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出狱大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近日,曾经的风云人物兰世立再度出现在公众眼前。
兰世立曾是民营航空大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70名、湖北首富;后来,东星航空破产、拖欠税款,其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出狱之后,筹集资金,试图“卷土重来”。
2013年8月7日,兰世立获准提前出狱,刚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他做第一件事就是开通微博,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拥有百万粉丝大V。
如今,兰世立再次陷入纠纷,潜逃、偷渡,成为“红通”人员、公安部“猎狐”追逃对象……
可以说,兰世立的人生大起大落太快,无论截取哪一段都是一部传奇剧本。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先后身陷囹圄的商界大佬超过50位,包括褚时健、牟其中、兰世立、戴国芳、顾雏军、陈久霖、龚家龙、周正毅、郑俊怀、张荣坤、刘根山、黄光裕、李途纯、张海、黄宏生、孙大午、管金生、阚治东、胡志标、赵新先……
十多年前,吴晓波以两本厚厚的《大败局》呈现了瀛海威、秦池、巨人、太阳神、爱多、健力宝、科龙、三九、托普等企业的败局,也呈现了企业背后那些曾是英雄的企业家们的落魄画像。
之后,有人对这些失意企业家进行过持续追踪,据不完全统计,《大败局》中90%的企业家在失败后或出狱后仍然从事商业活动,只有很少部分因为年龄问题“解甲归田”。
在仍然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家中,50%转换了行业方向,50%依然重操旧业,50%实现了东山再起,但只有极个别实现了超越。
比如89岁高龄的褚时健:51岁,任玉溪卷烟厂厂长;70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完成了从“烟王”坠落到“橙王”逆袭的传奇。如今,却受累于多人上山“朝拜”, 寻褚如同一种仪式。
还有接盘乐视、以631亿元收购万达文旅酒店的孙宏斌,27岁入狱,31岁出狱,创建顺驰,在顺驰因激进崩塌后,另起炉灶成立融创,如今融创在2016年迈过千亿门槛,销售额同比增长120.8%,达到1506亿元。
由于当年孙宏斌旗下的顺驰叫板万科,王石更愿意在微博上致敬褚时健,并引用巴顿将军的一句名言,“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而王石看望狱中的兰世立时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不仅现在支持你,未来亦一定支持你”。
兰世立与王石
然而,褚时健与兰世立在出狱之后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一个隐居山林,一个藏身海外;一个脚踏实地,一个剑走偏锋。
”显然,这些企业家“跌到谷底”可以从个性中找出根源,也可以从时代中找出原因:
过去30多年的激情燃烧的年代,“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办法多一点”既适用政治,也适用商界;但成败皆萧何,在企业家“中国式失败”的黑匣子中同样有三样东西: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具体而言:
企业经营与政策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家去“押注”。
中国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行政的影子飘忽不散,政策多动、反复甚至乌龙对市场的扰动时有发生,游走在市场、行政之间的企业,不仅面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还面临宏观经济政策的翻云覆雨,不得不在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中“押注”,押对了,前面就是阳关道;押错了,则踏上了鬼门关。
如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只猜对非公36条的开头,却没猜对国进民退的结局”,加上逃税劣迹,最后以公司破产清算、兰世立获刑收场。
前30年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大量体制性赚钱机会撩拨着企业家内心潜伏的赌性。
无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出现的价格双轨制,还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MBO(管理层收购),以及住房制度改革激发的房产投机,都在引诱企业家入局投注,褚时健、牟其中、顾雏军等人的遭遇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摸着石头过河”式改革造就的制度缺陷以及灰色地带也是企业家“豪赌”的主要原因,且构成问题富豪与企业原罪的土壤。
这在股市上表现最为典型。
上市资格行政审核造成要素配置向某一地区或企业倾斜,发行制度又向机构投资者倾斜,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券商直投以及保荐人只“荐”不“保”等构成股市过度波动和投机的主要制度根源。
一级市场将高额收益尽收囊中,风险则完全转移给二级市场的接手者,这些都促使企业家到“圈钱市”、“创富板”中捞上一笔。
此外,企业自身快速发展与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惨烈也促使企业家放手一搏,从而实现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不过结果往往与之相反。
有道是, “不查都是神话,一查就是笑话”,曾经的商业大佬们终究为“罪” 而“罚”。
”然而,“所有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都不会没有价值。”大败局之后的“复活”密码,便是“跌到谷底的反弹力”,这种反弹力源于企业家的“根”。
所谓“根”,
本质上是企业家对做事业如夸父追日般的热忱,也即“永恒的真北”;表现为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做实业,挣慢钱。
产融结合尽管吻合经济规律,却会消融企业家的实业精神。
当金融暴利与实业微利构成巨大落差时,正如某企业家所感慨的:“这种大反差,怎么能实心实意做企业。”
而就是在这种大反差下还“能实心实意做企业”的人,才会最终迎来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事业巅峰。
不过,“根深才能叶茂”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比如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对商业模式的孜孜探寻,以及因时因势的变通与调整等。
而那些依然找不到北的出狱大佬们,即便再创业,也难以再走上事业巅峰,毕竟这个时代早已“看不懂”,网店革了实体店的命,滴滴革了出租车的命,自媒体革了报纸的命,直播革了电视的命,微信革了移动的命,支付宝革了银行的命……无论你是多么牛掰的行业,似乎总有一款危机等着你。
即便高喊“人生既可超百载,何妨一狂再少年”,但后生可畏,年轻的创业者们如过江之鲫。
兰世立所面对的早已不是20年前的局面,旅游业已经从那个只要敢吃螃蟹就会成功的年代,变成了连携程和去哪儿这样的大鳄都要抱团取暖的行当,甚至携程因“虐童事件”而名誉扫地。
幸运的如牟其中,出狱后的他在北京门头沟还有三栋楼,共264套房子,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当年南德集团的宿舍楼,现在竟也价值10亿元!
牟其中
如此,褚时健的励志传奇,对如今的企业界而言,现实意义远超过往。
在形势越来越吊诡、企业越来越难做、未来越来越难以把握的当下,觥筹交错的浮华表象背后,是“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法言说,是人随企业这叶扁舟在茫茫的商海中浮沉,却又看不清风向、找不到航标、把握不住命运的无奈与无力。
这样的背景下,励志,就成了很多企业家的“心灵鸡汤”。
精彩推荐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