨头申通也同时成立。只不过当时申通主营的是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报关急件直送业务。

 

在香港和珠三角,也有不少快递公司产生,竞争激烈。特别是香港,国际上不少成熟的快递公司都有布局。

 

如何在重重竞争中杀出重围?

 

聪明又大胆的王卫想到了低价策略。“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大幅的让利让顺丰很快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顺丰火热发展的快递业务甚至带旺了冷清的钵兰街。砵兰街地处旺角和油麻地旧区,声色犬马,龙蛇混杂,这里被人称为没有香港政府认可的“红灯区”。



香港有记者曾这样描述:顺丰生意越做越大,货车及员工经常霸占整条街,惹来邻铺不满。直到顺丰搬走,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王卫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随着快递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他在广东迅速“占领地盘”,大规模扩张和建设网点。以至于广东省下属县城几乎每个都有顺丰的站点。

 

那个时候,带着顺丰标识的货车呼啸在广东的大小街道上,广东各地街头巷尾无人不识“顺丰”。

 

当时,顺丰扩张的方式很大胆和激进,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家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让王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而这种疯狂的增长方式,让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为“老鼠会”。

 

那时王卫的团队也很疯狂,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王卫的疯狂让顺丰在香港和珠三角很快立稳脚跟。1997年香港回归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顺丰的“快递王国”初具雏形。

 

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车水马龙的通港公路上,70%的快件货运车都印着顺丰的logo。


霸气“收权”曾遭死亡威胁


1999年,当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将一切交给市场去自然繁衍的王卫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顺丰最大的历史改变即将到来。

 

在加盟模式推动下,顺丰高速扩张的速度规模可谓疯狂。这一不可控的发展模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当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开始自己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失去对企业控制权的王卫从1999年开始了强势的收权行为。

 

从用钱来解决问题,到摆平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他用尽了各种方法。

 

收权难度可想而知,有人用“拆迁式”来形容当时的收权战役。身处其中的王卫,压力巨大。 


压力大到何种程度?王卫也没有详说。只是有传言称,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黑社会追杀,称要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至今他都习惯在身边带46个保镖。

 

整整3年,王卫都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期间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虽然方式略显粗暴,但是其强势的手腕就像一把弯刀,割除了顺丰身上的毒瘤,理清了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顺丰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随后顺丰开始订立国内高端快递行业的定位,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了地位。

 

2003年,是顺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SARA疫情病发,不过这次令人恐怖的公共安全危机反而成了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一个契机。

 

全货运专机让顺丰在时效性方面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王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2009年底,民营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批准运营。于是在其他同行还在地上“跑马圈地”的时候,顺丰已经“飞”了起来。



到目前为止,除了国家队EMS,国内还没有哪家快递公司的航空机队规模赶得上顺丰。而航空运输的优势,也成了顺丰成功的三架马车之一。(另外两架马车是直营模式和高端定位)。


中国好老板,为员工出头不手软


顺丰的高工资是业界出名的,一般递送人员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顺丰五六千很平常,最高三四万的也有。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有办公室的白领妹子爆料: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听闻此话,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因为收入高,顺丰的快递员也是蛮拼的:有快递员在路上出了车祸,爬起来一看没事,还是要继续送快递。

 

不管是对员工的控制力还是业绩,顺丰都是行业学习的典范。

 

只要你肯努力付出,王卫给你想方设法提高工资。

 

首先是承包制。说到承包制,想到了吃大锅饭时的“土地承包所有制”,两个意思不差,也就是快递员可以承包某个地区的快递配送业务,一定时间进行考核,只要及格就可以接着做下去,而收益所得和公司分红。

还有计件制,按照快递件数计费,多劳多得,少劳多得,顺丰自身不给设置收入上限,怪不得很多快递员能够月入几万呢!

虽然王卫很少与员工打成一片,也很少与员工交流,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基层员工。在顺丰内部有一项制度:所有管理者每年都要下去实习一段时间。2010年12月24日,王卫以物料管理员的身份,经人力资源部介绍到某区部网店独自实习,骑着电瓶车边随快递员派送、边了解巴枪、背包等物料使用和员工劳动强度及待遇情况。

 

他说:“做快递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当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我开始考虑顺丰的发展、定位,因为我要对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有个交待。”

 

2008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或许和自己曾是快递员有关,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还记得2016年这张被疯传的截图么?


 (当时王卫的朋友圈截图)


2016年4月17日上午,一位冯姓顺丰快递员骑着电三轮不小心与一辆黑色现代发生刮蹭,司机下车后连续掌掴快递员6次,这个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引起了社会对快递“小哥”尊严的广泛讨论。

 

4月17日当晚,王卫怒发朋友圈:“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王卫一直被称为是中国最神秘的商界领袖,绝少曝光在镁光灯下,但快递小哥被打后,他破天荒地组织线上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并称:“如果这个世界是用钱或一个道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以法律解决问题,法律要它干吗?”

 

在此次上市敲钟的仪式中,被打的快递小哥再次现身,这一次他是被王卫邀请而来,成为敲钟的嘉宾之一。小哥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上台敲钟,并且听到总裁的话,感觉很暖心。


(顺丰控股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现场)

不但如此,在公司敲钟的同时,王卫也给员工们派发了红包,感谢员工的辛勤付出,并在红包上写到:“顺丰今天上市了,感恩你为这一切做的所有努力。未来,顺丰和你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

 

根据网上传出的图片显示,此次红包的发放范围是:2017年1月31日以前入职的且2月24日在职的顺丰全日制长期合同制员工。发放标准为,工作一年以内的员工发放1888元,1到3年2888元,3年以上3888元。此外,按照贡献标准,将累计增加奖励红包。



在顺丰内部,还流传着这样一些故事。

 

网上流传一张顺丰快递员在大雪中吃盒饭的照片,王卫看过张照片及背后的故事,没控制住飙了泪。他用浓重的粤、港口音说,“看着顺丰的孩子冒着雪吃便当,觉得很对不起大家!”

 

在某年顺丰年度最佳员工颁奖典礼上,一个顺丰快递在派送件途中发生车祸,却坚持等到接手快件的人来了才肯上救护车。王卫当场对着台下上千人,给他深深鞠了一躬。

 

一位工号为“00002”、从顺丰成立就一直跟在王卫身边的老清洁工,受到了王卫的特殊礼遇。他向这位清洁工承诺:“你在这个公司一天,我就养你一天。”

 

除此之外,顺丰还有这样一种“潜规则”。许多管理人员或者区部经理,都是从基层的快递员、仓库管理员慢慢提上来的。这些人有一种来自底层的豪爽,在面对媒体时,又因为没有经验而显得腼腆,不知道说什么。

 

王卫的管理方式可能过于人性化,甚至和现代管理哲学严重相悖。

 

但是换个角度想,顺丰拥有34万员工,要管理好这帮人,王卫只是用了最朴素的管理方式:精神上重视你,物质上不亏待你,让你成为命运共同体。

 

有这样的老板,夫复何求?


写在最后


2016年,民营快递扎堆争相上市,民营快递第一梯队的五大巨头格局已定,而且各有优势。顺丰有航空运力的资源优势,并且以服务质量高、管理严格著称。出自浙江桐庐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和韵达),是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网点分布全面,有规模化效应。

 

大家相继上市,其实与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行业急需洗牌有关。

 

对于上市后的盈利能力,顺丰依然底气十足。根据顺丰控股利润承诺显示,预计2016年—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同比年增长34.32%、28.44%和24.29%。以2016年为例,申通、圆通在借壳重组公告中承诺的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1亿元,也就是说,顺丰差不多是两家净利润之和。

 

近年来,王卫带领顺丰涉足多元化领域,其中包括电商、O2O、物流普运和金融等。

 

但现实情况是顺丰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模式,还处在探索期,而这些业务又实在太烧钱。过去几年,顺丰将速运业务获得的一大部分利润,都砸向了“顺丰优选”和“嘿客”两个不赚钱的部门。

 

2015年9月30日,顺丰控股决定将这两个业务板块相关公司100%股权分别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转让给顺丰商贸控股,因此,这次借壳上市的资产中,并不包括这两块“赔钱货”。

 

上市之后,快递可以依托资本的力量,整合市场资源,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形成更大的产业链和闭环。

 

随着电商崛起,80%的业务来自淘宝,有严重“电商依赖症”的桐庐帮,似乎让定位高端的顺丰压力越来越大。但换个角度看,其他快递企业太过依赖电商,借助资本深挖产业链,反而是顺丰巩固行业地位的机会。


本文综合自网络资料,米龙谷编辑整理。

* 米龙谷尊重版权,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版权人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

真实的创业有多难 | “一亩田”再次归来

“伪”创业公司 | 他误接一个电话赚9亿六

老干妈悄然退股 | 千万投资救不了项目

跨国巨头解散 | 湖北首富出狱后东山再起


投稿邮箱:joyce@minigee.com

BP投递:xiangmu@minigee.com

广告/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nigee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