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猪肉紧张,还有秋粮减产!粮食危机从未远离,靠什么破解?|形势精要

新媒体中心 福卡智库 2022-06-10

▼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粮食危机从未远离


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不过,就在猪成为民生中的一件大事的同时,粮食问题若隐若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浙江早稻生产数据,2019年浙江早稻总产量60.32万吨(12.06亿斤),比2018年减少1.81万吨(0.36亿斤),下降2.9%。


浙江早稻减产并非孤立事件。


另据农业部公布的信息,今年草地贪夜蛾传入中国,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生长,截至7月份已扩散至全国21个省区,受害面积近850万亩(56.67万公顷)。


秋粮在国内粮食产量中占比达高达75%左右,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


因此,草地贪夜蛾可能会对中国今年粮食产量造成威胁。


从当下中国粮食供应情况来看,整体相对乐观,粮食的自给率、储备率和总产量都较高,“以世界8%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不过,这本身也意味着粮食供给存在巨大的压力,且在粮食供应总体向好的背后危机四伏。


首先就是耕地不断逼近18亿亩红线,存在失守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粮价涨不过成本,农村弃耕抛荒的现象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中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046万吨、进口大豆8803万吨,进口量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6.4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豆自给率不足20%,大量依赖进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占全球大豆购买量的60%以上,平均每年购买8800万至9000万吨大豆。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量激增,2018年进口的数千万吨大豆中,巴西大豆占比最高,将近75%。如此,巴西大豆价格也一路走高。


因此,在当下粮食供应总体安全的背后,粮食危机其实如影随形。


这主要在于粮食安全面临两方面因素的挤压:一是不断恶化的气候对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会不断放大;二是人口的持续增长把全球不断被推到危机的边缘。


目前全球人口已达70亿,而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口径,到2024年人口将达到80亿、2038年达到90亿、2056年达到100亿、2088年达到110亿。


不断增长的人口不断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对于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的挑战势必随之变得严峻。


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创新是化解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需要强调的是,首先,科技创新本身在化解粮食危机上的边际效益存在递减效应,当下也已呈现递减趋势。再加上,每一轮科技突破都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一段时期内,以科技创新化解粮食危机也是有极限和时限的。因此,把宝都压在科技创新上有失偏颇。


鉴此,在向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通过组织优化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也必不可少。而中国在这方面尚存较大空间。


对该问题的更多分析论述,可参阅福卡智库《高层内参》2019年第35期《解决粮食危机,靠科技革命还是靠组织能力?》。


乱局升级,香港问题如何化解?


香港乱局仍在升级。


根据媒体报道,9月6日晚,有暴徒强闯港铁太子站,疯狂打砸大肆破坏站内设施;另有一批示威者围堵警署、阻碍交通,期间有暴徒破坏交通设施,甚至在街头多处纵火。


香港问题发展至今,“一国两制”的底线被“公然挑战”,而生活在“一国两制”体制下的香港青年竟感到了“太多的不公义”,以至于把我们当成“敌人”!


事若反常必有妖!同一个制度怎么会有如此对立感觉?借用当下大陆比较流行的一个看法是“他们太强调‘两制’,而忽视‘一国‘!”


然而,一个常识是“一国”既是“两制”的起点,也是“两制”的终点,“两制”是“一国”的中间过渡阶段,故意忽略“一国”这个“初心”,无限做大“两制”的文章,难免跑偏。


所以,香港今天的状况恰恰说明要对“一国两制”有一个新形势下的“新版本”、新阶段下的“再出发”!


简言之,以此次事件为标志,如今“一国两制”由前期阶段走到后期阶段的拐点。


与“前一国两制”的“港人治港”不同,“一国”下的“共治”是“后一国两制”的主要特征。


如此,这样的变化将奠定改变当下“港人治港”被异化为“精英治港”、“权贵治港”、“资本家治港”等问题的政治基础,为探索代表未来、引领未来的新模式、新机制开辟道路。


详细分析预测可参阅福卡智库《高层内参》2019年第33期《香港进入“后一国两制”(下)》。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直销生生不息,直销乱象如何破解?

八大危机叠加,企业出路在哪?——王德培教授在咨询决策·圆桌会的报告看不懂国运,看不清汇率?中国变绿,美国变黑,GDP“颜色革命”决胜未来


从乡村变城市到从城市变都市,二次城市化浪潮滚滚而来

叶公好龙?生物技术让人又喜又惧,如何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美国要发100年期国债、中国成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两大“债王”将掀债市风暴?|形势精要科创中心复制不来!科创成功靠什么?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