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士余:苟利A股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7-04-27 福卡智库


最近监管持续高压,二级市场深度回调,“套子里的人”怨声载道。根据普遍的亏钱规律,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成为机构、游资、散户情绪的宣泄对象。这再次证明证监会主席是中国最难当的部长,是一个坐在火山口的职位。


资本市场是离钱最近的市场,资产的多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最直观的金额波动带了给人们吸毒一般的直达尾椎骨的快感与愤怒,这种刺激或使人极度癫狂或使人失去理性。


而证监会作为监管部门,本质是一个监管和补漏部门,却因为和最多数人的钱袋子息息相关,所以被认为其历史使命是保证他们必须赚钱。


所以,当亏损发生时,人们会寻找各种理由,毫不犹豫地将宣泄口对准证监会,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证监会主席。

 


“最糟糕的证监会主席就是现任”。每一任主席都带着自己的历史任务而来,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就是成功的;他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时代赋予的,是所有客观因素叠加起来催生出的历史使命。


资本市场聚集了最聪明的一批人,在金钱的刺激下,总有人绕开监管找到漏洞,所以强监管亦非最终的目的,市场需要在强监管下逐步建立起更为有序的秩序,而不是成为少部分人的提款机。


这个提款机,A股当了25年了!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A股已经到了“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资本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里是用钱直接“钓”钱的地方,非常直接不需要遮羞布,而且所有的参与要素都是经济生态里最顶尖的:这里有最多的钱,最好的公司,最聪明的人,最赤裸裸的利益,最简单直接的财富效应……,这些因素叠加后,必然催生一个最复杂的造假体系和最没有底线的财富攫取方式。


在中国股市过去的25年里,历届证监会主席都想改变这个恶性循环,刘士余现在在干的,依然是历任主席都没能完成的活;而刘士余这几天正在面对的,也是他的前任们都面临过的压力。

2016年2月,刘士余当选证监会主席,2016年证监会共核准了275家公司的IPO申请,募资金额近2000亿。对市场而言,比数量更有借鉴意义的是趋势:2016年下半年的IPO核准发行速度远超上半年,“准注册制”的趋势已经形成。

 进入2017年,证监会保持每周约10家的速度,而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执行经理顾斌公开表示,2017年将延续去年的高速发行节奏,预计2017年全年核发IPO数量达500家,全年IPO融资额达3000亿元。此乃改革之大势。

 


加快新股发行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得到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金融去杠杆,顺应经济脱虚向实的发展趋势,逐步完成经济转型,同时打破现有上市公司的“资质垄断”。

 

配合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发行速度的加快,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加强了对忽悠式重组、高送转加减持、次新股炒作、题材炒作、跨界重组等二级市场“恶行”的监管。


市场的每一次改革都会触碰部分人的利益,刘士余的严监管和促改革亦不例外:

加快IPO审核显然削弱了现有上市公司的地位。严防次新股炒股、题材炒作和跨界重组直接封死了游资的提款路线。温州帮、山东帮、宁波敢死队、龙虎榜上的“筹码搬运工”等,这些A股市场“活雷锋”,再也不能通过割散户来为中国经济创造价值了。

 

但凡改革都会冒犯既得利益者,而且每次改革亦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市场投机者抓住漏洞,改革需要在前进中完善。资本市场改革的本质就是资本市场利益的调整与优化分配,必然会引起市场的波动。


“事在当因,不为后人开无故之端;事在当革,毋使后人长不救之祸。”改革是阵痛,不改革是长痛。

 

A股存在的千倍市盈率现象、业绩越差越傲娇的现象、忽悠式重组现象等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上市公司资质的稀缺性,市场需要更多的上市公司来打破这种稀缺性的垄断,或者说是“资质垄断”,同时需要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不能因为一时的对市场的影响而否定或改变资本市场良性的改革方向。

 

在改革的过程中,阵痛是难免的,甚至还可能有剧痛,但是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会因为触碰到部分人的利益而停滞。



来源:市值风云

内容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