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议多,情绪大!这个点击量直奔三百万的视频,里面有几个大问题!

福卡智库 2022-06-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德培论道 Author 新媒体中心


福卡智库“德培论道”公众号上的一个视频《美国的软肋,中国的命门》(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收看),发布四天点击量就超过了100万,第五天点击量超过190万,目前点击量已近300百万。


该视频是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在5月份福卡智库“咨询决策圆桌会”上的主题报告《“决定中美走向”的24个问题》中的第十六、十七两个问题的内容。


在报告中,王德培教授重点分析了美国的软肋,即互联网。


那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引发如此大的关注?


不少网友在留言中称赞视频内容是“很棒的科普”或者“很有价值的新闻”,但实际上,视频里的报告既不是简单的科普,更不是新闻,而是对中美关系的分析预测。


这段视频内容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反响,打动人心,被很多网友叫好并大量转发,根本原因在于王德培教授在报告中本着两大原则:


一是第一性原则,不回避真实的生活及现实问题。而这也是福卡智库在研究中一直秉承的原则。


二是趋势原则。报告内容基于中美真实的矛盾点,揭示真相,论证趋势,避免陷入是是非非的争论,直捅事物本质。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网友留言提出质疑,甚至说“胡说八道”。


同时,留言区里争论很大,情绪强烈,这些争论和情绪不仅针对报告内容本身,网友之间针对某些留言,也表达出要么赞同,要么反对的强烈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再进一步补充说明,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视频中所讲的内容。


此外,由于微信公众号留言区只能显示100条留言,100条以后的留言都无法显示,因此,对于某些问题的质疑,我们在后台都会一一进行回复。不过,有网友对此表达了不满,质疑为什么不把留言展示出来,而是只对其个人回复。因此,也有必要发布这样一篇文章释疑。



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网友也有同感,只是没有说。在此,也对这位网友的直言不讳表示感谢。



问题一:究竟有没有付给美国“上网费”


有网友出言不逊,认为报告内容是乱说,其理由就是,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向美国支付了上网费。


但实际上,所谓的没有证据,不过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由于互联网本身是美国所开发,且网络的主根/母根服务器、地址/域名解析系统的知识产权、资产装备、运营管理权都掌控在美国手里,因此,美国是全球互联网使用的“游戏制定者”和“运行控制者”,不仅中国人使用互联网要付上网费,各国其实都是要付费的。


比如,号称非盈利机构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就利用其特权收取域名费。


早在2008年,《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向美国支付的使用现有国际互联网的费用,包括域名注册费、解析费和信道资源费及其设备、软件的费用等,高达5000亿元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这份数据当时基于的是1.6亿网民。而如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今天网络应用的盛况显然也不是10余年前可以比拟的,相应费用势必水涨船高。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楼培德结合美国财政部(代表华尔街)公开的报告数据、我国商务部通过央视公开的服务进出口总额数据、工信部公开的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运营商电信业务收入/互联网企业收入运营数据,以及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的数据这四个权威部门的相关数据,综合得出结论:2018年从美国进口的信息服务费用应该超过3000亿美元。


实际上,质疑本身并无可厚非,各种研究也确实需要有质疑精神,才更有利于逼近真理。但不了解、不知道,又不去查证就出口伤人、戴上各种帽子,就远离了探寻事物本质的精神。


今年2月份,王德培教授在其个人新浪微博上曾发布一篇博文,内容是有关阿尔斯通高管出了《美国陷阱》一书,讲述美国围猎阿尔斯通,揭露美国政府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这篇博文也引发很大争议。由于当时这本书尚未上市,很多网友就以此为依据,断言博文内容是胡说八道,并贴上各种标签,进行攻击。


为此,福卡智库专门撰写了《为何这两条微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点击蓝色题目即可阅读)一文,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后来,《美国陷阱》一书正式在国内出版销售,也印证此事并非虚构。



问题二:为什么互联网主权如此重要?


一些网友是从付费给美国吃不吃亏这个角度来理解互联网主权问题,但其实问题的重要性远超付费与否和付费多少的问题。


我们任何一次网络访问,不管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都要先访问根服务器,而根系统包含母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发布主机),全世界IPv4根服务器只有13台,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位于英国和瑞典),1个在亚洲的日本。


13台根域名服务器先读主根服务器,然后再读母根服务器,获取数据后,再由镜像服务器读取,再向全网扩散。


也就是说,中国的任何一次网络访问,首先要访问美国。有些人说我们有很多访问是不出国的,其实是根镜像服务器(顾名思义,根服务器的镜子,与主服务器的服务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放在不同的地方,分担主机的负载)和缓存服务器在起作用。


中国设置有四个根镜像服务器(F、I、K、L根镜像服务器),这有利于提升网速和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受控于美国的状况。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网络空间中国是被全面监控的(其实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在网络空间无时无刻都处于被全面入侵状态,没有秘密和安全可言。


这也是高层领导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四项原则,五项主张”,并首先强调坚持网络主权的核心所在。


然而,有网友却为美国打抱不平,声称别人创造了互联网,有各种创新的知识产权,凭什么不能收费?


这样的言论显然没搞清重点。这并不是一个收费对错与否的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坚持认为华为危及美国的安全,并把大棒砸向华为,这么重视自身安全的美国,手里却攥着别国的安全,这个画面岂不是太讽刺了吗?


正如报告中提到的案例,美国在互联网上事实也利用自己对互联网的掌控,时不时地搞各种动作。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曾终止对伊拉克国家项级域名IQ的解析,致使所有以IQ为后缀的网站瞬间从互联网上消失。


(注:ICANN于2005年归还该域名时称,伊拉克“断网”事件并非由美国控制根服务器导致,只是顶级域名运行机构自身出现问题。事实究竟如何天知道。)


2004年4月,由于与美国发生分歧,利比亚顶级域名LY突然瘫痪,让利比亚在互联网世界里消失了4天。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


而在今年5月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出席美国保守派智库克莱蒙特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时,在其演讲中更是明确提出,“明天的互联网一定不能属于中国。”


由此也可以看出,网络主权问题不但不是无中生有、杞人忧天,而且是一个和海、陆、空等主权同等重要的大问题。


另外,有网友对报告中提到的付给美国信息服务费的数字多少表示怀疑。但其实不管这个数字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并不影响互联网主权这个议题。


换言之,互联网主权问题并不因中国付给美国多少“上网费”而有所变化。


不过,不得不承认,虽然互联网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在统计方面,却依然属于新经济范畴,目前缺乏公开数据和相关统计,且因在互联网方面存在各种不同的收费,因此,不同来源的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报告中的提到的数字也仅仅是某一统计口径下得出的数据。


在此,也建议有关权威部门,针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经济统计数据模糊不清现象,能够汇总、公布相应数据,以正视听。



问题三:既然美国掌控物联网,为什么又说是它的软肋呢?


这个问题,在视频中其实已经回答,这里再重新明确一下。


目前美国搞贸易摩擦,主要盯着的就是与中国的商品贸易上的逆差,而对服务贸易顺差闭口不提。有关数据更是少有公布或被提及。


就公开数据来看,过去十多年,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迅猛增长,据美国方面统计,2007-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了30倍。而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美国收取的“上网费”更是水涨船高。因此,包括信息服务费在内的技术密集型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都保持大额顺差。


单是根据前文提到的超过3000亿美元的信息服务费数据,数额已经不菲。


然而,这样一大块“蛋糕”、利益却并没有反映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争吵中。


更何况,在互联网上,中美之间不仅有经济利益上的矛盾,更有网络主权上的矛盾,一旦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掌握主动权,势必会对美国形成极大的挑战。



问题四:IPV9究竟是真是假?

IPV9争议较大,多年来,网络上流传着IPV9是谎言、骗局的说法,2008年方舟子撰文《IPv9愚人节笑话怎成科研项目依据》,认为IPV9是个闹剧。


但实际上,IPV9的核心已写入了ISO国际标准组织未来网络《命名和寻址》、《安全》标准;2011年,美国联邦专利与商标局正式授予该项目专家谢建平等申请的《采用全数字编码为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NO.09548.1011USWO)专利发明权;2016年的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IPV9网络的实施标准。


IPV9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主根/母根、域名解析系统、骨干路由器/用户路由器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包括IPV9根系统的核心网络也由中国独立建设运营的网络体系。果真如此,IPV9就可以摆脱因特网控制,打造主权网络、实现核心关键设备创新突破。


不过,IPV9还未成熟,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探索方向,相关研究还在推进中,究竟能否如期兑现其目标还有待观察。



问题五:中国搞自己的网络是不是与国际互联互通相背?


有网友担心,中国强调互联网主权,是不是要搞封闭的网络?


事实上,互联网发展初始,具体开发互联网协议的工程师就是想建立一个不受干预的互联互通的世界。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互联网根节的美国中心性、军事性等,都使得美国在互联网发展中占据主导。


而对于美国在互联网上一家独大的霸权,从坚持互联网无国界的工程师,到某些国家,都颇为不满,希望能打破美国在互联网上的垄断地位,尤其是一些工程师不断为争取互联网无国界而努力。


比如,ISOC(阿帕网主要开发者成立的协会)就曾试图接管域名的注册和分配权力,联合各方力量推出了通用顶级域名谅解备忘录,但此举却遭到美国政府的强力反弹,ISOC的抗争以失败告终。


不过,此后一些国家都提出互联网治理国际化——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互联网治理,而不是被美国一家垄断。


前文提到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就是在众多国家对由美国独自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方式表示不满,强烈呼吁对互联网的管理进行改革的情况下成立的。


该机构在1998年成立,2009年开始在名义上独立于美国政府,但是实际上是由美国商务部的一个机构即国家信息管理局(NTIA)来监控。


ICANN能够分配和协调全球唯一的互联网身份识别符,例如IP地址,以创建一个独立连接的互联网,负责DNS根、IP地址和其它互联网协议资源的全球协调,来自与美国的一个合约,也正是通过该合约使它依然实质上受控于美国政府,而且不受反垄断法的监管。


不过,2016年10月,尽管遭到共和党一些人士对交出控制权的反对,奥巴马政府还是决定不再续约,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完全交给ICANN。


当时有分析认为ICANN脱离美国商务部就此独立,但实际上,政治和资本的纠缠已经深入骨髓,互联网距离当年那些极客们的理想还相当遥远。


而从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看,美国在互联网上的绝对地位今后势必会遭到肢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家自建一个封闭网络,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反互联网霸权的背景下,全球网络将会呈现模块式发展趋势,模块之间并非彼此隔绝,而是有分有合,既有联通,也有相互独立。


以上为关于这个点击过百万的视频补充说明的内容。


受限于微信公众号互动留言达到100条之后,新的留言就无法再显示,因此,本文再展示一部分未显示在留言区中的留言,供思考、理解相关问题。





关于这个视频及本文补充说明的问题,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留言区再争一争,论一论,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再划个小重点:留言区点赞量前30名的网友,可获得“收听德培”视频半年的收听权限。机会难得,不要错过哦。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中国造得出两弹一星,却为何迟迟突破不了“航发技术”?

除了胡扯就是蒙的?经济学为何“走火入魔”?听!危机的脚步!|形势精要混改水深,难点与“套路”|国企改革系列消费一膨胀,“中国消费威胁论”就砸过来了,中国消费的“诗和远方”在哪里?为何中国女性经常成为“背锅侠”?中国大妈“坏了一锅粥”?科创最前沿:为战争威胁抢跑道

科创最前沿:为战争威胁抢跑道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