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种市场经济,你悟到哪一层?(上)

2017-11-29 王德培 福卡智库


西方发达国家虽领先于中国一个经济文明,但现时的精英理论同样地滞后于新的经济文明。


而中国的理论界还处在照抄照搬西方经典理论阶段,缺乏创新,翻来覆去地咀嚼、宣扬发端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早期的经典。


于是,当下东西方均缺乏可与现实逻辑相吻合的理论逻辑,理论陷入真空期。

其实,社会的经济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演进的,经济形态在变化,经济理论也理应与时俱进,埋首于经典并将其作为理想范式死抓着不放,注定将和社会现实愈来愈格格不入。

更严重的是,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往往忽视或者不愿意承认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一厢情愿地想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一刀切”地“格式化”中国。


殊不知,市场经济有五个——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全球市场经济、平民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单维度的自由市场经济思维显然无法应对复杂的现实和矛盾。


福卡智库对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从未止步,社会经济形势愈复杂,反倒提供愈多的素材与实证,本文就市场经济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阐释。


1

自由(企业)市场经济无法解释当下


目前最常说的市场经济,其实质是自由(企业)市场经济。英国是市场经济的鼻祖,尽管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各不同,但几乎皆以英国为基本模板。


经典理论也诞生于英国,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市场经济理论全面体系化。

这一巨著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了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经济学三大假设,也不仅仅在于指出劳动通过分工、交换兑现价值的价值理论,而更在于创造出“看不见的手”,热情讴歌自由、竞争的魔力。


这固然是在为“羊吃人”变相辩解,实则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冲破封建重商主义束缚及工业革命释放能量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为激发一切以企业为单位的私权活力提供理论说法,因此,市场经济最初是以企业市场经济为出发点。


彼时英国,乃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同时期的德、法还停留在幼稚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生产方式。


因此,企业市场经济理论立论成立,在于其适用对象系统单一,今天看来,更像是英国“经济实验室”的产物。


鉴于当年英国日不落帝国实力海内无敌手,企业市场经济理论披着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论”的马甲,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中也变得所向披靡。


然而,这看似颠补不破的真理不到大半个世纪即被证伪。

19世纪中叶随着世界贸易总量年均增速以翻倍的速度暴涨,过剩宿命显露狰狞,国家间矛盾空前激化,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血洗欧洲大陆,并直接引爆美国“南北战争”,英国霸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典理论第一次开始解释不了现实。

相反,自由(企业)市场经济信奉自由放任的理念却如被洗脑般,深刻入骨髓。


得益于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不管手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利剑的罗斯福新政当年如何挽救资本主义于崩溃的边缘,西方政治经济理论之代表——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仍可实现全面反扑,再次占据绝对主导,并被奉为圭臬。


尤其在华尔街,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被玩得炉火纯青,但也迅速走火入魔,劫持了美国,更劫持了世界。


今天世界种种乱象、发达国家的窘境已让西方政治经济理论之代表——哈耶克理论漏洞百出,至少显得滞后,难以解释政治上的风云激荡,经济上的风生水起,以及社会上的贫富分化。

35亿穷人财富(2.2万亿美金)不抵最富200人(2.7万亿美金);

穷国与富国收入之比在殖民时代是3:1,现在是35:1,南北方甚至已到80:1。


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内置着无法回避的悖论,即自由(企业)市场经济自然高效地展开,优化配置资源达到极致之时,也就是企业市场经济失灵之时。


2

国家市场经济走上前台


在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嚣张横行的背景下,国家市场经济其实潜行其中。


当初英国称霸全球,并非完全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胜利,从来就离不开国家市场经济凭借“坚船利炮”为其开辟道路,殖民地经济便是明证。


如今,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大调整,国家竞争愈发激烈,更是促使国家市场经济走上前台。


当一个国家内的市场或被一个国家通吃的市场系统(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两战后的美国),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原理似乎是说得通的,当市场在国家之间真正的展开,自由(企业)市场经济自然而然地被国家解构,国家与企业(市场经济)的矛盾就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间爆发开来,而这其实正是国家市场经济真正拉开大幕的开始。

既有一国内部的自由(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以及自由(企业)市场经济与国家市场经济间的彼此争夺,也有不同国家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还有同一国家企业在别国的市场经济竞争(如福特、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更有不同国家间国家市场经济的竞争(比如美国打压华为与中国修理苹果等)。


不过,双方彼此间的相对优势,还与发展阶段有关。


工业经济前半段,西方国家企业市场经济唱主角。而作为实际上的国家市场经济“鼻祖”(苏联一整套看似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则是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列宁却用“帝国主义论”将两种市场经济的相克相悖直接指向战争。这在革命年代,或许还有市场。


然而,二战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和平竞争上升为主题词,问题的真正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东西方的差别实际上仅仅在于起点不同,西方市场经济从企业出发,东方市场经济大多从国家出发,但归宿是共同的,都将收敛于两个市场经济的叠加。


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发源于西方,是生产方式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东方选择国家市场经济,则是当时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不得已之举。

以中国为例,外部西方封锁市场,内部自身一穷二白,几无工业经济基础,要培育、发展企业市场经济根本不现实,不得不以计划经济之名,行国家市场经济之实。

然而,东西方殊途同归,都将走同一宿命,两个市场彼此交融,WTO即意味着两种市场经济进入叠加期。


就当下而言,世上只有两个国家在两个市场的叠加问题上做得较好,一个是中国,一个美国,问题是这两个国家,竟然还从心底里不承认。


中国以公有制为主,美国以私有制为主,但两国从来未少干国家市场经济的事儿。

因此,在中国讲的是社会主义,干的是“市场经济”,在欧美讲的是资本主义,干的是“社会主义”(从摇篮到坟墓),足见两者间的水乳交融是多么地顺理成章。

当下西方之所以看不懂中国,就在于没看到中国玩的是自由(企业)、国家两种市场经济的“二人转”。


中国地方政府早已集团公司化,化身国家市场经济的代言人,与企业市场经济扭搭在一起,要什么牌打什么牌:

既可田忌赛马(以我国家市场经济对你企业市场经济,外企被国企、央企逼得节节败退即为明证);

亦可以组合拳出击(自由市场经济开路,国家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世界大工厂全面兑现比较优势)。


如此另类的套路,怎能不让从斯密到哈耶克之类固守一个市场经济的西方理论目瞪口呆,顿时傻眼?


此外,国内学界看不懂,也往往是因为只看到了一个市场经济,推崇市场经济原教旨的,只会批判国家市场经济,而以国家市场经济沾沾自喜的,眼中则没有自由(企业)市场经济,失察于对未来动力的考量。



精彩推荐

都是资本惹的祸?

如何破解人口流动难题

股市未来大行情

一样的出狱大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金融生意”共享单车

军民融合势在必行

“大魔方”掀起的海啸刚开始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